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做全职妈妈后悔了吗知乎(妈妈是普通工人英语做全职妈妈10年,教孩子读英文绘本如何变成了我的事业)

友邻故事#20

  坐标:深圳

芳庭做全职妈妈已经10年,这10年也是她人生和心灵旅程最丰富的10年。儿子上幼儿园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用英文专业和心理学的知识去打捞自己,寻找她在深圳这座人潮汹涌的大城市和人生中的坐标和价值。最后,所有的经验都指向了用英文绘本教小朋友学英文,教室就是她的家,她用心理学的解读视角和“故事教学法”,为有无限可能的小朋友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小宇宙,也开启着自己的可能性。大概所有当了妈妈的人才更明了“自我价值”这四个字的重要性。采访中,芳庭总是提到“自我价值”,她说她一直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她做的事情都是对这四个字的寻觅和回应。芳庭总是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很普通,但是她其实很具有代表性,可能很多全职妈妈或是有工作的妈妈想过的事情,她真正地做成了。

学习者品质

从实现自我价值这个根本点出发,芳庭一直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律模式。把孩子哄睡后她挑灯夜战,横扫各大网站搜罗绘本,家里的绘本多到把书架压垮。现在每天早上四点多,她都会爬起来学《哲学的故事》、学心理学,坚持写作和健身打卡,未来她还想自己画绘本。

口述:芳庭采写:薛天骐

给儿子做英语启蒙,找到自己的热爱

我怀老大的孕后期就辞职做全职妈妈了,因为那时候孩子太大了,身体吃不消,孩子生下来是八斤四两,现在老大马上就要11岁了,后来又生了妹妹,现在三岁多。

十年就这么过去了,一转眼我也42岁了,最不够用的就是时间。

那时候能果断地辞职,其实我工作的时候就开始在教小朋友英语了,有了份工作外的“事业”。当时主要就是教朋友的孩子,一些朋友说,“啊,你既然是英语专业,又在外企上班,来教教我家孩子吧”。怀孕后我也还大着肚子给他们上课。

孩子生了以后没有人帮我带娃,在孩子三岁之前就没有教小朋友英语了,那时候就是专心带娃。我觉得虽然在家没有上班,但是英语这个专业还是不能丢,因为语言不练就会遗忘,所以干脆跟儿子用起来——做英语启蒙。

儿子上幼儿园前的这三年,晚上我经常挑灯夜战,拼命地在各大网站上搜集双语启蒙的资料,买各种绘本,现在我的书多到把书架的隔板都压塌了,书柜里面百分之七十都是绘本。

我的书架

白天只有趁儿子午休那两个小时,我才能干点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我家儿子,他不像别的小朋友一天能睡两觉,他一天只睡一觉,那我的时间就更少。我儿子喝母乳一直到两岁多,一岁前晚上两三个小时就要起来喂一次,晚上睡眠也是特别不足。有时候我太困了,他在身边玩玩具,我自己靠着沙发就睡着了。

对儿子的英语启蒙还是蛮上心的,做计划、找资料,每天给他固定的时间读绘本等等,他最喜欢的是英文原版绘本 Goodnight Moon,都翻烂了,他开口说话的时候自己都会读了。现在有了女儿,又给女儿买了一本新的,也翻烂了。后来对女儿的启蒙则是听童谣比较多,因为她喜欢唱歌跳舞,跟儿子比没有那么计划性,也没有读那么多绘本了。

后来儿子在面试我家这边的一个香港幼儿园的时候非常顺利,在跟外教互动的时候,面试的一帮孩子里面只有他一个人能回答外教的问题。

大概在儿子上幼儿园那年,当时我觉得我是有抑郁症的倾向的。每天把他送到幼儿园,我坐在车上回来的时候就觉得整个人都崩溃掉了,透过车窗看着大街上穿梭的人流,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似乎每个人都特别忙,但自己却是迷茫无聊,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就觉得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

我当时觉得自己该真正做点事了,就又开始教小朋友英语了。我开的第一门课就是英语启蒙,用英文原版绘本来讲。那时候因为一没有人气,二没有资源,三没有什么培训机构的经验,当时开起来是很难的。从线上线下朋友圈里认识的有孩子的妈妈开始。

