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欧阳劲松(退休普通工人自传欧阳江旋 :躲过原子弹袭击的他,为什么要翻译中国人的战争自传?)

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回想多年前中日两位老人的一段合作,感慨万分,并希望历史悲剧不要重演。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看了电视上不少采访耄耋之年的日本当事老人的报道,不由想起久疏问候的忘年之交——日本老朋友松山五郎,屈指一算,今年他老人家应该85岁有多了。15年前,在笔者的帮助下,这位不懂中文的日本老人竟然翻译了一本中国老奶奶写的书,日文版取书名为《珠江流转》。

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回想多年前中日两位老人的一段合作,感慨万分,并希望历史悲剧不要重演。

两位中日老人的心历路程

一位普通的中国老太太,

一位普通的日本老爷爷

虽然在不同国家,但人群中的他们是相似的普普通通的石子;虽然平凡,但他们跨越国界的人生感悟,折射出一道历史的彩虹,。

先说说这位中国老太太,两年的小学文化,居然出版了一本自传——《命运的云,没有雨》。

再说说同样一位70多岁的日本老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位中国老太太的自传,对中文一鳞半爪的他,竟然以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将老太太的书翻译成日文版,取书名为《珠江流转》。

那位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从来没想过要出什么书,只是觉得进入耄耋,有话想说无处诉,于是,悉心伏案5载,在纸片上写啊写啊,写完一张塞进床铺的凉席下面接着又写。70多年的人生经历,憋了一辈子的心里话便一股脑儿地泼洒在笔墨上了。密密麻麻的一叠纸片被女儿偶然发现,细读之余整理成册,一部自传问世。不经意间,见证了半个世纪广东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她的名字叫吴丽娥,一位寻常的中国老太太。或许,当你知道她就是大书法家苏华的母亲,著名画家林墉的丈母娘时,会感到惊讶。然而,无论女儿女婿如何成就,吴丽娥确确实实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林墉先生为这本自传的代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吴丽娥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个中国妇女,倘若在街上,你确实很难分辨出她。然而,她的生命历程,又确确实实的孕育着一种无穷尽的动力。”我想,正是这鼓动力,诞生了一本朴实无华的自传,令现代人从中窥解半个世纪来普通老百姓的一段沧桑和苦难的历史。

而那位同样平凡的日本老人,以相似的耐力与鼓动力,悉心伏案两载,多次专程来华,购买了详尽的广东地图,还沿着当年吴老太生活过的地方、逃难的路线做了一次“地图旅行”。在路上,了解了许许多多广东的风土人情,更了解到当年日寇侵略中国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套用林墉先生的表达语气:“这位普普通通的日本人也实在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个老人,倘若在大街上,你确实很难分辨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然而,他的生命历程,又确确实实地经历过中日间那段不幸的历史。”正是这段自身的体验,令这位老人从吴丽娥老太太的书中,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了当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许许多多象吴丽娥这样普通的中国妇女造成了怎样的创伤。正视历史事实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最终促成了这样一个不偕中文的日本老人的决定,将一本中文自传翻译成日文版,以期让更多的日本人从中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普通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笔者客厅至今还挂着苏华老师赠送的一幅岭南水乡国画。当年,松山老人的译作封面使用的就是这幅充满珠三角水乡风情的国画。

这两位老人是如何结下这段文字缘的呢?

这位日本译者姓松山、名五郎,在家乃排行老五。松山五郎先生至今还挂着广岛中国武术协会会长的头衔。难怪那太极拳打得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近年来,他几乎每年都会自费来广州小住一段,多则两个月,少则半月。且总是一大早独自来到公园,舒身展拳,那份悠然自得的神态俨然一个广州退休老工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获得一本吴丽娥老太太的自传《命运的云——没有雨》。书中一段段逃难的苦难经历,日寇入侵广东、香港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深深打动了这位有正义感的日本人。一个并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何以读懂、从何而来的耐心与勇气面对书中的内容呢?面对笔者的疑惑,这位老人禁不住诉说了一段往事——

