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遇事不决时,不妨看看更远的前方是什么歌(未经培训的普通工人遇事不决时,不妨看看更远的前方)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不能要求未经培训的员工什么都会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说,把没有经过训练的老百姓送去作战,这就是抛弃他们了,让他们白白送死。有的公司招聘员工,恨不得人一来就立刻上岗,培训工作做得非常不好。当新人没有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又把人开掉。培训不到位,招来的人都逐一离开,实际上耗费的成本,远远大于培训的投入,而且还耽误了工作。尤其是有的小企业习惯从别的公司挖好用的人来,但挖过来的人,真好用的也不多,毕竟企业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不如公司培养起来的好。成熟的团队不能随便对一个未经过培训的员工委以重任。

——————————

执法者要有人文关怀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曾子所生活的年代是真正的“悲惨世界”,绝对不会比法国大革命时期稳定。那时人民颠沛流离,饿殍遍野。所以曾子跟他即将担任执法官的学生说:“如果你真的侦破了案件,我希望你能够有一点哀矜,有一点难过,而不要太高兴。你要是因为这件事高兴,那就是踩着别人的痛苦往上爬。”

——————————

管理忌讳越权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权力离开鲁公“五世矣”,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破坏了以礼治国的施政举措,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伤害。三桓家族只觉得自己当下是受益者,却不知道底下的人也会跟着学,阳虎之类也会反叛他们。有人也许会问:难道不应该提倡授权吗?领导者把权力委托给各级管理者,国君领导各级官员,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是更好吗?授权不是篡权。篡权是国君的政令不起作用,这样整个组织就陷入了内斗,官员拉帮结派,有的是为了权力欲,有的是为了自保。就像有办公室政治的公司,明争暗斗,权力更迭让人目不暇接,必然摆脱不了“子孙微矣”的结局。

——————————

总有不能放下的事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轻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一个背着草筐的人从孔子门前过,听到孔子击磬,说:"这个人敲得有意思,敲的人应该是有心事吧。”过一会儿他又说:“俗了,俗了,轻径作响的声音是不行的,别人不了解你,你就好好地过自己的生活不就行了。”他听出了孔子内心的声音,孔子音乐里的孤独感。“河水深,你就穿着衣服蹚过去,反正也躲不开。河水不深,把衣服撩起来走过去”,在很多出世之人看来,很多事都没什么好烦恼的,最痛苦的是孔子这样的人,希望能够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推行仁政,还需要跟那些“妖魔鬼怪”打交道。

——————————

遇事不决时,不妨看看更远的前方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思考的范围不够大,就称不上“远”;思考的时间不够长,也算不得“远”。如果人无远虑,眼前就会出现很多的麻烦和困难。就像在《论大战略》中,林肯说的,“指南针可以带我们去到想去的地方,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绕过脚下的沼泽地”。作为一个有大战略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方,也要能够解决眼下的麻烦。一个人只贪图眼下的利益,很容易让自私、狭隘占据身心,导致每走一步都栖栖遑遑、战战兢兢。

——————————

褒贬人,要非常慎重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说:“对于他人,我褒奖了谁,又批评了谁?如果我对谁大肆褒奖,一定是经过了深入考察的。”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在孔子笔下,如果得到一个字的夸奖,那比获得爵禄都光荣,而如果被孔子用一个字批评了,那比被砍头还要难受。比如《春秋》里提到“郑伯克段于鄢”“克”字令郑伯这个人几千年都蒙上了一层灰,因为"克”是针对敌人而言的,而共叔段是郑伯的亲弟弟,孔子用了一个“克”字,大家就知道郑伯“非仁者”。对于尧、舜、禹三代,孔子给了极大的赞扬。

听《樊登讲论语》学习笔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