教小朋友呢,我还是一直蛮喜欢的,其实在教小朋友的过程当中,我也经常会发挥一些自己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去记一些东西,我把这个总结成“故事教学法”。就比如说讲语法,我会说,动词它+ed,是过去时,+ed是一种“钢铁盔甲”;但是呢,还有另外一个跟它很相似的盔甲,就是“黄金盔甲”,也就是动词的过去分词。

用我自己的想象来诠释语法,肯定很多地方都是不全面的,但根据小朋友的思维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一些只能死记硬背的规则拟人化,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发现还挺有效的,孩子们记得很牢固,在学校的考试中也不会写错。

上了我启蒙课的孩子长大了之后,就会有一种生源的流失,当时给了我挺大打击。但是有几个妈妈就会跟我说还想让孩子跟着我学,我就又陆续开始了自然拼读、阅读和写作三门新课。我是真心想教给孩子东西的,所以有孩子在上了自然拼读班后,自然而然地继续在我这上阅读和写作课,即使有些孩子去了机构之后,还是选择回来我这里学。

素材上我教了几年后发现了一些美国的教材,他们是比较注重思维上的培养,比如说美国加州的一个教材,开篇教小朋友的一句话就是‘I am special’——我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如果有了这个想法在的话,他就不会因为做不到某些别人能做的事而自卑,反而对自己能有一种特别深的自信,从而多一点表达和创新。

今年春节期间也在备课

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都是靠家长们的转介绍,口口相传。想来教了也有七年了,我现在不用任何课件或是文本,也可以自如地讲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high。在我的课堂,家长是可以坐后面一起听的。我特别支持家长跟孩子一起来学,我这一小时课堂能给孩子的是很有限的,但是家长的吸收跟孩子是不同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其实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我也碰到过这样的家长,说我耽误他们家孩子的学习,毕竟我不是以考试成绩为目标。当时我也是很难过的。但是现在觉得都没什么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跟别人不一样,我书桌就贴着一个画,上面就写得‘Dare to be different’。

我的心灵奇旅:天亮以前的学习时光

我没有在机构或是学校当过英语老师,开这个班一直带着一腔热血,也一直在学习各种教学法、找不同的素材和自学英文。

最近这两年我都是四点多起床,我发现我已经都四十多了,如果还想再做一些事的话,那时间已经不多了。我这个人有个学习特点,就是不太爱背,但是对我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我每天早上起来学《哲学的故事》,一些很好的句式其实不用背就记住了。因为这些话都进入了灵魂。

学友邻的学习笔记

我学友邻就是先听哲学课程的讲解,然后大声朗读并且录下来。读完之后会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再跟原文对比,接下来就开始学外刊。我先生会很好奇我那么早起来都做什么,我解释后就说“这时间都不够弄用啊”,弄完这些之后就已经到七八点钟了,我还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写作,因为时间不多,只能四百到八百字左右,努力把我存在我脑海很久的那些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

每天清晨,我有时候累了,会看看窗外黑黝黝的梅林山轮廓,看看一路延伸还明亮的路灯。书桌前沉浸于此时的我忘记了周围,直到晨光慢慢亮起来,将周围的所有慢慢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才像是把自己拉回了现实。学完就该给孩子们准备早餐,像前几天,孩子们第一天上学,老大找校服,老二又不起床。

学哲学对我帮助还蛮大的,其实我一直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这种人的价值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是一个母亲,对于学生而言,我是一个老师,可是我仅仅是这样吗,我还能有什么价值而言呢?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了,那我也只不过是别人可能提都不用提的一粒尘埃,我来这一世还可以做什么呢?

儿子上幼儿园之后我感到抑郁那段时间,认识了一个做沙盘游戏的朋友,然后去学了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学了荣格心理学。我当时想,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学心理学或许可以把自己治好。

学了心理学再看那些绘本,会更深切地感受到很多绘本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有很多背后的东西。用心理学、潜意识这些来解读,就发现这是另外一片天地。我觉得我一直有那种要看清真相的好奇心,很多时候人都会被表象迷惑,但是它背后真正的东西是什么,我很希望知道这个东西。

除了开班教孩子们英文,我也在做公益的阅读推广。买了读了很多英文绘本,也有了实际经验,后来接触到一个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我就去给他们做“故事妈妈”。儿子也上了幼儿园,有空余时间做这些事情,后来又担任他们的一个片区的负责,在图书馆、幼儿园学校做一些讲座、分享。

