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上班族(CCCP普通工人的生活彼 岸―俄罗斯工作和生活的经历)

群主发表了近期到俄罗斯旅遊的几个视频,看后颇有感触,不禁让我把几年前写的美篇《彼岸》发表于此,一晌读者。
去年春季以来,铁三局老友们阔别铁路工地40多年,故地重游,此事勾起了我的回忆,写了五篇 «工地生活札记»。去年夏季,我的高中同学,到俄罗斯旅游,去了莫斯科、彼得堡等地,写了多篇俄罗斯游记,此事,也勾起了我的思绪,在此,我也回首一下曾在俄罗斯工作和生活的一段亲身经历和故事。
(一)梦飞彼岸 1991年春季,一天晚上我做了一梦:梦中,我似乎在天上飞,飞过了一条大江,落在了江的对岸。岸边有一个教堂,这个教堂在我的印象中比较深刻,似乎是下面的样子:

醒来后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不久后,哈铁局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孙少先找到了我,说:“成斌,组织决定派你去俄罗斯,和俄方组建‘攀达公司’共同建厂,由你负责技术,任总工程师。”(‘攀达’即‘Panda’英语意为:‘熊猫’,俄文为“Паида”)当时,我们工业总公司,在黑河设立了一个边贸公司,搞一些对俄贸易。当时,常驻公司的似乎是一个外雇的女同志,俄国人叫她“Мaшa”(玛莎),以至于我现在已忘记了她的中文名。当时的负责人是韩士良、王春斌(现在的总公司副总经理)。不久,我就被派往了中国黑河市的彼岸~布拉格维申斯克。(Благвещенск)(--俄语意:报喜之城)简称“布市”。
这是当时,我去俄罗斯时的名片。到了俄罗斯,我看到了一座教堂,(见下照),真和我在梦中的教堂十分相似,我不禁暗暗称奇!

这次去俄罗斯的主要任务是和俄方的一个公司(公司的总经理叫谢尔盖‘Сергей’)搞合作,建立一个皮革生产厂:听说,俄罗斯远东地区,杀了牛之后,牛皮都被抛弃了,或极廉价处理了。所以,在俄罗斯当地建一个皮革处理厂,把牛皮加工到“蓝皮”程度(皮革的半成品),即允许向中国出口,到中国后再深加工,十分划算。俄方出厂房,出工人,中方出皮革处理设备(两台“去肉机”;两台“划槽”;三台“转鼓”)水处理设备由俄方负责。另一个任务是有条件、有机会时,搞一些边境贸易。
(二)俄罗斯工作札记 ⑴. 心情 去俄罗斯之前,心情较为复杂,一是对皮革制造工艺不懂,从未搞过。二是听说在转鼓中“熟皮”,得大量用到一种剧毒药~ 重铬酸钾,(老百姓叫:“八步断肠散”即“氰化钾”)自己负责技术,怕弄不明白出事。当时,写过几首诗,以诗言情:

(四)赠友人 临行与君述衷肠, 去地归期两茫茫。 战马思边雪中草, 将士豪情寄远疆。 开边创业非易事, 成败功过耐思量。 忽如一日乘风归, 也或春暖与秋霜。

出国需要过六关1.身体关 2,家庭关 3.生活关 4.语言关 5.胆量关 6.交际关。
(2)身体与工作
以上两款,代表了我当年(当时我45岁)出国时的心情。
上照中,把身体放到了第一位。因那时我心动过速的毛病,吃了同学大伟的偏方,和自己治疗锻炼刚刚痊愈。到俄罗斯后,特别是在设备安装阶段,在工厂(斯列涅别拉雅村,现场住处),由于过劳,早晨4点起来做饭,烧奶,给沈阳来的6个人准备早餐,白天还要工作安装设备和调试,心动过速有些犯了,但是,我一直坚持下来了,过后,我写了这首“病中吟”。同事们,有些人还没察觉到,但是,乔振兴副处长知道了,给我从国内买了药,送到了国外。
病中吟
忆昔当年扫北军,
雕锦奋勇伤胡尘,
无定河边壮士骨,
曾是深闺梦里人。
而今抱病出国门,
使命如盘重千钧,
冽雪寒风学闯道,
龙泉挥舞不顾身。
项目不熟勤努力,
不向困难让半分。
狼犬血口三被困,
碧眼夜半六寻衅。
身碎骨焚寻常事,
生死簿前笑言春。
待到冰消雪融时,
盼向神州送佳音。
最终,我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市(Благвещенск)的市郊70公里处:斯列涅别拉雅村(--俄语意:中部天堂),我领着中方和俄方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厂完成了两台去肉机、三台转鼓、两台划槽的安装和调试,并安装调试了电器控制柜,设备已正常运转了。