1946年,美国在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顷刻间,广岛市被夷为一片平地,二十多万生灵涂炭。当时的松山五郎正值豆蔻年华的16岁,读初中四年级。然而,战争早早地剥夺了他读书的的权利。同学们被迁移到一家工厂劳动。幸亏这场劳动,他们得以躲过一次生命的毁灭,然而却未能躲过原子弹冲击波的摧毁,同学中许多人受了重伤。受到辐射的同学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去了,松山虽然侥幸逃过了大难,但精神受到的刺激和心灵的创伤却是一辈子的。从松山先生那本日本政府颁发的原子弹受害者证明书上,笔者似乎深深感受受害者本人的内心世界: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呼吁和平是世界上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愿望。

谈到自己的家人,松山先生说:战争时有一个哥哥被军国主义者拉去做炮灰,侵略中国时在宁波登陆,刚上岸便被打死了。“还好,哥哥没作孽,也总算是一个安慰吧。”或许是对胞兄的怀念,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无比憎恨,松山五郎先生十年如一日地参加了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活动。

看着他,将自己有限的退休金拿出来支援日中青年交流协会的工作;60多岁高龄还驾大卡车奔跑在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帮助运送我访日文艺演出团的道具;悉心指导从中国回去的日本战争孤儿后代,帮助他们建立在日本生活的勇气和自立;神户大地震时活跃在救助中国留学生第一线……这位日本老人十几年来的中国情结,怎能不令人感动和钦佩呢?

一名仅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中国老太太,写下一本折射一生辛酸的历史自传,自然让人由衷敬重;而同时,这位不懂中文的日本老人在短短的两年中,靠着字典、靠懂中文朋友的指教,将整整一本书译成日文,这样的毅力也着实让人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老人向笔者讲述自己战争经历的动机之所由来。是啊,日本军国主义者发起的那一场战争浩劫,给千千万万似吴丽娥那样的中国老人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历史创伤,也同样给如松山老人那样的日本人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历史不能忘却,悲剧不能重演。松山老人之所以能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语言上的重重障碍,深刻理解原著的精神,最终的原因还是在于通过翻译吴老太太的自传,他在向自己的日本同胞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唤起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给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事实的认识。

松山老人曾多次谈起第一次上门拜会吴老太太的情景和感受:“早就听苏华女士谈过她的母亲最憎恨日本人,说这辈子再也不愿意见到’日本仔’(粤语鬼子之意)。那天,当吴老太太出现在我的面前时,(语言)实在无法形容我忐忑不安的心情,那时,委实不知该怎样向老人家致意。同样,吴老太太见到我这个一辈子不愿见到的日本人时已经不能自制,泣不成声。往事不堪回首,那眼泪、那眼神分明是一种无声的控诉,本来准备进行的采访只能放弃。我非常抱歉那一刻打搅了老人家平静的生活,触动了老人家心灵的伤痕,但我知道,翻译原著的希望,也在那一刻得到了老人家的默许。”

前排左1吴丽娥。左2松山五郎

这一次的见面,给松山老人再一次带来心灵的震动,更深刻理解吴老太太书中的倾诉,也更坚定了将吴老太太的书译成日文的信心。

两个春秋的努力,松山老人的译作终于面世,送上了日本书店的书架。他表示,有生之年的唯一心愿就是向周围的日本人推荐这本,让那些歪曲历史事实的人听听一个中国普通老太太的控诉,让那些对日本曾侵略中国、侵略亚洲的历史一脸茫然的年轻人了解一段史实。

吴丽娥,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太太;松山五郎,一个普通的日本老人。他们同样都在做着一件并不普通的大事。他们普通而又不平凡。

下面是1988年笔者蛰居松山五郎府上时为老人家画的素描。水平不咋的,不过,认识松山的人都认为这幅素描画还是颇为“传神”的。

后记

有朋友很好奇问笔者,老人家不懂中文如何翻译,是啊,这是个难题,但也不难解决,笔者与老人家花了几个月的日夜,将中文原著内容用日语讲解,老人家做好笔记,按照大意翻成日文,再由笔者对着进行中日文校对。从结果看,日文版还是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内容。当然,老人家虽然不懂中文,但书面的理解力还是相当有功底的。这个岁数的日本人对中国古文并不陌生。 一些日本老人常说中日同文同源,笔者同感。

欧阳江旋

广东外办副巡视员。曾以一秘衔领事身份在驻日本大阪总领馆工作数年。

转自峰岭ForeignLink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