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越南开工厂中介(越南普通工人月薪制造业老板口述:投资越南,你要小心这些坑)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全球经济出现了全面放缓的趋势,但越南经济却逆势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越南市场已经引起了中国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格隆汇一直长期关注全球市场的表现。为帮助投资者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越南市场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本文内容是一位格隆汇会员与作者在线下交流时谈到的信息,由于口述比较随意的原因,很多数据资料和背景资料是由作者事后重新补充的,但文本叙事方面仍以第一人称来表述。该会员朋友早年在东莞从事制造业,之后于2009年将工厂迁往越南,至今已近十年,相信本文的一些投资信息会对读者们有参考价值。

本文来源:格隆汇APP,作者:江湖豆腐,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01

我以前在东莞开鞋厂,主要是做外贸加工业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外贸生意很难做,那时候我有几个朋友说想把工厂迁到东南亚,他们考察了一圈,觉得综合考虑还是越南合适一些,我想来想去,后来选择和他们一起过来发展。

我们这批人里有做服装的,有做鞋子的,这些产业现在在中国都被视为“低端制造业”了。“低端制造业”这个词有点歧视的意味,叫“初级制造业”比较合适。

在介绍越南之前,我先说说初级制造业的一点事情。

我是1995年入行,1999年底自己开小作坊起家,2009年下半年到越南,现在2019年了,我半生都在做外贸加工这一行,而且应该会一直做到退休的。关于这一行,我总结归纳了一点个人经验,在这里借机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做初级制造业和一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完全是两个世界。做股权投资的人手上很少有生老茧的,但我的手上满是老茧,我往工人队伍里一站,谁也看不出来我是个老板,都以为我是农民工。我现在一把年纪了,依然每天下车间,我做任何工种都很熟练,但你让我自己敲键盘打字写长文章我就做不来,我这辈子也没写过什么文章,所以我只能口头给你说一下。

网上关于越南制造业的文章我也看过一些,但我总觉得大家是不是对越南市场有什么误解啊?越南经济形势目前确实不错,但看了那些文章,给人一种只要在春天里办好手续往越南扔钱,到了秋天就可以拿麻袋来装钱的错觉。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事实真相是,做制造业非常辛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越南,都很辛苦,你必须认真核算每个环节的成本,仔细做好产供销所有事情,但这只是前提,最终能不能赚钱还得看点运气。

在初级制造业这方面,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成本是第一要素,而所有成本中,人工成本是最核心的要素。

制造业,除非你做到全球独家,否则降价都是大势所趋。高端制造业有科技研发成本的门槛在,有时候还可以扛一扛,而初级制造业科技含量微乎其微,它就是靠人力成本去堆出来的,所以成本优势几乎是你唯一的优势。价格战是初级制造业里唯一的战术,我们每天所做的一切,无论是成本控制、设备改良,还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最终都是为了在价格战时多一点点筹码,这一点点往往就能决定工厂的生死。

1978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唯一能拼的就是人力成本,唯一能做的就是“三来一补”的初级制造业,所以中国就是靠着人多、劳动力价格便宜、能拼命才有了今天,但2008年前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初级制造业就玩不下去了。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通常意味着所有的成本都在全面上涨。

2005年前后,我还在东莞开小厂,那时候明显就感觉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那时候一线工人的实际月收入一般在3000-4500元左右(含加班费),这还是包吃住的情况下,但即便是这样,我都招不到熟手工。那时候每到春节过后,媒体就会讨论“用工荒”,其实用工荒不是春节效应,那时候全年都有用工荒,只是到了春节过后大家习惯性地重点关注一下。如果没有充裕的劳动力,那么初级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发挥不出来,企业就很难快速成长。

2008年前后,一线工人的月收入涨到4000-6000元,还是很难招到熟手工人。成本一下子涨了这么多,而同时外贸订单还骤减,两边一夹击,就做不下去了。

很多人说,人工才涨这么一点,看起来不算什么嘛。但我们这一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厂也有几百上千名员工,大厂几万名员工,人均涨这么多,成本会涨得很恐怖。那时候这一行的利润5到8个点已经很好了,但成本这么个涨法企业是扛不住的。

