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鲍鱼(普通工人吃鲍鱼好吗吃不起猪肉没关系,你可以吃鲍鱼呀!漳州鲍鱼比排骨便宜!)
电话:15280621370
小编微信:zzmxzwx
关注
市场走访

鲍鱼游进“寻常百姓家”
比排骨便宜,连快餐都卖“鲍鱼捞饭”
在北江村一处鲍鱼收购点,渔民正挑选鲍鱼并整理装箱。本报记者 张旭 摄
最近一段时间,市民沈女士家天天吃鲍鱼,清蒸、红烧、炖汤……各种花样轮番上阵。“鲍鱼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很适合孩子长身体吃,以前价格高,一个月买个两三次吧。”沈女士说,以往菜市场卖鲍鱼的也不多,但最近多了起来,鲍鱼价格差不多是往年的一半,“买一斤12至15头,才30块出头,8至10头的,也不到40块,算起来比吃排骨还便宜!”
一时间,“鲍鱼”成了百姓餐桌上的新宠。刷个微信朋友圈,打开美团外卖,总能看到“鲍鱼”这一醒目字眼。不少商家推出“鲍鱼捞饭”“鲍鱼排骨汤”“麻辣小鲍鱼”“烤鲍鱼”等新菜品,价格大都“亲民”,与一般肉类、鱼类价格相当。美团上不断飙升的销售数据反映了鲍鱼的受欢迎程度。
记者走访市区南河市场、元南市场等多个菜市场,发现多数水产档口都有鲍鱼售卖。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以往买鲍鱼的市民也不多,市场内只有个别海鲜档口有卖,今年价格便宜,大家都卖起了鲍鱼,“价格便宜,买的人就多,别人卖你也得卖。”在南坑路旺达综合市场做海鲜批发的林女士说,往年她进的鲍鱼都是酒店订的,但今年进的货都批发给市场的水产摊,“受疫情影响,酒店生意不好,外地也运不出去,只能大量进入本地市场,降价多销了。”

产地走访


销路调查

村民在推荐当地鲍鱼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对养殖户来说,“危机即是转机”最近一段时间,林荣宗和家人学着做起了微商,在朋友圈发布鲍鱼售卖信息,每天都有厦门、漳州市区、漳浦县城的网友找他买鲍鱼,虽然量不多,但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尝试。“往年供不应求,大家就不会花心思去想其他出路,今年滞销就逼着大家去想办法,现在大家都在网上卖,刚起步客源比较少,如果能慢慢做起来也是很可观的。”在林荣宗看来,危机即是转机,他们可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出路。
乡镇干部也在积极为鲍鱼找出路。操着一口漳浦腔的普通话,霞美镇一干部当起了“主播”,在一网络平台试水“直播带货”,由于缺少经验,“带货”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这名干部觉得有些惭愧,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水产电商的桌上放着《镜头的语法》
刘艺林作为本地销售鲍鱼的电商,一直致力于用短视频的方式让鲍鱼走进大众视野。本报记者 张旭 摄
“镜头低一点,灯光再打一点。”三脚架旁,90后的水产电商刘艺林正在拍摄鲍鱼包装的视频。他为鲍鱼找出路显得更“专业”。在他的案头,《文案写作》《镜头的语法》《看不见的剪辑》这几本书特别显眼,刘艺林笑言,“读这些书是我们的必修课。”他拍摄了大量和鲍鱼有关的短视频,目的是要让人们认识鲍鱼、学会吃鲍鱼,从而带动销售。这些视频发布在多个电商网站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他说,能不能吸引顾客,视频的拍摄效果很重要。疫情期间,村里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在家,刘艺林把多名从事IT、设计、旅游等行业的年轻人招揽到自己的团队中,除了共同研究鲍鱼的线上销售模式,他们还一起进行包装实验,“鲍鱼活鲜销售最大的限制在于物流运输,我们团队不断地做试验,如何打包既保证食材新鲜又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加氧气包及过滤技术,目前能做到活鲜运输24小时内到客户手中还是新鲜的。”刘艺林说,希望通过把服务细节做好,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平台,让更多人吃到北江鲍鱼。有人投了五十万元,现在急寻“带货人”
试水线上经营,出现缺乏经验、无序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论是养殖户、水产电商还是加工企业,他们都希望得到行业指导,而前提是成立行业协会。“我们只知道辛勤劳作赚钱,没有去接触过市场。如果有行业协会,能带给我们行业信息,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做好行业指导,助力当地鲍鱼品牌的打造。这样才能引导我们更好发展,避免做无用功。”林荣宗道出了当地广大养殖户的心声。刘定贵则认为,成立行业协会,还有利于品牌推广,形成行业间资源共享、避免恶性竞争,从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来源:周杨宁 闽南日报
需要在漳州头条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欢迎联系我们电话:1528062137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