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想辞职自己做点小生意(普通工人做什么好呢普通打工人想辞职创业,做好这些准备)

Hi,我是蓝蓝。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保持赚钱状态的女主。

最近在帮前地产同事,操作一套有租约的法拍房,利润空间大但操作难度重重。

佛系管公司快一年了,一般不怎么管案子了,但这套案子复杂,怕下面的团队有遗漏,就多沟通了点方案细节。

前同事是河北沧州人,和我同龄,从我毕业刚进公司那会儿就认识了,也算是老朋友了。

老朋友之间聊了些近况:

好好的地产人为啥在红利高峰期出去创业?

舒舒服服的老板不香吗?为啥去做全职妈妈?

创办“会赚钱的女主”这个号,是想跟大家聊些啥?

以下内容,只代表我今天的所思所想,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沧州感慨:我记着你是2019年离开地产去创业转型的,还真踩到点儿上了。

自从你走后,地产是一年不如一年,像我们这种,工作10年左右的中层管理,眼瞅着到了中年,走还是留,都很难熬。

我说,我也是运气。2019年那会儿选择离开地产,好像除了合伙人,身边儿也没人支持我这么做。

因为他们算账后,觉得这是个赔钱的选择。

毕竟那时候的我,固定薪资36个,同等比例甚至有时候还有1.5倍的奖金。

再加上公司跟投,投资自家公司新房再更名赚个差价,年收入百来万也不吃力,何必苦哈哈地去创业呢?

我现在回想了下,发现人往往到了一定年龄后的重大选择,是由认知,或者说是感觉决定的。

当时我所在的市场客研岗位,自我感觉专业水平已经停滞2年有余。

有提高空间么?有的,两个方向:

一个是花大精力往宏观经济方面研究,另一个是花大精力把工作成果再美化。

但在我判断,两者对公司来说都没多大价值。

地产的宏观预测,卵用没有,且不说预测的准不准,就算预测准了,老板的决策维度有很多,宏观环境并不是投资决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工作成果美化,要学很多花里胡哨的技能,在固有工作内容的细枝末节上,去做精进或美化包装。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没意思。

另外,我也很清楚,像我这种职场情商不高的人,很难爬到地产高管的位置。

纵观当时的地产高管队伍,有几个女性?凤毛麟角的几个罢了,这里面又有几个是婚姻幸福、家庭稳定、身体健康的?

要么不婚、要么不育、要么好几婚。

再退一步去看,这里面又有几个是我们这种,无背景的流水线大学生从基层一步步升级打怪上去的?

沧州说,哈哈,我回想了下,还真没有。

但至少2019年那时候,地产人日子还是好过的,特别是你们这种在集团管理岗的,能在那会儿选择裸辞创业,还是挺有胆量的。

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房企裁员一轮接着一轮,很多同事被裁后没啥好的选择,只能在家待业。

毕竟以前地产的日子太好过了,任何其他选择都不太看得上。我认识的人里还有一批也去搞创业了,不过貌似成功的也不多。

我说,嗯,是有几个前同事来问过我,怎么注册公司、怎么快速招人、租办公室之类的。

这里面,有一类是业务不成熟但已经开干,并投入成本的人,我也不需要再多说啥劝戒的话,祝福他们,把我用过的几个渠道丢给他们。

另一类是业务不成熟,还没开干,打算创业的人,我还是给了点我创业的经验和意见,绝大多数是劝退,听不听得进去就随他们了。

沧州说,那你也给我说说吧,我恐怕朝不保夕,也找不到好的转型路子,想着是不是撺掇撺掇这几年的供应商资源来创业呢。

我说,行,那我就说说当年促使我出来创业最重要的原因。你自己判断有没有可以复制、利用的地方。

我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创业项目已经有收入、有单子,并且到了兼职忙不过来,不得不全职的状态。

你们看到的是我2019年出来创业,开了公司,单子不断。

但这份创业的前身是副业,而且这个副业从0到1,实际已经走过了3年。

前3年我一直当做兴趣在做,没收入也没问题,用爱发电,用本职收入滋养副业。

等到我离职创业,开自己的公司,除了公司在此前的3年里做的项目积蓄外,我是不允许再额外贴钱去养公司的。

所以当时是估算公司有了半年的运营成本保底,才开始租办公室的。

一开始很多杂事小事,都是自己做,直到这些琐事耽误我做重要的事情时,才开始招人的。

另外还有一点,我当时年纪不大,心态还没到如今这般挑肥拣瘦的状态。

说白了,那会儿没有挑活儿的资本,没得选择,这对于有决心的人也是有好处的。

但很多的地产中层领导,优渥了十来年,很多事情他们已经弯不下腰,低不下头了。

更关键的,是对钱也失去了敏感性。

因为在地产工作中,数据都是以万为单位的,对很多部门甚至是千万、亿为单位的。

三、五千或是三、五百的小钱,可能无法激发出他们锱铢必较的欲望。

而绝大部分行当,别说三、五百了,可能3元、5元,就是生死差别的定价。

沧州说,还真是,即便现在很多房企都到了命悬一线的时刻了,但还是有不少部门团建、吃吃喝喝,费用也没少花。

毕竟自己的钱,和股东老板的钱,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但我看你状态也不错啊,去你公司几趟你都不在,看你朋友圈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公司走上正轨就轻松很多了吧?

