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石油工人工作图片简单(石油井普通工人石油工人的女人)

点击上面东营微文化一键关注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石油工人的女人

作者丨门光一   摄影丨李金峰

她走进村子时,正值一个伏天的正午。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树木、庄稼和道路。小树大树的叶子都卷缩了起来,庄稼们蔫儿吧唧的,就要枯死的样子,路面热得发烫,表面泛起薄薄的浮尘,像飘着一层薄薄的轻雾。人们都躲在家里,没有要紧的事情,谁也不愿出门。蝉儿窒息般的嘶鸣,在村子里游荡,敲击着一颗颗烦躁的心灵。

她左手擎着一把时尚的遮阳伞,右手提着她那标志性的绿色帆布大提包,一路款款走来,气定而神闲,没有因天气的燥热而加快步频。

和以往一样,帆布包里鼓鼓囊囊的,看她提包的架势,就知道包的分量不轻,里边装的都是乡邻们平时吃不到,甚至是很少见到的好东西。一年里几次出去,每次回来都是这样。

和以往不一样的是,她穿了一身不一样的服装。乳白色的皮凉鞋,后跟高高的,前头尖尖的。蓝色的类似帆布料的裤子,紧紧地贴在腿和臀上,双腿显得笔直而修长,屁股蛋被包裹成两个清晰的半球。更亮眼的是上衣,雪一般的颜色,料子又薄又透,里边的粉红小胸衣若隐若现,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料子叫的确良。

她从村子里高洼不平的土街上走过,漂亮的皮鞋留下一路的“嗒、嗒”声,给热得有些窒息的老街带来一丝灵动。

进村时没有碰到什么人啊?怎么刚过午,她回村的消息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尤其是那些中青年媳妇们,三五成群地凑到一块,叽叽喳喳,好像外边的酷暑突然溜掉了。说的最多的是她那套装扮。什么鞋子前头像锥子;什么裤子紧得没法看,屁股沟沟都勒进去了;什么褂子薄得就像啥都没有穿。中青年媳妇们一旦叨叨起这样的小花边儿来,话就没有完。嘴里带出来的是鄙夷和不屑,心里涌起来的却是羡慕和向往。

不屑也好,羡慕也罢,第二天她家串门的就多了起来。来的多是那些中青年媳妇们,有她的好朋友,也有平时很少来往的稀客。大家都找了自认为充分的理由,登门造访,其实真正的意思,还是来看看究竟,开开眼界,饱饱眼福,顺便也想饱饱口福。

她一如既往,来的都是客,一律热情款待。不仅沏茶倒水,有时还会打开她那鼓鼓的帆布包,取出糖果、花生,还有中年妇女们没有见过的一些零食,招待大家。女人们边吃边喝,注意力和话题很快就集中到她的新衣服上。她也大方,立马全副武装,当大家的面,在屋里来回走上几趟。这下真让大家开了眼,一片声地啧啧称赞。于是,屋里又七嘴八舌起来。这个说:“这身衣服真好看,我这辈子要是能穿上这样的衣服也就心满意足了。”;那个说:“ 人家就是有福气,嫁个石油工人,挣的钱花不完,整天吃香的、喝辣的、穿好的,要啥有啥,再看看咱,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唉——”

她是村子里石油工人的女人。想当年,石油工人也是村子里的一个普通人,家里穷得叮当响,兄弟姊妹又多,口粮不够用,每年入冬时节,母亲都会从兄弟姊妹中挑上几个,带领着外出讨饭。这一来二去的,家庭的名声就打了折扣。女孩子影响不大,几个小姐妹到了论嫁的年龄后,都算顺利地找到了婆家,男孩儿就不行了,四个小伙子挨阶到了谈婚的年龄,父母烧香拜佛,托亲求邻,费尽周折,折腾了若干年,找了若干人家,一听是他家,对方都摇头,人都不让见——怕姑娘嫁过来挨饿。

