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工程师一个月大概工资(怎么成普通工人的从普通的技术工到成为“工人院士”,这名上汽员工用了35年)
记者丨林安东
图片来源丨受访者提供
“师傅告诉我,他是看中了我的能力和人品,如果我不当他的徒弟,他也不会再收其他徒弟了。”
任建新从师父身上学到的除了专业技术以外,还有坚守岗位、专注发明、不计得失、有求必应的品质。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任建新用了35年时间。《上海汽车报》记者刚见到任建新的时候,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工装,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目光温润而坚定。
走进任建新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荣誉证书,这是他和团队奋斗多年所取得的成果。任建新现任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力新科”)制造部维修技术科党支部书记、上海市技师协会汽车分会副会长。同时,他也是动力新科职工创新工作室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
2022年12月,国家人社部公布了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名单,任建新榜上有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是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的政府奖项,是给予高技能人才的顶尖荣誉,素来被誉为“工人院士”。如果说两院院士是授予科研人员的勋章,那么“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就是加冕给大国工匠们的桂冠。自1995年设立该奖项以来,每两年评比一次,上海市共有25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00余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潜心钻研技术,德技双承
1987年,任建新进入上海协作机械厂工作。同年,由于上海协作机械厂并入当时的上海柴油机厂,任建新就来到一线生产车间,当起了一名铣工。
2000年,任建新迎来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高质量技能人才队伍,他所在的分厂开展高师带徒活动。当时,分厂让全国劳模、机械工业技能大师、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陈祖权在全厂范围内挑选一名徒弟,随后进行“传帮带”。因为之前有过工作上的接触,陈祖权对任建新的工作能力比较认可,也看中他的人品。所以,任建新从全厂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有幸成为陈祖权的“关门弟子”。
“当时的我比较年轻,师傅选中我的时候,我还有些犹豫。”任建新说。在职业生涯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那时刚20多岁的任建新在惊喜之余,又有些不知所措。不过,陈祖权的一番话让他坚定了方向。“他告诉我,他是看中了我的能力和人品,如果我不当他的徒弟,他也不会再收其他徒弟了。”
在厂里举行了拜师仪式后,任建新正式开始跟着师父用心学习。他每天都努力学习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专心致志地研制每件刀具、每套工装,孜孜不倦地深耕于刀具和工装夹具的设计制造与技术改进工作。从操作设备到计算机制图,从加工制造到自行设计改进刀具、工装夹具,任建新努力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就此走上了一条专注于技术创新的攻坚克难之路。作为“关门弟子”的任建新,从师父身上学到的除了专业技术以外,还有坚守岗位、专注发明、不计得失、有求必应的品质。
专攻“疑难杂症”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任建新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且能针对加工产品的特点制订专门的工装与刀具设计方案、制造工艺、检测手段,以及陪产验证方案并有效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成效。而任建新所带领的工作室,每天都要处理生产或者是维修上遇到的难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工作“很杂”。
“任师傅,请你无论如何要帮帮忙!”有一天,任建新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忙活着,技术部门负责刀具管理的王工冲了进来。一番沟通之后,任建新才知道,原来公司某系列发动机生产线上一台进口数控专机的精镗刀具出了问题。进口高精度刀具的精度维护一般需要送至国外,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周期较长。虽然任建新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设备和精镗刀具,也没有内部结构图纸,但是一想到购买这么一套刀具要花费公司将近50万元,他决心接下这个攻关任务。
任建新请王工把出问题的刀具送到他的工作室。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开始对刀具进行拆解分析。一连几天,任建新和团队都泡在工作室里,边想边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刀具就被他修复,重新上岗工作。该系列发动机的生产也恢复了正常。
但是,任建新并没有真正放下这件事情。他知道,这套精镗刀具的价格很贵,多修理的话,对刀具本身有损耗,最好尽可能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才能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工作之余,他一直在思考更好的修复方案,还专门跑到生产现场,向操作工实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有一次,任建新无意之中想起师父陈祖权发明的利用双曲线原理加工大圆弧内孔的方法。受到启发后,他想到了一个全新的解决刀具问题的办法。后来,当进口精镗刀具再次精度失准时,任建新运用几何学原理和创新的工艺手段,利用工作室里的3台通用磨床,将精镗刀具的主要零件直接加工成型,同时将该刀具的各项精度提高了50%以上。
修复后的精镗刀具再次投入到生产线,使用寿命提高了近一倍,节约了高额的采购费用。后来,任建新总结出了一套“进口高精度刀具自主修复技术”。作为一名铣工特级技师,以及奋战在上海汽车行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任建新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进取的创新精神,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树立了典范。
重视技术工人队伍培养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建设制造强国,都需要更多本领高强的技术工人贡献智慧和力量。不过,一些企业在近年来碰到了招工难的问题。
任建新从生产一线技能岗位逐步成长。几十年的耳濡目染,他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关乎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我也是技术工人,所以我对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任建新说。
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任建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任建新说:“营造尊重技能的氛围是留人、用人的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要做好长期攻坚准备,现在把基础夯实了,以后方能起屋建房。”他认为,制造业要持续培育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文化土壤。之所以强调“持续”,是因为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不论是上海市总工会还是动力新科都把培养员工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十年选树1000名“上海工匠”计划,还有动力新科每年开展的技能大赛等。
“社会是现实的,青年人赚钱养家、追求发展的压力大,我们要留住其中的佼佼者,必须让他们尝到甜头,看到奔头。”任建新表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出来以后,除了走上领导岗位之外,企业还应为他们设计其他发展路程,体现他们的价值,做到地位相称、薪酬相符。”
从自身的角度,任建新也一直在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自2008年起,任建新持续参与上汽集团高技能人才鉴定题库的开发工作。近年来,任建新辅导技师论文160余篇,并参与技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授课。他还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的考评工作,多次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优秀考评员、上汽集团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等荣誉。
现年53岁的任建新在机加工岗位上奋战了35年,专一而专注,硕果累累。他想寻找更多热爱机械设备、机械加工的年轻人,加入自己的工作室。为企业再次创业、转型发展培养更多技能高手是他的心愿。对于收徒的标准,任建新笑着说:只要对机械设备感兴趣,肯学肯干,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