获得阅读推广人证书

我也考了深圳这边的一个阅读推广人的证书,取得这个证书,除了要上连续几个月的课之外,还要写论文、答辩,听答辩的还是教育局的局长和各大图书馆的馆长。后来少图的馆长还跟我说,“你不知道你是第一名”,我说,“不要吓我哈,我从来没有第一名的命”。可能因为学了心理学,我跟别人诠释绘本的角度不太一样,所以他们觉得比较新颖。

我前年还去了盐田区那里离海特别近的一所新的学校,听讲座的家长跟孩子并不是很多,但是听我讲完之后就有家长过来跟我讲他们家孩子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好动、根本就不读书……听着听着我突然意识到,可能阅读对孩子来讲,在没有环境的熏陶的时候,他可能并不能去享受阅读。对于孩子,更应该找到适合他的方式去了解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

在这个做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也吸引了一些妈妈,当时还成立了一个QQ群,有500多人,我们就一起开启,每周读一本原版绘本给孩子的这种线上活动。

从小镇到西安读大学,学英语“走火入魔”

家庭条件的原因,我小的时候书很少,现在能买想买的绘本、原版书,我觉得很幸福。我是北方人,老家是河南鹤壁,祖籍是安阳,就是那个甲骨文发现地,我爷爷他们那时候为了谋生活,就搬到鹤壁这个旁边的小城镇去生活。小镇小到不能再小,小时候觉得像小学跑个三千米都已经可以绕城一周了。

我初中开始学英文,英语比较好,但是数学比较差,物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后来考高中就因为偏科没考上重点高中,看好多同学上了重点,我挺失落的。到最后高考阶段,我还是挺想努力一把的,觉得还是要考一下大学。

我有一个远房表哥他在我们当地重点高中当英语老师,我妈就撇下脸皮去求他办事,把我安排在他的班上补习。虽然是亲戚,但对我特别不屑。我那几个月也是一下子赶不上来的,所以高考也没怎么考好,但是因为有了前面这些看不起,我就觉得特别受不了,一心想着一定要出去给你看看。

高中时代

当时想的是一定要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就跑到西安去上学了。我父亲是初中毕业,母亲只有小学水平,所以不会给我学业或是职业上的任何建议。当时我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借的,但是我妈妈都没有告诉我,只是说,“家里有的钱你先拿着,别饿着”。连我妈回去的路费,都是跟当时一起送孩子来西安上学的邻居借的。

我爸爸算是最基层的工人吧,我妈妈就只能去服装厂打打零工,有时候赶工还是要干夜班,钉扣眼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没有感觉家里那种困顿感,就像我母亲偶尔会给家里买肉啊之类的,一直都会有,这一代的父母给到我们的感觉是——虽然我们家很贫困,但是不会亏待孩子。

我小学的时候,就说我要买书,我妈就带我去当时小城镇唯一的书店——新华书店,我还挑了一套三本的《冰心散文选》,当时我妈二话不说就给我出钱买了,让我捧着回家。现在我母亲家里还有这套书。

虽然没有什么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是我算是抓紧一切资源和时间学英语,简直就是疯狂英语般地练习。我们大学挨着河,我和宿舍几个同学会在早上还没上早读之前,跑到河边去大声朗读,西安的冬天很冷,拿书的手都冻僵了,还是在读啊读。晚上睡觉的时候,那时候流行听BBC、VOA, 我晚上就用德生的那个收音机听,听不懂,就反复听,戴着耳机一直到要睡觉了,以至于我们宿舍的人都说,“你能不能不要听了?你晚上说梦话都是英语”。我想,不会吧,我已经“走火入魔”了吗?

