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丨让技能人才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聚焦
两会进行时
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建言献策。如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培育技能人才,如何让技能人才成为新时代最耀眼最卓越的劳动者,成为代表们关心的重点议题。
01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冯鸿昌
要提升技能人才技能水平,需根据产业优势和特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工匠学院、技工院校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国家要推动专业化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拓宽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引导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通过校企联合培训,创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等模式,形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运作规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技能竞赛提质增效,大力开展多领域、多工种职业技能竞赛,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把竞赛打造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拓宽职工职业发展通道的重要平台。
02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王涛班”班长王建清
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无论是航天航空、深海探测,还是汽车产业,要做到不受制于人,不被人卡脖子,就必须重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需要产业工人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集群,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做出贡献。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岗位作用发挥、高技能人才技能持续提升、高技能人才津贴与薪酬待遇落实等,打通“最后一米”。
03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业总工程师、中铁装备副总经理、首席专家王杜娟
在大国重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大国工匠,在设计上,我们可以做到世界领先技术,但是在制造技术、组装技术上尤其是精密部件的组装上,需要大国工匠的手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目前,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部门层面,还是很支持职业教育,但需要有大动作,比如把部分普通高中直接改造成职业高中,师资力量和学风都会有转变。探索高层次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的“清华北大”,高端职业教育学院数量还不够,希望国家在各个城市都打造一些好的职业院校。
04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高级技师成卫东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产业工人为代表的新时代工匠们,应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坚实的作用。加强推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更好发挥基层产业工人作用,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文化、工匠品牌,吸引青年人投身到一线生产队伍之中,加快打造形成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实践者。
05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兼安全监督组组长周冲
每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多,但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面广”但不“精深”,与企业需求不对口,比如电焊,其实也分很多种类型,如果只是泛泛学习,竞争优势就没有了。技能人才要精而专,往一个领域深耕,才能有所建树。国企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还可以围绕企业需求的岗位精准设置相应专业,对口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率。国家可以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为国企办学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06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川仪股份调节阀公司首席技师刘平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技能工人只要勤学苦练,创新求突破,就能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当然,这需要刻苦钻研十几年才能做到。现在有些年轻人失去了这份耐心,这跟社会上的偏见和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应大力宣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推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通过引导和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成为制造行业的技能工人。
07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
各级党委、政府应持续加大对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特别是要真正落实高级工、技师层次毕业的学生在企业招聘中与大专、本科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这样才能更多吸引学生和学生家长选择技工教育,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08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相较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显不足。必须提升产业工人整体技能素质,优化高技能人才选拔土壤。应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鼓励引导企业加强自主职业教育,并探索建设职教发展联盟的工作路径。
09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高级技师刘忠
高技能人才多多“进企”“下乡”。此前,国家通过大力投入,出台各种激励、培训措施,让一大批技能工人成为大国工匠、时代楷模,成为行业技能领军人才。现在,是让这些技能人才发光发热、回馈社会的时候了。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促进高技能人才参与乡村职业技能培训,走进有需要的企业、学校开展培训,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让来自不同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1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航天三院239厂特级技师戴天方
未来的工人,不可能再靠单一的专业、技能、知识来承担生产任务,他们必须是集多学科、多种知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人员,应朝着现场应用工程师的方向发展。培养现场工程师需要从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入手,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教育内容,灌输终身学习理念。这就意味着,未来需要促进技能与技术人才融合发展,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精操作、懂技术、能创新的人才队伍。这需要从业人员重塑自身的就业认知、职业认知,系统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未来的技能人才,要培养主动融入、主动接轨行业发展的意识,要培养不断学习的理念与行为,从而让“新生代”工人成长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制造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11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
我国迈入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关键在创新。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大多或偏向理论、或偏向技能,很少有二者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国家需要搭建平台,让理论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相互贯通。
12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
目前,各地虽然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打通职业学校学生升本通道,但由于技工学校非学历教育的特殊性,技工院校学生在职普融通进程中发展相对受限。建议进一步加大技工教育支持力度,由国家给予同等的职业学校相同地位,在不改变办学模式、不改变管理部门、不改变学校性质的基础上,将其纳入高等教育序列。建议支持技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鼓励整合当地各级技工院校力量,开展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办学。只有让技工院校进一步获得社会认可,才能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交流,让学技能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实现职普融通的内容和路径方法很多,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劳模工匠精神渗透到普通教育的不同阶段。劳模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必要素养,因此不仅要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而且应当在普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开设相关课程,促进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立工匠科技体验中心,引导学生提前体验职业教育,每学期定期开展劳模工匠教育体验活动,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在“学校教育—就业—社会评价和认识”等多领域、多环节融入技能、职业教育理念。
