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如何评价德国电影《无主之作》(德国普通工人电影如何评价德国电影《无主之作》?)

德国电影《无主之作》-还原艺术的真实,让复仇的怒火在画布上燃烧!

电影《无主之作》在欢喜首映APP播放, 看完后令人有着长久的回味!这部豆瓣8.6分的高分影片(IMDB7.7分),是由2007年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的导演冯·多纳斯马尔克(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执导,并获得201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人物德国画家、摄影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s, 1930-至今)的人生经历改编而成。 描写了主人公库尔特在追求艺术成长的道路上的坎坷经历和爱情故事

电影《无主之作》中的几个历史背景

这部电影既是一部人物传记影片,也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 它由诸多历史事件和场景为时空线索串联了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电影原型-德国画家、摄影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s,)

纳粹反现代艺术-1937年“颓废艺术”展览

颓废艺术(Entartete Kunst)是特指纳粹德国描述当代艺术的代名词。其中绘画和音乐都在位列其中。 颓废艺术泛指犹太艺术家、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倾向画家、音乐节等的作品。 通过批评这些艺术作品的“颓废”和“堕落”进而达到纳粹德国完成思想洗脑和控制个人思想的目的。

1937年纳粹政府在慕尼黑举办了“颓废艺术”展,之后再德国的几个城市巡展,其中包括影片开始的1937年的德累斯顿“颓废艺术展”。

(1937年希特勒参观由他亲自发动的“颓废艺术展”)

小主人公库尔特和阿姨伊丽莎白在德累斯顿艺术博馆听解说员猛烈批评和抨击德国的艺术被犹太人、无政府主义、印象派、抽象派占领了。

而一副苏联画家的抽象派作品,支付费用高达2000马克,相当于一个普通德国工人一年的收入,他认为这样一副作品连小库尔特都可以画的出来, 暗示这些“狗屁”艺术家榨取了德国老百姓的血汗。

纯种雅利安人计划-生命之泉计划(德语:Lebensborn e. V.

生命之泉计划”是纳粹德国实施一个保证纯正雅利安人种的生育繁殖计划,由希特勒亲自主持,意在保留纯正的雅利安血统的人种。1935年12月开始建立机构并实施,在国民中挑选精英分子,与家庭背景“根儿红苗正”的德国女士未婚生育。

同时也把含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人送进疗养所或毒气室

电影中的西班德教授是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徒,雅利安人血统论的忠实支持者和实施者,是他亲手将伊丽莎白送进了医院,最后死在毒气室中。

德累斯顿大空袭

盟军于1945年2月13-14日(情人节)期间对德累斯顿“无差别轰炸”导致平民大量死伤,根据德国纳粹政府的伪造了TB47报告,报告称有大约3.5至4万死亡,而真实的死亡报告人数只有2万。

报告中有一句描述道:“由于谣言远胜过真实,让我们能被真实的数据所构成。”(注释1)。意思是让我们用看似真实的数据来接近真实,言外之意就是造假。

电影表现的德累斯顿大空袭中,库尔特脑海中一片红色的海洋和盟军飞机飞过头顶的镜像, 这成为他后来创作的素材之一。

电影中的1961年3月13日,是库尔特和伊丽莎白乘坐火车逃离东德的时间。在火车站警察一声吼叫令人心惊胆寒。进入西德后他们就成为难民被西德政府接待和安排。

而之后的柏林墙是建于1961年的8月13日,离开东德就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欣赏《无主之地》还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来看:

精彩曲折的电影故事

第一堂艺术启蒙课

库尔特姨妈丽莎白对艺术和音乐有着非常强的感知力, 特别是在高音“拉”(la) 这个特定的音符, 她能够体会到与常人的不同。 他对艺术作品也有非常强烈的鉴赏力。

而这种超出常人的行为方式被认定为患有精神病, 从而被送进了所谓的疗养所最后被实施残酷的“安乐死”。

伊丽莎白阿姨几乎是男主人公小库尔特的第一位艺术启蒙老师。 “艺术应该表达真实”,并发现自我真实的感受, 是伊莉莎白对库尔特的第一堂艺术启蒙课。

万物皆有连接

少年库尔特在大树上总结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观念是“万物皆有连接, 万物皆有关联”,于是开始自己艰苦的创作生涯和艺术求索之路。

这句话也为库尔特后来的艺术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与太太伊丽莎白的爱情

爱情线是电影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影中影响库尔特艺术启蒙的阿姨叫伊丽莎白, 而她太太的名字也非常巧合的叫伊丽莎白。

导演精心安排这个环节意思并不是偶然的,是希望表达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和对立,进而增大了库尔特和岳父的冲突和对立。

我为艺术生,不为政治活!