但是,当时人工已经到了不得不涨的地步。别的不说,1999年-2008年,楼价涨了多少倍?楼价一涨,铺租就涨,消费品就要涨,相对的工资就缩水了。不涨工资工人没搞头,但是一涨工资,很多老板就没搞头,所以当时中国的初级制造业就很难做了。

现在在越南,普通工人月薪16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在这边做制造业,人力成本方面的压力确实轻了很多,再加上越南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算下来还是很不错的。

02

在越南投资制造业,好的方面现在媒体说的已经很多了,比如人工便宜、税收减免力度大等等,这些都是真的。但既然你让我讲干货,我就说一点国内媒体很少说的其他方面的事情。

首先,越南市场不是今年才开始热起来的,也不是只有中国人在关注越南市场的投资机会,在这里投资,其实直接就是国际竞争。千万不要以为越南是一片刚被你发现的新大陆,要是那样想,你从一开始就想错了。

我是2009年来越南建厂的,我们已经不算早了,比我们更早的中资企业有的是。其他外企动作也不慢,我隔壁的厂就是日资的,比我早来一年多,欧美企业在这边也有不少,人家来得比我们更早。这个格局决定,我们中资企业在这边的竞争对手不是越南本土企业,而是这些国际竞争对手。

说实话,这些年我深刻地体会到,日资企业在管理方面确实比中资企业强几个档次,他们在细节方面可能是全球做得最好的。我们也学习,学了很多年,但就是做不到,有些事是渗透在骨子里的,就算我自己做得到,我也没法保证我们厂里所有人都做得到,何况其实很多方面我也做不到。欧美企业在标准化管理上也比中资企业强不少,技术改良方面他们是领先的。但欧美日韩企业做事都比较一根筋,我们中资企业做事灵活,擅长变通,临事决断,随机应变的能力比他们强多了,所以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大家各有所长,竞争非常激烈,但好在像服装、制鞋这一类的制造业,全球的客观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是持续存在的,所以大家都有订单做。只是订单类型不同,各吃各的饭吧。

我每次回国,都有人问我关于越南投资的事情。很多人看了媒体上的文章,以为越南经济基础薄弱,来了这边可以把国内的产业经验带过来“降维攻击”,其实这样想是错误的。来这边不是和越南土著竞争,而是和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人竞争,这里有来自欧美的企业,来自日韩的企业,你说这种“降维攻击”的想法能成立吗?

其次,在这里投资,一定要“入乡随俗”。

我说“入乡随俗”,可能你们以为我谈的是地方风俗、传统节日、宗教信仰什么的,其实不只是这些方面,我说的“随俗”是一个广义概念。这一条看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想做好极难。

举个小例子,比如越南落地签给小费的事情,我看国内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这事,有人主张不给,还呼吁大家都别给,还要找越南有关部门投诉,对此我不能评价哪种处理方式更好,但如果是我,我会给的,这就是入乡随俗。这是极小极小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连这个“俗”都不能随,恐怕你不太适合在海外做长期的实业投资。

如果说反腐,越南法律也是明文规定不能贪腐的,但是看到实情你要能接受才行。你花钱来旅游一趟,为这些事情生闷气就很不值得,而如果我会为这种小事就生气,我早就气死了。做实业要脚踏实地,要接地气,那些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会让企业吃大亏的。

越南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在我看来是很低的,就跟20年前的中国内地差不多,一个审批能给你搞几个月,但如果你给钱,那么效率会快不少,前提是你还得找对人。来这里投资,最好得找上一点当地关系才好,有很多事只有越南本地人才能搞得定,这方面千万别执拗,我们中国古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也是这个意思。这里是外国,这一点要时刻记着,你在国内再威风,来这里也不过是个异乡人而已。