到西安上大学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从小镇一下子来到这种有底蕴的大城市。快毕业的时候,我用做兼职的工资买了一辆自行车,自己一个人就绕城墙再去看看这个城市。西安灰沙比较大,等我回来的时候,灰头土面,鼻孔里都是土。大学那时候,我一有空了就会去陕西博物馆还有像半坡博物馆啊,一呆就是一天。可以说西安是我的第二故乡。

坐火车站了三十小时后,到达深圳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对未来的职业也仍旧是没有什么想法的,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只是觉得要自己生存下去,要自己找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顺便多挣一点钱,让我爸妈不那么辛苦。

当时先是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工资是八百块还是六百块,我忘记了。而我快毕业的时候,我自己做兼职,一个月就能拿到1500块了。当时在外面租房,房租就差不多工资的一半了,我就想这样怎么能养活自己呢?后来一个比较凑巧的机会,就是我和一个大学同学聊天,她来到深圳这边,她跟我讲她在深圳一个月工资有2500,还管吃管住,我们毕业那时候是2002年。

我当时执意要去深圳,但我爸妈都不同意,觉得太远了。不过我手头还有一些自己做兼职攒的钱,就买了一张从郑州到深圳的火车票,我先把东西都拉到家里,再从家出发去深圳。那时候只剩站票,座票都卖完了。我妈还在做最后的劝说,“你这样站二十几个小时,不行的,把票退了吧。”但是这些一点也没让我迟疑,我说“即使站我也要站过去”。

为了赶上早上七点多从郑州到深圳的那班火车,我从前一夜就要坐卧铺汽车赶到郑州,就整个都没睡觉,结果上了火车,我就困得不成样子了。我确实是一直站过去的,谁去上个厕所,出来一个空位,我就赶快去坐一会儿。困得实在受不了,就歪着脑袋靠着椅背打会儿盹,有时候站着就能睡着了,偶尔就会挡到人家路了,然后就被惊醒了。火车上这两天简直是“不堪回首”。

最终在第二天的下午安全到达了深圳,我那个同学就到火车站来接我,那同学穿得非常时髦,反观我自己,穿得像是打工妹的样子。我们一起走到公交车站坐公共汽车去她的宿舍,我先去蹭住一段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车票要十一块钱,那辆车走的路线正好就是当时深圳最美的一条路——深南大道。一路的景色把两夜都没有睡的疲惫一扫而光,一路上都觉得异常新鲜,这里又和西安有很大的不同,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

我想着尽快找到工作,但没想到找了一个月都还没有结果,身上的钱也快花完了,于是为了省钱,找工作时基本上一天一顿饭,饿了就喝自带的瓶装水。2002年那年正好碰到大台风,即使台风天,我也出门去面试,还非常清晰的记得我坐在被台风吹的乱晃的小中巴里,还惦记着面试的时间,第一次经历台风也没觉得恐惧。

最后一个港资公司给了我留在深圳的机会,包吃住,工资2800。我的工作就是翻译:给来考察的外国客户做工厂介绍翻译,还翻译一些机械图纸给那些工程师,有时候还要帮助一下采购部的同事打国际电话。工作稳定后,我还参加了深圳的一个玩户外的组织,和驴友们去了很多地方,通过一个老乡驴友认识了我先生,他是学计算机的。那时候他玩滑翔伞,我也想尝试,就带我玩了两次,那种喜欢冒险的好奇心让我们走到一起。

当年婚前旅行的我和今年春节时候的“我们四个”

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和英语相关,后来在深圳一家做糖果的外资公司,这也是我最后一份为别人打工的工作。主要就是跟着那些老外一起去考察工厂、翻译,经常需要出差。这家公司的工作经历给了我比较地道的英文的历练,当时我刚进公司没多久,正好赶上公司英国总部的CEO来我们部门,他见我是一个新员工,就特意上来打招呼Good morning,How are you doing ?我以为他要考察我的工作,所以问我在做什么,当时就傻了,然后就开始组织词汇表达我的工作内容。结果老板赶紧说,No,No,How are you?

我的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挑战也就是这种和外国人实际交流中,这种地道的用法,还是需要多去理解文化层面的东西才好。同时我在工作之余学了一年多的法语,只因要去体会下大学英美文学老师说的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好奇心驱使我学习。

现在想来职场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是围绕着家庭、孩子、那些个学生,几乎是没有社交,其实很多时候跟社会是挺脱节的。有一次我去见一个在投资行业的朋友,想去讨教一番,比如说有机构要谈合作,我应该怎么去谈。就在他们公司楼下,他说“你先去星巴克点杯咖啡吧”。结果到了店里,我竟然不会点咖啡。我就问他要什么,他说的他要的什么size和flavor我完全不懂,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他点这个咖啡。而点咖啡对于当时职场上的人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吧。

42岁的“小目标”