父母一筹莫展的时候,幸运之神突然光顾了他。邻村有一户人家,在媒人三番五次的软磨硬泡下,终于松了口,答应让自己的女儿和他处对象,条件是先见见人。这真是天大的喜讯,一家人高兴得一夜都没有合眼。其实,论长相,他们家的男人都不差。粗壮的身材,方正的脸庞,端正的五官,算不上一表人才,但都挺受看的。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不仅是兄弟几个里边长相最棒的,而且还是唯一有文化的,他读到初中二年级。姑娘一见,满心欢喜,家境穷富,不再计较。这门亲事当时就定下了。

好事不宜多磨。亲事定下不久,父母就张罗着跟女方要人。女方也没节外生枝。于是,择定良辰吉日,婚礼很快如期举行。一通吹吹打打,新人入了洞房。菜已剜到筐里,父母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家里添了个女人,生活氛围一下子生动起来。父母的心情好了许多,哥儿几个脸上也有了笑容,一家人挤在破旧的老屋里,和和睦睦地过着清苦的日子。

那一年,她芳龄二十,是乡村里普通的年轻女人。壮实的身材,朴素的面庞,两颊上还有几簇若隐若现的雀斑。非要找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只有一米七零的身高了,这个个头,在那个年代乡村同龄女人中,也算是鹤立鸡群了。这是她唯一出众的地方。

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好运。另外哥仨,在后来的几年中也相继成了家。当然,这好运并非是天上掉馅饼,她的多方奔走、努力撮合起了很大作用,对于这一点,全家人心知肚明,都很感激她。尽管媳妇都不是太合心意,但总归是有了女人,家就更像个家样了。

好运气还在继续。这年刚开春,公社分给村里一个油田招工指标,村里经过研究,把指标分给了他家——他家是特困户。父亲开了个家庭会,决定把这个指标派给他——她的丈夫。理由是,兄弟四个就他有文化,出去闯可能更有出息,还有一个,兄弟们对他媳妇心存感激,指标给他,意见更好统一。就这样,丈夫成了油田工人。

在那个年代,从农民到油田工人,其间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了,乡村的人们想都想不到。初到油田时,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使丈夫有些错愕。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今生还会和机器打交道,地底下还能打出石油来。他更没有想到,昨天还在家啃着黑乎乎的地瓜面饼子,咸菜都没有,今天就吃上了雪白的大馒头,还有猪肉炒花菜——这花菜打小见都没见过。油田工人的工资、福利都很高,花不完、用不完,在村子里干农活的收入没法比。

幸福一下子包围了他。他每天都乐呵呵的,高兴地上班,舒心地休息,一日三餐还享受着从未吃过的美食。工作五个月后,他第一次回家探亲,村里的人们差点就认不出他了,就连她也端详了他半天。丈夫的变化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破衣烂衫换成了洁净的工装,黑瘦的两颊长出了白净的腮帮,整张脸不仅变胖了、白了,也变干净了,愁容代之以幸福的笑颜,干瘦的身材也变得胖乎乎的,行动处更显得高大威猛。他自己说,五个月体重长了30斤。

她为丈夫的变化感到惊奇,心底也滋生着莫名的向往。夜深人静时,夫妻俩依偎在床头,她抚摸着他那变得滑润柔软的肌肤,提出了一个要求:带我到你那里去吧。丈夫答应了她的要求。其实,他这次回来探亲,就是要顺便带她到油田去待一段时间的。油田的生活好,他不忍独自享受,在自己困顿的时候,她接纳了自己,他要报她的恩。

她随丈夫来到了百里外的井场。这里虽是野外,但井队驻地还是很温馨,一排排的木板房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小村庄。与一般村庄不同的是,木板房整齐划一,干净整洁,有取暖制冷设备,冬暖夏凉。队上也很人性化,凡是带家属的,每家分给一个单间。生活上,不需要自家做饭,井队上有食堂,家属只需交少许生活费,就可以到井队食堂就餐。油田工人的生活标准很高,一日三餐顿顿见荤腥,各种新鲜蔬菜换着样地做,油饼、油条、白馒头可以甩开腮帮子吃。这里环境也好,木板房围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里面修砌了花池、甬路、小广场,安装了乒乓球台、单双杠等健身器材,还有自来水、洗衣间、晾衣场、卫生间、洗澡间、开水房等。初来乍到的她,感觉这里就是天堂。