友情提醒,在越南投资要选胡志明市、河内这样的一线城市的知名工业区去投,其他地方要悠着点。几年前,我有一次去永福省的一个地方考察,当时是准备投一两百万做个项目的,但中途才发现这是一个套。当时人已经去了那边,走不掉,没办法,花了几千元人民币破财消灾才脱身。我对自己说,虽然吃了点小亏,但也因此避免了大亏损,所以运气不算太坏了。

一定要选成熟的工业区,因为里面外商多,真要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自然抱团的,当地政府也得讲道理,不然以后国际形象坏了,他们招商引资就难了。但如果是偏远地区,风险就不好说了。

很多中国人说,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国,是有点像。这里很多事情往好处说叫比较粗放,但视程度不同,也可以演变成粗野、粗暴的。当然整体上也还过得去,只要我们自己小心点就好。

还有一种必须要随的“俗”是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比如越南人不喜欢住宿舍,再晚都要回家,所以就不必去费心搞厂区宿舍了。我认识一个浙江商人,他按国内那一套,在厂里搞了宿舍,花了不少钱,结果越南人都不买账,根本不住,钱白花了。如果到了越南,先去一些中资企业拜拜码头,交些朋友,能省不少学费。

另外还想提醒的一点就是,越南虽然政治大体稳定,但和中国国内的那种稳定还是有点不太一样,比如越南工人是可以合法组织示威游行来罢工的,而且这种事并不罕见。越南工人不喜欢变动,定规则要找工人代表谈,定了就是定了,别老改动,如果朝令夕改就比较容易出事。很多中资企业老板在国内一天三变地折腾底下人习惯了,现在过来就很不适应,但你一定要适应,否则真要摊上事的时候,当地政府通常帮的都不是你。

03

据我自己观察,在越南的中资企业,大致有三类。第一种是产业链上下游都转移过来了,它也就转移过来了,主要是为了做产业链配套的,比如一些服装辅料厂。第二种是做贸易的,在这里他们可以绕过贸易壁垒的限制,这种类型的公司最近越来越多了。还有一种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毕竟这里人工成本低。

隔行如隔山,贸易我只能看个大概,里面套路不懂,我还是说说我自己这行。

我以前在东莞办厂,厂里有很大一部分订单是耐克的代工单,那时候东莞很多同行都是耐克的代工厂。2001年,全世界40%的耐克鞋都是中国制造的,越南只有13%。2005年,越南市场份额升到26%,中国降到36%。2009年,我报的价接不到耐克单了,熬了几个月,就搬到了越南,2010年投产开工之后,又能接到单了,利润比之前在国内还要好一些。后来看行业数据,2010年越南的份额是37%,中国34%。这几年差距更大了。

制鞋代工这一行最大的大佬是台资企业的宝成,他们每年生产几亿双鞋,世界上每5双运动鞋就有一双是宝成做的,像耐克、阿迪达斯、匡威、新百伦,他们都做。宝成以前主要在中国建厂,后来在越南和印尼也建厂,现在主要是在越南,中国区占比已经很小了。

六十年代,宝成在台湾鹿港起家,以前是做拖鞋、雨鞋的小企业,那个年代世界制鞋的主力企业都在韩国。八十年代,台币和韩币都升值,劳动力成本一下子飙了,制鞋业搞不下去,所以都往外走。那时候中韩没有建交,所以韩企去了印尼,而宝成到了大陆,在东莞扎根。宝成在东莞、珠海都有几万人的厂子,我年轻时候就是在宝成打工,后来自己出来做小作坊也是给宝成供货。

那些年东莞看重台资,宝成发展得很好,靠着大陆的低人工,他们把韩企都逼垮了。那些制鞋的韩企在印尼发展的就不顺,文化差异大,管理方式不接地气,后来都倒闭了。再后来,中国人工越来越高,宝成就搬了很多工厂去越南,像我们这些小企业,因为业务关系,也陆陆续续过来了。