现在教英文已经七年多了,从开始的原版绘本启蒙课,到现在有适合大孩子的阅读、写作课,面对孩子们的整个教学体系基本完善。我觉得比较庆幸的能有做全职妈妈这样的一个选择,我先生他也没有嫌我赚的钱少,或是要求我必须出去工作补贴家用,他一直都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所以在孩子的陪伴上,给了孩子们很多爱和安全感,就像我父母给我的感觉,虽然我们方式不太一样。

我儿子现在五年级了,他还认为圣诞老人是存在的。每年的圣诞节我都会给他写一封信,当然是英文的,他觉得“噢圣诞老人还是蛮关心我的,什么都知道”。他去年开始怀疑了,就问我,“妈妈,我感觉这个圣诞老人其实就是你呀!”

也正是因为有了陪伴,所以他们的英语启蒙、阅读培养,才能够比普通的(双职工)家庭会多一点,不过有了妹妹以后,在妹妹身上我觉得我的陪伴反而不如她爸爸多。

四十岁以后,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体的问题,比如腰肌劳损,脊柱侧弯等等。学英文之外,这两年我早上还开始坚持健身。也是有个打卡群,然后每天要打卡。我住在中心区这里,附近有一个公园,我会绕着公园的湖边跑。

我之前一直都是比较胖的一种人,大学毕业的时候都已经到150斤了,让我下定决心运动,也是有一次听了一个心理学的讲座,给我比较大的触动是,那个老师提到一个观点:从身体入手,你的身体打开,你的心才能打开。我突然发现,原来我长久以来都不愿意运动,其实在精神上也是一直把自己缩起来的状态。

早上跑步健身

我看着人家每天都能跑五公里,我跑个1公里就已经累得呼哧呼哧了,而且岔气,但是想着即使慢也要坚持。后来我发现自己真的瘦下来了,终于达到了理想体重115斤。通过一件事的坚持,往往其他事情的坚持也会容易些。所以这两年每天坚持四点早起也是跟坚持锻炼身体有关系的。

我其实不太会做饭,但是喜欢尝试新东西,比如烤pizza,孩子们都很喜欢,春节我还第一次做了家乡那种花馍。

有点羡慕孩子们的伙食了:)

现在妹妹也上幼儿园了,英文班也更加有条不紊了,我又想做一些新的事情了。读了这么多绘本,我自己也想写绘本。我一直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加上心理学的理解,比如说人的影子总是黑色的,那为什么不能是彩色的呢?比如说红色,是我们生气,在我们生气之前我们的影子就已经告诉我们了。真的很希望能够把我想象出来的绘本画出来、出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乐趣,我觉得就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事了。

我想在这后面的二三十年中,我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我还想考对外汉语的教师证,等孩子们大了,他们面对的一定是整个世界,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去的,到那个时候,我也要具有和他们一起走出去的能力。

采写手记

和芳庭的交谈很顺畅,她乐观、乐于分享,又“记性很好”。聊着聊着她提到自己已经42岁了,我一惊,因为之前看她朋友圈分享的健身之类的样子感觉也就是35、6岁——顿时感觉态度应该更“尊敬”。

她说确实如果回家乡,跟那些同学在一起一看,好像自己还年轻一些,可能跟工作有关系,因为工作的对象都是小朋友,“觉得他们还是蛮可爱的”。感觉有一个蛮奇特的现象,就是保持学习的人,看起来总是显得年轻的样子。在知识的世界里永远是少年。

让人感触的是给予她无条件支持的原生家庭,她捧着冰心散文集的样子,令我久久难忘。所以她现在给予孩子们的也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思维和个性的奠基。

芳庭总说自己普通,但是就像看过《你好,李焕英》教给我们的——每一位母亲,都不普通。你好,芳庭们!

START OF SPRING

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请扫码关注“友邻故事”公众号,阅读更多英语学习者的故事,也欢迎留言转发。

“友邻故事” 计划于今年1108结集成书,在此诚邀友邻同学书写自己的英语学习小史。优质小传将在“友邻故事”公众号发布,未来也有可能入选《友邻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述小史》一书。如果你身边有优秀的英语学习者,你也可以采访记录他们的故事。欢迎与我们一起描绘中国英语学习的图景。

参与方式及要求:

·字数在3000-5000字之间。 

·文稿发送到邮箱:story@ylyk.com

·邮件主题标明“姓名+英语口述小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