同时,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普通高中阶段课程,大力开展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课程进校园教育活动。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为不同类型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服务,加强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在高校选修中,增加工匠精神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本科生学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对劳模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1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冶钢构公司电焊工赵宗合
身处制造业,我切身体会到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技术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入职不能马上“上手”;另一方面,电焊是门苦差事,年轻人不愿干,“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建议就提升产业工人技能争取到更多政策支持。
14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伟坤
各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低、与应用需求匹配度低等问题。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多数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与产业发展需求还未有效衔接、及时调整。
15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
选取一批基础好、意愿强、声誉优的高职院校,由政府、教育部门、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共办,建设一批高水平领军职业大学,做优做强职业本科院校的存量和增量。
1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庆公司所属重庆红江特级技师傅国涛
培养技能人才要从青少年抓起,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让技能大师、大国工匠、技能专家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通互转制度,制定分配方案,落实技能人员的待遇。强化推进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让有相应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人员与管理职称干部享受同等的薪酬待遇。打破工人与干部之间的壁垒,突破选人用人时的学历限制,对好学上进、踏实肯干,具有相应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提拔使用,让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通过给待遇、树目标 ,让青年技能人员有干劲、有奔头,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17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检修首席技能专家师延财
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并建议善用高技能人才资源,形成系统性成才机制。
18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2厂王林
在技能含量较高、高技能人才密集的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的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首席技师制度,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生产管理、技术革新、项目攻关、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19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主任工艺师刘争
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智能制造属于前沿技术,目前智能制造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滞后于企业发展水平。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提升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要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评价体系,加强对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职业的宣传引导,提升相关从业者的福利待遇,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2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王海
加大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大国工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宣传和奖励力度和退休荣誉津贴制度,激励广大高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决心,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不设年限限制,只要是理论、实作考试合格,技术水平达到相应标准,就可以发放相应的证书。更加注重操作能力和工作实绩,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年人的学技练功的热情,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21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韩其芳
当前的技工教育仍面临困难挑战,目前技工教育仍然面临学历证书得不到认可、生源素质得不到保证、产业对更多优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建议加强部门协调,将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纳入学信网;加强联合培养,探索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加快制订技工教育中专、大专和本科等国家承认学历层次的认定标准。如果技工教育能跟职业教育一样享受同等学历待遇,可以有效引导家长、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教育方向,吸引更多高素质生源就读技工教育。中国制造需要更多大国工匠,在接下来的履职中,我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工匠精神”,让更多“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22
全国人大代表、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安装公司电焊班班长白景阳
现在焊接行业明显缺乏年轻的力量,实际上这份工作前景很宽广,我很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新人走进这个行业。我带来了《关于技术工人提高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方面》的意见,希望能够探讨如何提升技术工人福利待遇、社会地位,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使更多青年走进技术行业。
23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乡供电公司新乡变电运维站副站长高珂
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全面提升一线工人的技能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将围绕青年成长成才、新时代建功立业及青年员工如何在电网安全、电力保供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等提出建议,为越来越多的青年立足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创造条件。
24
全国人大代表、凌云股份中央研究院项目工程部试制班工段长武春虎
为一线产业工人铺就成才之路,推动一线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待遇水平。对标技术职称,提高技能职称含金量,配套薪酬和福利政策,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度。提高小工种技能认定等级,畅通一线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同时,推动产教融合,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动,引进先进教育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与技能院校教师交叉任职,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技能院校办学质量,培育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25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502车间数控车工刘彦冰
在我看来,高技能人才是现在技术工人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建议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出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牵引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26
全国人大代表、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部长温广勇
加强校企融合,企业和职业院校各往中间走一步,更新教材、设备,加强培训,积极应对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等共同挑战,培育新时代的技术人才。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可以将国产化器件纳入其中,既可以培养技能人才,又可以不断试错验证,推进国产器件不断完善。各行各业也梳理相关规范化流程,加强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
编辑:赵芳
制图:雷琳
校核:黄雯倩
监制:周伟亮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央视网、人民网、技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