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技能人才引进(深圳招聘普通工人让技能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深圳探索产业工人培育全链条新浪财经2022-07-15 11:39新浪财经2022-07-15 11: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技能人才只有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才能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共赢局面。”
7月12日下午,在深圳市政协总工会界别组织召开的“深聊会”上,深圳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总工会界别召集人古成如是说。
此次座谈会邀请了总工会界别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与职业院校代表,以“聚焦‘三项工程’、打造技能强市——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近年来,深圳高水平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就业、服务产业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深圳技能人才总量达398.5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3.26万人,占比35.94%。
然而,人才流失率高、社会认可度低、职业上升渠道受限等问题长期制约着深圳打造技能人才高地的步伐。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工作部部长张丽英表示,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技能竞赛体系、荣誉体系,加快形成产业工人队伍培育的良性循环。
实现新一代技能人才的自我价值
人社部此前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车工、包装工、焊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制造业岗位缺工状况持续,制造业从业人员向服务行业转移现象越来越明显。据人社部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
“经常有企业向我们反映招工难、留不住人的问题,能在厂里待够两年的年轻人,在企业看来已经非常难得。”深圳市政协委员、龙岗区坂田街道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古凤绮在“深聊会”上表示。
据古凤绮观察,有的制造业厂区内的技术工人平均年龄在40至45岁,30岁以下的技能人才流动性较强。而在与年轻职工沟通的过程中,古凤绮发现,年轻人往往有许多好的想法,有明确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但由于某些企业的规章制度相对死板,未能将专业技能水平与工资待遇、上升渠道挂钩,新一代技能人才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自然对成为产业工人有所顾虑。
薪酬待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产业工人的认知与评价。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天安云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燕明表示,在社会固有认知中,只有跻身管理层、获得高薪,或获得“鹏城工匠”等头衔的小部分产业工人才被称作“高质量就业”,而长期从事基础工作的大量普工难以得到重视,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也会导致年轻人对“进厂”望而却步。
富士康大学校长谢建中提供了一组数据。富士康深圳厂区每年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约1600人,大专毕业生约2500人,但所招员工中毕业于深圳本土职业院校的人数很少。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等许多专业设置均与制造业高度相关。谢建中透露,深圳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极大,平均每名学生每年的培养费用约10万元。此外,富士康每年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经费约1.5亿元。若年轻的技能人才不愿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或接受企业培训后离职转行,学校与企业的前期投入折损可见一斑。
探索产业工人培育全链条
“牵头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市总工会梳理了三大业务条线,分别是培训体系、技能竞赛体系、荣誉体系,三大体系形成培育产业工人的一个非常完整的闭环。”针对年轻技能人才流失现象,张丽英围绕市总工会工作提出可行建议。
具体来看,聚焦“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产业工人入职之初可以通过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等平台获得有针对性的培训,而技能提升的效果由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来检验。
根据深圳市人社局2021年10月发布的《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深圳将健全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紧密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生产实际,健全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标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为龙头、国家和省级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
张丽英表示,一方面,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将对接企业,与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以竞赛为契机,职工可将日常所学利用起来,切实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可获得相应荣誉。
据张丽英介绍,通过竞赛选拔出的有较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技能人才有机会加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上获得认可与上升的同时,劳模、工匠可以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新职工进入培训体系,形成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育链条。
据了解,深圳市人社局已于5月初正式启动2022年度深圳市“鹏城工匠”评选申报工作。“鹏城工匠”是指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等领域中,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
多位委员在会上指出,在“鹏城工匠”的基础上,技能人才的荣誉评价体系可以朝着更多元、覆盖面更广的方向发展。
张丽英表示,深圳市总工会拟开展“深圳工匠”评选,每年通过技能竞赛等渠道选拔300-500名技术工人典范,并设置两年培育期,引导人才通过参加更高层级的技能竞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师带徒等形式,在产业工人队伍中起到更“接地气”的激励作用。
“‘深圳工匠’就在每个人身边,扎根基层的小职工的故事往往更打动人,更能激发普通职工奋发向上的斗志。同时,‘深圳工匠’也可成为‘鹏城工匠’选拔的优秀人才库,这将是荣誉体系的一次创新。”张丽英解释道。
古凤绮进一步指出,依托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劳模、工匠向年轻技工传导敬业精神的同时,企业也要同步为取得成绩的职工提供相应的薪酬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4月,深圳市人社局就印发了《关于做好我市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工作的通知》,明确企业应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