幻灯二

地铁生产岗有什么晋升空间(普通工人成长技术明星1.5万产业工人在地铁服务一线成长成才)

【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推动下一步工作,市委宣传部从全市企业、农村、社区、学校、机关等领域遴选了一批优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即日起,长江日报开设《全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专栏,重点展示全市各行各业产生的部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通过广泛宣传,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市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全国劳动模范姚婕(左二)与“劳模班组”成员交流服务经验。通讯员产启斗 摄

今年5月,来自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徐旺明、丁根等职工分获省、市劳动模范称号;付一鸣、潘峻、卢红斌、陈子钰、徐旺明、桑家才等职工获评市首席技师、技术能手……他们是1.5万地铁产业工人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

武汉地铁坚持思想政治引领职工成长成才,构建起“五感十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系,从改革高度、融合深度、成长速度、文化厚度、培养力度、梯队跨度、专业精度、创新密度、组织温度、辐射广度“十个维度”发力,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获得感、幸福感,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地铁安全运营、优质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制定成长小“坐标”,引领工人向大师迈进

“D2247次列车1号车厢,有一位盲人需要找人帮忙护送坐地铁,地点在铁路无障碍电梯口……”今年“五一”假期,汉口火车站铁路工作人员在服务群里发出帮扶需求。地铁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姚婕立即响应,协调2名员工将这位盲人乘客从铁路出站口护送进地铁站登车,并联动青年路站将该乘客安全护送出站。

姚婕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她扎根武汉地铁运营服务一线19年,总结提炼出“姚婕服务工作法”,成立了“劳模班组”,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和经验做法,作为“服务样本”在全线网推广。“在姚婕榜样力量的影响下,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励着我们扎根服务一线,服务好每一名乘客。”汉口火车站值班站长王晓娟跟随姚婕,每年给自己制定出成长小“坐标”,现已快速成长为岗位明星,去年获评武汉市最美岗花。

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地铁里的劳动模范、服务明星不断涌现,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挖掘职工身边劳模典型的可贵精神和先进事迹,激励一线职工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引领更多的普通产业工人向大师迈进。

打通成长“快车道”,95后炼成全国交通技术能手

95后陈子钰入职武汉地铁近8年,连续两年获得省级技能竞赛第一名,被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交通工匠、武汉市技术能手。

“从一名走出校园的实习生,快速成长为岗位技术能手,得益于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多维度岗位培训、多类型技能竞赛。”在交流成长“秘诀”时,2号线中山公园站值班站长陈子钰表示,企业多个平台的搭建,为职工成长成才提供了“快车道”。

像陈子钰一样,在职业成长中对技能提升渴求的职工占比较高,武汉地铁教育培训中心建立了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职工培训基地,打造一套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成长体系;建立和绘制出28个技能岗位标准、学习地图,培训计划、组织、实施、评定、改进等实现全流程管理;建立“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武汉地铁已培养出高级工4700人、高技能人才260人,并且呈快速增长态势。他们已成为引领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激活创新“新引擎”,240多项创新成果获实践应用

在去年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创新创效竞赛中,获评第一名的地铁列车“单元制动缸放大凸轮盘磨耗测量装置”创新项目,由市级张兵(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列车检修技师卢红斌主创。该项目现已应用于武汉最繁忙线路地铁2号线的检修工作中。卢红斌说:“自己多个创新项目得到认可或推广,得益于企业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武汉地铁坚持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按月度、季度、年度开展意见收集活动,一些有价值的金点子、好创意、好建议通过意见审核、分发、反馈、立项等创新机制系统化推进,在创新突破中不断改进优化,就有可能孵化出一个创新项目。以市劳动模范丁根命名的丁根创新工作室成立8年来,共收集到金点子、好建议300余个,其中40个创新成果应用于列车日常维保之中。

激活创新“新引擎”,促进产业工人创新、创效、创优,武汉地铁依托16个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万余名员工在其中锻造技艺、创新成果、培育团队。截至目前,共有240多项创新成果得到实践应用,选树创新先锋近百人,征集优秀合理化建议百余项,申报国家专利15项,多项创新成果节约成本数千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翟一博表示,武汉地铁集团发扬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推进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治理、培育企业精神的全过程,着力构建“五感十度”体系,深耕产业工人队伍体系建设,逐步构筑起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的强磁场,为市民乘客安全、幸福出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技能人才保障。

(长江日报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李丹 产启斗)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