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美国和中国工人工资(美国普通工人月收入多少美国普通工人工资,为什么高出中国工人工资那么多?)

好多答案都是本末倒置。

北京市区请个保洁员,包吃包住3000-5000块。到了保定,大部分就是2000-3000了。

所以,是北京的保洁员比保定的保洁员生产效率高?还是有北京的保洁员有工会而保定没有?还是北京保洁员斗争觉悟高?还是说保定的雇主更能剥削?

既然是市场经济,普通工人的工资自然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

从雇员的角度来看,受雇于一家企业是有成本的。

这种成本,有可以计量的房租、交通、餐饮以及可能的买房、教育、医疗等等成本。

也有不太容易计量的成本,个人安全、个人健康、婚恋/家庭(比如海员常年出海,这方面就有很大的成本)、业余时间等等。

其结果是,雇员向雇主提供劳动时,自己也是有很多成本的。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如果雇员向一个雇主提供劳动的成本太高,就会拒绝向其提供劳动。

当雇主提供的薪资越低,他的选择范围就越窄,低于一定水平的时候,它就雇不到人了。这时,雇主如果还想要找到人手,就要提高价格。

这是第一个规律。

一个封闭环境里,劳动力是有限的。谁出的价钱更高,谁就能获得更优质的劳动力。这相当于一个拍卖场。同样是想要招程序员的雇主,出价最高的,可以招到正规科班毕业的大牛。

出价低的,可能就只能找到培训班出来的转行人员。出价更低的,就只能从其他专业的水平不高的从业者里面找些勉强能够应付差事的人。实际上,这种“拍卖”就是吸引。

出价低到一定程度,就吸引不到合格程序员了。因为合格程序员的供给是有限的,已经被前面出价高的人招完了。

从雇员的角度来讲,他选择任何一个工作,都是要放弃其他的工作机会。这是有机会成本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收益最高的工作,这是第二个规律。

雇员受雇时拿到的工资,下限是他为这份工作必须付出的成本。低于这个水平他就不会受雇于这家企业,而会去寻找劳动成本更低的工作。

雇员的工资上限,一般是他在这家企业里能够创造的利润。

所以企业能够为一个雇员付出的成本,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越是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越是能为雇员开出优厚的条件。

二十世纪初,福特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引入五天工作制且同时提供超乎同侪的高工资。在那个时代,福特可以算是一流的尖端科技企业,利润惊人。它通过极高的报酬,获取了第一流的工人和第一流的员工士气,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至于说雇员的的具体工资水平究竟处于前面所说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哪个位置,这就由当时当地的劳动力供给水平与需求水平决定了。

当然,工会力量、政府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朋友以为工会强了、政府政策偏向雇员了,中国工资水平就能追上美国。

这是不现实的。这两个要素只能在工资上下限之间调节工资,不能突破这两者。越靠近下限,愿意来工作的工人就越少,突破下限,工人就不在这里工作了。越靠近上限,企业就越不想在这里经营,突破上限,企业就跑路去其他国家了。

这是第三个规律。

这三个规律,我觉得就能解释中美工人收入差异的90%。

——————————————————————————

我们再回来看看为什么美国工人收入比中国工人高。

如果不考虑美国法定最低工资线,美国工厂能用中国工人的工资雇到工人吗?

显然不能。

为什么?

首先,美国工人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们干些别的事情,显然能赚到更多的钱。

第二,美国工人自身的生活成本很高,这里的工作如果不能够满足其生存需要,他们显然会迁到其他地方去生活工作。

但很显然,这都是最肤浅的解释。

我们要进一步问,相较于中国工人的工资,为什么美国工人还有其他的选择?为什么中国工人没有?