我发了个。说道,咱普通人没有轻松的钱可以赚

不过我确实佛系管理公司已经快一年时间了,俨然已经是一个全职妈妈的状态。

2

沧州说,全职妈妈?这个词儿竟然能跟你扯上关系?

我记得你生完孩子没多久就继续工作了吧,我还看过你分享的不良资产处置的直播。

我回答,是啊,世事难料啊。去年我没出月子就进入工作状态,月嫂都喊我工作狂。

疫情封闭初期,还在挣扎公司的业务该怎么调整。

但后来看到解封遥遥无期,法拍房和不良资产的供给全部断档了,与其瞎折腾还不如休养生息。

恰好是这个决策,给了我当全职妈妈的体验机会。

那会儿娃刚9个月大,吃、睡的时间比较多,于是晚上我就有了很多学习的时间,也开始接触有关儿童教育的理论。

通过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脑科学方面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教育体系后,我发现孩子有他的成长发展规律:

0-12岁是人一生中精神、性格、认知最重要的发展时期,0-6岁的吸收性心智阶段更是如此。

作为一个妈妈,不知道这些理论也就算了,一旦知道了,肯定是想为孩子提供尽可能最好的环境。

除此以外,疫情的强制停摆也让我对生活有了很多思考,特别是对家庭生活保障方面。

因为我和我先生都有自己的小公司,各自白手起家,摸爬滚打,从外地十八线农民家庭勉强爬到了如今的中产。

中产阶级的好生活都是靠时间和精力的无限透支换来的,所以如果不能突破这个模式,那么能传给下一代的,就少之又少。

而模式的突破,关键在于资源和认知的差异。这两方面都不是通过鸡娃,而是通过鸡父母本身才能突破的。

考虑再三,打算全职当妈,同时兼职做小老板。

比较幸运的是,我当全职妈妈体验很好,家人很支持,娃也很快有了正反馈。

意外收获是,感觉自己像重新度过了一遍童年,也能疗愈我性格中的一些问题。

沧州说,我和对象讨论过以后有孩子怎么办的问题,但毕竟现在还没孩子,所以没有你想的这么深入。

不过听你这么说,我得转发给我对象看看。

3

人生很长,我们这一代平均80岁不成问题,职场上断断续续个3-5年,不会对人生造成本质的水平差异,但是对娃却能造成一生的影响。

上海疫情解封后,处理完公司几个比较大的事儿,我就带着娃来到了安徽广德。

一方面,刚好我和先生在这里有个旅游项目正在开发,免得上海疫情反复,娃和爸长时间分离。

另一方面,娃在0-3岁时,感官体验的丰富、运动机能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如果2022年在上海溜娃的话,放不开手脚。

不过最近想着另起一个个人账号,在公众号和小红书上做做分享。

沧州问,都佛系管公司了,为啥又想起写公众号和小红书?

我说,任何人做了全职妈妈这个“职业”后,说从未焦虑彷徨过,那肯定是假的。

无论是舆论环境迭代,还是自我提升需求,对全职妈妈都不算友好,难免有时候会有“脱节式”焦虑,害怕丢了赚钱的本领。

另一方面娃已经快18个月,逐渐开始了有规律地作息,也能自己独立玩一会儿,所以我就有了些喘息和思考的时间。

考虑再三,打算开个公众号和小红书,和蓝鲸资产公司账号不同,这个账号更多的是私人的发声,想吸引同频同类人。

不过既然选择了做全职妈妈,我也不想本末倒置,教育娃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除了教育娃之外,我每天输出的时间一般是晚上9-12点。

可能以后会调整到晚上早点睡,白天早点起。但现在是冬天,直接调整对我的自律性有一定挑战,而且一开始难度太高,会很难坚持。

所以还是对自己诚实吧,慢慢来,这样才能始终如一。

关于蓝蓝这个账号,我想和大家聊的内容:

●分享“听说读写学习能力,琴棋书画艺体情操”的育娃实践,以及我发现的优质教育理论、书籍、博主、培训班、体验营等。● 解决娃生活问题的经验分享及记录,包括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好物等,帮助宝妈们踩坑避雷。● 房产类不良资产小老板的赚钱投资心得和案例。● 生活中所思所想有价值的内容。关注“蓝蓝”,让我们一起保持会赚钱的状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