下照 在斯列涅别拉雅村,沈阳的两位同志存照。(该村的自然情况,我手头仅此 一 张照片)

下图:去肉机(安2台)

下图:转鼓(安三台)

下图:划槽(安二台)

这几台设备,接电后均已正常运转,是我亲手接电调试的。
⑶. 安全 当时,在俄罗斯工作的中国人,不能说有一种真正的安全感。因当时,前苏联(CCCP)解体,俄罗斯社会还不稳定。此外,俄罗斯的狗也很厉害,“布市”当地有一种阿拉斯加犬,个头很大,更像一头熊。见下照,在我们的居住区中,就有几条这样种类的狗。

一天傍晚,我在一棵大树下练健身操时,就曾被它紧逼在大树下,它一步步逼近我,我一步步后退,没有跑,围着一棵两人抱不过来的大树绕了两圈。我没有害怕,一边退,一边解开自己的皮夹克,心想:“如果它扑过来,我就把皮夹克甩给它,然后再跑。”这时,狗的主人,一个俄罗斯小老太太,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За Мной! За Мной! ”(中文译“到我这来!到我这来!”)方才解围。类似这样的事,我遇到了三次。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俄罗斯学校,住在3层。我和老袁两个人 驻守时,我记得一个月内都是后半夜,俄罗斯人敲门共六次。老袁胆子小,都是我去开的门:一次是一个俄罗斯学生半夜要烟抽。二次,是一个酒鬼要酒喝。三次,是一个酒鬼拿着闪光灯来换钱,或换酒。四次,是三个俄罗斯人要和我换“Ворюда(音译)”~ 外汇……。这些,均被我打发走了。还有一次,我们4个人住一屋时,也是后半夜俄罗斯人敲门,说是:“弥里茨”(警察),我跟门外人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好人。”不行!必须开门检查,一直敲门。我跟同事说:“我在前面开门,如果不是警察,我要动手,你们就跟上,如果是警察,谁也别动!” 打开门后,是两个警察,他们看了一下床下,看了一下柜子,没说什么就走了。从这几件事以后,大伙儿给我起个外号叫“王大胆儿”。
⑷.其它工作
第一 .在俄罗斯,谢尔盖‘Сергей’总经理,交给我一个文件,是当地“阿穆尔州”的相关法规:我利用晚上的一些时间,把它翻译过来了:(下面,是我手抄文件的一部分—第4部分)

此文,八章,20页,共7000字。是我边工作,边翻译的。总标题:ОбЩение положение(俄文:公共法规)
第二:完成了俄方水处理技术文件的翻译工作(水处理方案框图)

第三.配合乔处长完成了用苹果换氧气瓶和沙发贸易的边贸工作。
(三)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环境和人文景观 ⑴. “布市”的美丽环境 初到“布市”,发现“布市”很多地方和50年代的哈尔滨十分相似。有很多田园诗般的小木屋,和板杖子围起来的家庭小(花)菜园。


这是我慑于哈工大校园北门外的50年代初哈尔滨很普遍使用的消火栓,(现在全哈市我仅能见到此一处了)。但在“布市”,我却见到几处,且仍在流水,俄罗斯人,喜欢喝凉水,还有人在此处喝水。“布市”的很多建筑也很有特点:
“布市”的“凯旋门”式建筑


“布市”的Вокзал(火车站)

“布市”的古生物学博物馆 :布市多年来一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许多世界级罕见文物。馆中将展出独一无二的文物——挖掘出的恐龙骨骼,这些骨骼是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内发掘所谓“恐龙墓地”时被发现的。该墓地是世界上类似文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