电影中的库尔特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对服务于政府和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给予了巨大的讽刺和批判, 特别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壁画的场景。

东德艺术院校他能够学到的也仅仅是,艺术为政治思想服务的社会主义艺术表达理念,完全没有自我可言。

库尔特所倡导的艺术理念是“为艺术而艺术”, 不为任何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而表现, 这样就更大程度上还原了艺术的创造性、思想性和真实性。

美妙的拍摄和精美的电影画面

这部电影在拍摄上非常精妙的, 摄影师凯莱布-夏奈尔6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这部电影是他第6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表现纳粹德国卫生部实施雅利安人计划会议的镜头。两排的黑色的制服中衬托出的纳粹党徽醒目刺人,令人不寒而栗。

德国小镇的风景成就了一个具有天分的艺术家的特质和所有的想象;

(美丽的德国小镇,是库尔特对自然和真实感知的来源)

(电影画面-少年库尔特生活的德国小镇)

在表现库尔特和伊丽莎白爱情的故事中电影常常运用了暗黑的和强烈的黑色色调来映衬出两人爱情遇到的巨大的艰苦风浪。

在画室中的构图和布局简约、醒目。在表达库尔特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又使用了大量的光亮的明亮的视角是见阳光暖色调

复仇不一定用刀枪,原来画笔也可以!

无主之地》并不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但是他却讲述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艺术家, 当他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岳父亲手杀害之后, 毅然决然的用画笔表达了对纳粹的雅利安人种论的深恶痛绝和无情的复仇。

这个电影中线索关联是这样的:

-妻子伊丽莎白讲述小的时候,她看见父亲穿着党卫军军官制服的场景;

-伊丽莎白讲述她的父亲亲自为格林夫妇看病的故事

-在西德落网的纳粹德国卫生部的官员

-联想到自己的孩子被岳父杀害

-最后在画稿中,把德国通缉犯,岳父,自己和姨妈伊丽莎白都呈现在画作之上。

艺术独立于任何政治意识之外!

电影中批判了艺术不能够独立于政治和思想意识之外的纳粹主义和一切制艺术为政治服务的东德社会主义的创作理念

东德艺术家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创作的自由只有为政府和政治规功颂德的所谓的艺术作品。

表现大众的趋炎附势的城市化的文艺作品和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对艺术家的限制打压和灭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抽象刻板的条幅,文字内容:病人杀手)

虽然西德有着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对艺术的想象, 但是纯粹绘画的艺术家仍然在社会当中没有立足之地,只能靠卖画为生。而库尔特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靠岳父的帮助在医院找到了一个洗地板的工作。

(库尔特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指导教授)

库尔特来到了西德, 而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有着对所谓艺术符合大众和上等权贵有钱阶级服务的商品化趋势这一点是库尔特难以忍受和无法接受的。

电影围绕着艺术究竟是为当权者服务还是应该独立于政治思想意识之外追求单纯的艺术形式电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艺术不应该趋附于任何政治,甚至是商业。

《窃听风暴》和《无主之作》

这部电影是德国导演冯·多纳斯马尔克继200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相比较电影《窃听风暴》(又名《他人的生活》), 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民主德国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压抑和反叛, 进而使得一个窃听者回归人性的故事。

《无主之作》并没有像《窃听风暴》那样将电影故事的焦点放到对扭曲人性的挖掘上而是更多的笔墨描述了一个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德国绘画艺术大师的成长之路。

题外话: 非常有趣的是在欢喜首映APP的播放的《无主之作》是少了21分钟的删减版,删减的原因不详,这不是不是对影片的某种程度的现实的作证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讽刺意味十足。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在向影片敬礼!!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