更让她高兴的是,生活习惯上的变化。来到的当天,她就换上了从未穿过的“料子”布做的新衣服,当天晚上就到洗澡间冲了个热水澡——那个舒服啊,第二天早晨就开始刷牙,用香皂洗脸,还搓了雪花膏。手巾都是新的,还弥漫着清香味。吃饭就更省心了,到了饭点儿,就到食堂,好饭好菜随便吃,吃完了一抹嘴走人,也不用刷锅洗碗,围着锅台转了。

民间有俗语:大闺女上轿——头一回。她来这里没几天,经历的头一回就数不过来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心里觉着比当年上轿时都新鲜。

这样的日子一晃三个月,当她再回到村子时,人们也几乎认不出她了。“又白又胖”是当时乡村里美少妇的标准,她全占着了。仅仅就三个月时间,她体重长了20多斤。就这20多斤肉,让她黑瘦的肌肤舒展开来,加之以每天几遍的香皂冲洗,还有雪花膏的天天滋润,她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米七的身高,闪光的 “料子”布衣服,高高盘起的发髻,白净光鲜的面庞,丰满匀称的身材,使她显得不仅仅是“白胖”,甚至都有些性感了。

她第一次回来时,就在村里那些中青年妇女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她家里,一边吃着她带回来的好东西,一边反复端量着她白胖的面庞和丰腴的腰身,嘴快的就问她:你这是吃了啥好东西啊?咋三个月就变了个人呢?其他的人也附和着吆喝:是呀,油田是个啥地方啊?不是打石油的吗?怎么还会造美人儿啊?一屋子人叽叽喳喳,声音里充满了欢乐,更充满了羡慕和嫉妒。她没有一一回复她们的问话,而是坐在那里,含笑不语,她在想:和她们说什么呢?说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还不用干活?那不是显摆吗。她骨子里还保留着老实本分的农家女情怀。但是,那些好听的话语,羡慕的眼神,甚至是嫉妒的窃窃私语,还是使她获得了巨大的满足,陶醉般的幸福感像一条条小虫爬向她每一根神经,令她在轻轻的颤栗中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爽和快感。

本来,那次回家是赶农时、收庄稼种地的。可当她拿起农具下地干活时,自己那双手已承受不了农具的摩擦。三个月前粗糙黑瘦的双手,已变得白嫩细软,手掌上的茧子也荡然无存,一个上午下来,活没干多少,手上已磨出了血泡,疼得没法继续干下去了。在家里,丈夫一边给她挑着手上的血泡,一边和她商量:这地咱不种了吧。她看着自己不争气的手,慢慢挪了挪疼得不敢动的腰身,苦笑着点了点头。

自己的土地包了出去,她的生活发生了彻底变化。她在家住的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间是陪在丈夫身边。在家的时间里,她不用再下地干活,每天就做做家务,串串门,找上几个姐妹聊聊天。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她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孩子身上。优哉游哉的生活,使她越来越好看,甚至渐渐地有了城市女人的风韵。她迈着从容的步子从街巷里走过,就是村子里的一道风景。

又过了几年,好消息继续传来。丈夫经过多年的努力,自身条件达到了规定标准,在油田基地分到了房子,还给她办了“农转非”,安排了临时工的工作。这个时候,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便离开了村子,把家搬到了油田基地。从此,她告别了村子和乡邻,在油田安了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人。

作者简介:门光一,山东广饶人,微名山水,教育工作者,礼仪文化传播者,文学爱好者,幻想与天下同道寄情山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被抛弃的女人

生不出男娃的女人

接班当工人的女人

不能生孩子的女人

南方来的女人

瞎子的女人

东微,我的朋友

我的养牛生涯之二

我的养牛生涯之一

又到槐花满树的季节

如此,甚好

此情绵绵无终期

寒风中的母亲

即将逝去的小河

“得”“失”漫谈

我的靠山,去哪儿了

错  过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任晓娣   吕娟娟   茶醉   文姐

征稿要求:散文,小说,随笔等各类体裁,字数在300-2000字以内。投稿请先关注公众号/加主编微信。因编辑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投稿邮箱若没收到自动回复,请微信联系。 

微信号:18562013539

东营微文化本月特设人气奖以示对作者认真推介作品及平台的鼓励和感谢:阅读量过千,或留言100条奖励10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