这是因为美国有很多工资更高的岗位,把大量的水平更高的人吸引走了。而又有足够多的中低水平的岗位能够接纳这些工人。中国还没有足够多的工资更高的岗位,大量人员仍然拥堵在中低岗位上。

尽管这些年来,中国通过较低的人力成本从美国那里夺取了很多劳动岗位,但上面所说的这个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工人工资的提高,有时候并不是说其所在企业自身要如何如何,而是整个产业界的格局问题。工人不是绑死在企业身上,更不是绑死在工人岗位上。

如果产业界能不断产出收入更高的岗位(亦即不断涌现盈利能力强劲的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那么很自然,劳动力就能不断被更高工资的岗位吸引走。整个劳动群体,就能向更高工资的方向移动。

过去一个最为好笑的论调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工资水平正在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拜托,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竞争力竞争力抬高了中国民众的工资水平好吗?

一些盈利能力差的血汗工厂倒闭或者迁入更不发达国家,就是因为他们的盈利水平所决定了他们没办法付出更高的工资了,而工人们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经有了更好的去处,所以这些工厂不加工资招不到人了,加了工资又要亏本,只能结束营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的人却因此说中国经济不行了。

中国工人要追上美国工人的收入,核心是中国的产业界不断向上发展,提高技术能力,提高管理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形成更强的盈利能力。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工人的教育水平总体上仍然低于美国同辈,所以能够胜任的工作仍然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剩下10%的解释。这需要我们的教育体系不断前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公平性。

——————————————————————

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人认为,美国工人之所以比中国工人收入高,是因为美国工人生产效率高。

美国工人效率比中国工人高吗?经常是高的。机场里开着扫地车的保洁员,扫地的效率一定高过工厂里拿着扫帚的保洁员。但是这种效率差异,是造成双方收入差异的原因吗?不是。

通常情况,恰恰相反。更多地,是因为美国工人工资比中国工人高,所以为了节省成本,美国工厂主更倾向于使用自动化设备,这就造成了美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更高。

人工成本逐渐攀升,这是自动化改造的最常见的原因。资本的核心趋势是增殖,说白了就是赚更多的钱。如果一个事情,纯人工的成本比自动化要低,那就用纯人工。

虽然每个人的效率低,但因为工资低,总成本还是低的。如果人工成本高了,就要考虑自动化,这样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高,但全寿命周期成本低。几乎所有的自动化改造都要考虑相对于不自动化改造而言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

当然,在自动化改造以后,没有丢掉工作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会上升,他创造的利润也会随之上升。这意味着,工厂能够付给他的这个劳动岗位的工资的上限也会上升。工厂可能会提高工资来获取更好的工人。

但是,这个因素是次要的。高人工成本导致自动化改造,这才是主要的。

另外,早年间也许中美工人之间还有文化水平的差异。这可能会造成美国工人组织性更好,能操作更复杂的设备。但如今这个差距越来越小。尤其是对如今中国最好的几千万产业工人而言,他们应该是不输于美国同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要说两句工运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中国工人好像把二十世纪工运的伟大成果都丢光了。

这是个自然的结果。全球化使得国际商品市场空前统一,但是国际劳动力市场仍然是割裂的。

能达到美国工人平均水平的中国工人大概比美国工人总数还多,但是中国工人并不能流动到美国去务工。而同时,美国工人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中国工人。

这意味着,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产业从美国移动到了中国,美国工人可能损失1美元,中国工人赚到3人民币。工人阶级也许总体上是亏损的,但中国工人群体赚到了。这和当年发达国家近乎垄断工业生产的年代是截然不同的。

那个时代的工人能够联合起来,不代表这个时代的工人也能联合起来。以后工业机器人普及,可能就更没有什么横跨许多国家的国际工运了。

如今工人乃至大量的高收入劳动者都能忍受单休乃至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节奏,还不是因为过去中国太穷了。

大家为了收入上升,甘愿接受更差的劳动条件。如果中国经济更加发达,企业为了吸引到更好的人才,就要开出更好的条件,比如965,乃至955的正常工作节奏,在家工作,正规年假等等。

实际上,在今天很多高端人才,是不接受996的。很多创业企业,虽然一开始大搞996,到后来也不得不向正常的工作节奏靠拢。这并不是因为老板做慈善,而大多是因为招人太难。

为什么招人太难,因为还有很多盈利能力更强的企业愿意用更好的条件吸引劳动者。美国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经开始试着搞一搞4天工作制了,虽然还未成气候,但也可以看到趋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