那个时候就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这些企业不去内地,而去东南亚呢?中西部地区的人工不是也很便宜吗?其实中西部地区的人工与东南亚相比,没有优势。更重要的是,东南亚靠海,而中西部地区不靠海。

除了人工之外,交通成本也是初级制造业考虑的关键要素。当年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在沿海开始搞?其实也是因为海运成本低,如果都是走陆运,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也没多少了。一双鞋出厂价几十块而已,如果物流成本占比高,那生意就没法做。

也有劳动密集型企业往中西部地区迁移成功的,比如富士康。

我有时候看国内的信息,富士康搬迁的事情时常会有传言,但它一直没有走,我想主要还是行业差异所致。富士康做手机,IT业的货值金额比鞋子高,所以陆运成本压力可能还扛得住。他们还做苹果手机代工,苹果手机多贵啊,我们根本比不了。另外,富士康这一行,可以机器换人,降低人工成本,但是制鞋这一行就做不到机器换人,人工依然是行业的主要生产力。

IT制造业是一门科技,而鞋子制造业是一门技术,这是根本的不同,所以制鞋来越南,但富士康就不必来。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如果有人看了这篇文章想来越南投资办厂,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行业特性,有些产业过来合适,有些产业不合适。当下的越南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不适合高新科技企业。

越南人口现在好像过1亿了,人口基数是有的,而且生育率不低,这是它崛起的基础资本,东南亚很多国家没有这个人口基数。越南人很勤快,能吃苦,这一点让我很感触,20年前的中国人也是这样的。特别是越南女工,真的是做事很卖力,你们如果去越南旅游会发现,小商贩基本都是女人。有人口,又勤快,这样的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不过,越南也有它自己的难题,比如越南工人年轻人很多,但受教育程度偏低,所以力气活倒不缺人,但想做点创造性的工作就不行了。所以越南目前这个情况,还只适合劳动密集型的、科技含量低的产业。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若干年后,像互联网这样的产业在越南有很大的潜力也说不定。越南年轻人多,朝气很明显,而中国人口结构现在渐渐老龄化了,这一点双方的情况不一样。但是互联网行业我不懂,不好说这里到底合适不合适。

结语

我今天聊到的关于越南的一些信息,可能和各位读者从网上看到的情况有点不太一样,我是感觉网上有些谈越南市场的文章有点专挑好的方面说的意思,过于乐观,这样有可能会让投资者产生误判。

我认为,当下的越南在人力成本、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势头方面都是很好的,总的来说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投资方向。但是,实业投资不同于证券投资,它变现很难,没法今天建厂明天回国,所以一定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你的产业适不适合这个市场,你有没有能力去和同在越南投资的同行竞争,以及你能否入乡随俗地适应越南的环境等等。

其实投资,特别是实业投资,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我这里也没法说得很全面。总之提醒各位一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来源:格隆汇APP,作者:江湖豆腐,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其他相关新闻】

为什么说柬埔寨成为2018海外投资的年度关键词? 

2018-12-28  海外房视界

2018年,可以称得上是变革之年、转型之年。回首这一年的风雨历程,P2P大规模暴雷、楼市震荡不太平、股民心里在滴血、实体经济低迷……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各行各业更是哀鸿遍野。手握着贬值的人民币资产,眼见着风险上升,很多理性的投资者开始认真考虑海外配置的必要性。

而海外配置的目标国众多,应该投哪个国家呢?2018,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荣登年度热门榜。

年初2月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跨年演讲,有一段话发人深醒:

人民币发行量等于美国和欧元区的总和,我们应该拿自己的泡沫买海外最好的资产以及“穷国家“,因为穷国家就是十几年前的中国,超级潜力区。

而这段话正好成为柬埔寨房产投资的最好理论支撑。

人均年GDP仅有1300美元左右的穷国家——柬埔寨,是国际公认的不折不扣的潜力股,连年GDP增速高达7%,被誉为亚洲新虎。

穷,有时候是一个优势,作为后发展国家的柬埔寨,如今正吸引国际投资者纷至沓来,就像刚刚改革开放时的中国,遍地都是机会。

加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整个柬埔寨经济的未来成长属性非常值得期待。

6月,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制作了《走进柬埔寨》的特别节目,相当于是一个“一带一路”投资指南,向中国投资者揭示了柬埔寨蕴藏的巨大商机。

