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2023全国高考时间(陈独秀收入是普通工人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历史选择题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文综历史选择题试题解析

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

【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人,题目设问是孟子观点的时代背景,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不应该从题目中来找,应该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与这个题目中孟子观点关联性最强的选出来就是答案。

解答此题从思维过程上来了看需要三个确定,第一确定时间,孟子所在的时代,第二确定设问,观点依托的时代背景,第三确定内容,观点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具体解释如下: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从时间上来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商业活动有所发展,所以排除BD。还剩下AC,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在教材上没有依托,这段材料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讨论如何治国问题,结合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排除A。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符合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家一户的生产成为可能,孟子所谈就是一家一户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个题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决定着孟子的这一思想意识。考查了唯物史观。

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解析】此题情境在唐朝中后期,通常来说唐朝中后期指安史之乱之后,事件是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设问是一种开放性的设问,没有具体指向,解题的关键要从风尚的内容来来分析。

唱和的主题是江南,江南的一些城市经常在唱和的诗歌中出现。这里需要明确二个问题,第一,哪里的文人没有限定,可能是江南的也可能是淮北的,各地的都有可能。第二,本题的设问没有具体方向,围绕风尚如何去解读?此类问题是最近几年高考的一个方向,此类题目需要用选项来验证题干,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首先利用基础必备知识排除一些选项,坊市制度的崩溃在宋朝,排除B。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答案D把因果关系倒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南方文化的繁荣,不是诗歌唱和的风尚导致经济中心的南移,排除D;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C说助推山水田园诗兴起,不符合史实,排除C.这样只剩下一个A了,能不能选A,若是选A怎么去理解这个题目。

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还是文人诗歌唱和中以江南为主题这种风尚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通常试题应该指向第二种,那么稳定的地方秩序是指江南还是指全国的地方秩序,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南方经济的发展,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以江南为主题,文人向往南方,江南城市常在诗歌中出现。安史之乱主要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南方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地方秩序有益于这种诗歌风尚的出现,所以选A可以说的过去的。从命题技巧上来看选项用得益于这是一个很弹性的词,得益多少没有量化,也不可能量化,所以选A可以证实,却无法证伪。

这个题目有两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第一,唐朝中后期的地方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按照教材安史之乱后全国藩镇割据,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藩镇割据和社会秩序稳定什么关系?第二,地方秩序稳定和诗歌唱和之风有什么逻辑关系,这种观点得出是否严谨。

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历史情境是南宋流行刻书,简单的概括就是南宋刻书的流行有助于?25题是文人诗歌唱和的风尚的原因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此题南宋刻书流行的影响是什么,24,25.26这三个题目都是给一个文化现象,考查我们对文化现象的认识,24,25题考查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的唯物史观,此题考查文化现象的影响。

从时间上看是南宋,依据时间可以直接排除ABD。士族来源于汉朝的选拔人才制度,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逐渐消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科举制度兴起于隋唐,两宋时期不断完善。这样排除了三个,只剩下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了。

书印得多了,读书也就方便了,更多的人可以去读书,所以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答案选D也能说得过去。此题的设问用了一个有助于,一个很大弹性的词,有助多少,无法进行量化,对比2526题,两个题都用了很具有弹性的词汇,历史的发展无法用量化表达,为表达的严谨,只有使用这种伸缩性很强的词。

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时间在明初,时间是朱元璋要求邻里之间相互了解,设问是朱元璋这样做意在什么?考查学生如何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通常来说统治者的措施目的就是如何维护统治,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这个题目只能选B了。

此题一般解答模式是依据材料,然后理解朱元璋措施的目的,材料没有涉及农商皆本,也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A;禁止人口流动过于绝对化了,排除C;材料仅仅要求百姓邻里之间相互了解,并不涉及经济均衡发展问题,排除D.