“在这个国家,会中文就会有财富”,柬埔寨正在敞开怀抱、积极拥抱外资。

节目中,中国驻柬大使熊波谈到,

柬埔寨的民众普遍的对中国会有好感,好的民意基础对投资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因素。

柬埔寨是对一带一路态度最鲜明、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柬埔寨非常希望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来帮助柬埔寨发展。

柬埔寨虽然目前经济体量较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它进入一个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

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对外资开放,有很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同时这个国家还有很好的人口红利,一千六百多万人口里面35岁以下的人口占70%以上。所以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连央视都大力推荐,柬埔寨的确是有着不俗的潜力与吸引力的!

7月,被誉为“地产思想家”的冯仑语出惊人:“今天你要想找转型的方向,就去人均GDP三千美元开始往上的地方,像金边,闭着眼睛买地做住宅都没问题。”

去金边闭着眼睛都赚钱,这种话从地产大咖的嘴里说出来,更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7月底,柬埔寨大选饱受国内外关注,最后的结果是人民党和洪森首相的再次赢得胜利,柬埔寨的政治动向在向世人表明,柬埔寨必将重走中国的发展之路,如此光明的经济发展前景令海内外投资者受到鼓舞,自此金边房产一路上扬。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也是中柬建交60周年,是对中柬关系意义重大的一年。一切关于柬埔寨的利好信息都在牵动投资者的心。

世邦魏理仕认为,柬埔寨的土地价格将在未来十年内继续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

根据海外掘金《2018年全球城市租金回报率》榜单显示,柬埔寨金边房产的租金回报率达到6.92%,超越大多数发达国家,排名全球第四,位居东南亚第一!

根据数据研究中心出品的《2018一带一路十国房产投资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柬埔寨金边成为受“一带一路”政策影响最大的房产市场,在2018年其平均涨幅高达16.7%。

据柬埔寨财经部的预测,2019年国家经济将增长7.1%,有望保持九年7%增长的记录。

一项项数据都在向投资者传达一个讯号:柬埔寨,是投资者2018年度最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柬埔寨是东南亚唯一以抗风险能力强的美元计价国家,目前还柬埔寨房产处于洼地阶段,首都金边是整个亚洲房产价格最低的首都城市,升值空间巨大。

金边房价每年的实际涨幅都超过了10%,部分地区甚至更高,房价租售比达到7-8%。

柬埔寨房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对海外开放,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而作为柬埔寨首都的金边,亦不过刚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金边物业未来增值可期,背后蕴藏的增值潜力无疑非常巨大。

看看目前金边的地价暴涨、以及”供不应求“的公寓数量,一切初见端倪。

柬埔寨的城市化率目前只有20%,每年有16.8%的各省人口涌向首都金边,到2025年首都人口要翻2倍,柬埔寨房产需求巨大。根据柬埔寨城市发展战略中心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柬埔寨城镇化率将达到44%。

而城市人口、中产阶级的扩大,无疑会推动消费这架马车向前跑,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

本文摘自:合和海外房产网www.hhoverseas.cn

和顿是一间跨国房地产投资及开发集团,专注于调研、收购、执持、规划及开发位处北美主要经济发展走廊中位置显要的土地。目前,和顿所管理的土地资产超过106,000英亩(约4.62亿平方米),已是北美首屈一指的土地资产代理及经理商之一。

最新项目介绍

 1.  加里福尼亚州 内陆帝国河滨县: 和宁山庄(视频)

  2.  佛罗里达州 坦帕大都会赫尔南多县:格兰湖畔(视频)

公司官网

https://cn.waltoninternational.com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