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的试题情境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茶叶价格变动问题,关键点在19世纪70年代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运行模式。本题的设问一个字“这”,属于开放性的选择题设问,不限定方向,需要依据选项来判断答案为哪一个,首先判定“这”是什么?中国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伦敦的标价而变动,销量随着世界经济变动而波动,结合教材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茶叶价格不是自己定价,中国茶叶出口销量被世界经济变动左右,与之前国内茶叶出口价格独立自主相比,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独立性在逐渐丧失。这种变动怎么去看待,如何去解释。

中国茶叶出口衰落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排除A;没有涉及进出口数量的对比,无法体现入超和出超,排除B;“促成了”是一个完成时态,电讯联系的建立推动中英经济联系的加强,但不能说完成经济一体化,这个表述是对影响的夸大,不能选C。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全球经济-一体化,它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联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 或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间不断消除或降低彼此间经济政策与体制的差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经济的过程。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世界经济的概念,是1954年由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经济一体化》中提出的,主要指世界某地区的各国在经济上的某些形式的联合。他的行为主体则是国家政府和一体化经济组织。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的逐步联合,最终趋向一致和统一其形式按复杂程度差异则分为优惠自由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目前还处于萌芽时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这样答案只能选D了,如何理解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电讯联系建立之前中国的茶叶出口价格中国市场可以自主定价,之后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受伦敦市场标价影响,销售数量也受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原来中国茶叶的产销量与定价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现在市场定价和出口量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茶叶的自主定价权削弱,从这个视角来看选D,没有毛病。此题考查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动。

291920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和24题具有相似性,考查某一时间某位历史人物的主张,24题考查孟子观点的时代背景依托,本题考查陈独秀演说的社会背景,此题的设问用了“反映”,这一设问词通常答案不是直接从材料中看出,探究材料映射的内容。

时间是在19205月,“五四运动”一年后,按照教材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强大的力量。陈独秀演说的内容要求“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发文要求建立劳动阶级的国家,这些都是陈独秀看到工人阶级力量之后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的产生是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所以选C

工人待遇极大改善不符合史实,排除A;虽然此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展多年,民主与科学观念得到 传播,但题目材料的两句话都是关于劳动阶级的内容,与民主,科学关系不紧密,所以排除B;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农运动蔡蓬勃发展起来,与史实不符,农民运动还没有发展。排除D

30

3    4

3、图4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答案】A

【解析】本题的时间是19551956年,事件是新中国拍的电影动画片,电影是现在新的新科技的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的表现形式融入了传统戏曲,诗画元素,题干说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体现与世界的不同,所以选A,艺术创作他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时间是50年代中期,可以直接排除BD,电影来自西方,虽然中国的影片融入中国元素,不能说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C过于绝对化了,排除C

本题难度不大,图片在解题中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与其说这是一道历史试题,不如更具体地来讲此题是道艺术史题目。

31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解析】时间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事件:北京京剧团进行工资改革,结果是职工收入明显增加。设问:改革反映出。

从题干可以看出改革的结果是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改革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红,职工收入增加,劳动积极性增加,所以答案选C;材料仅仅是北京京剧团的个例不能映射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也与当时史实不符合,排除A;仅仅是工资改革,没有体现整体改革为企业,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价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是在十四大,排除D;

32.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答案】D

【解析】时间是在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事件是庇西特拉图三次获得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一系列措施,统治时期被称为盛世,设问盛世出现的得益于,选项中的哪一内容有助于盛世的出现。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到公元前6世纪末期,克里斯提尼的再一次改革,才最终促使了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形成。梭伦改革在公元前6世纪初,在庇西特拉图上台之前,从时间上看具有选A具有一定道理,设问是“得益于”这样一个具有很强伸缩性的词语。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确立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排除B,五百人议事会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C,贵族特权被彻底废除不符合史实,排除D。其他选项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错误,只有选A

庇西特拉图在旧教材并没有涉及这个人物,我们来看一下庇西特拉图这个人的介绍就会觉得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了。

庇西特拉图(约前600年~前527年),古希腊雅典僭主。2次被放逐;制定过一系列奖励农工商的政策,大规模海外贸易、建设雅典,文化支持。他是雅典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公元前594年,庇西特拉图的亲戚梭伦实行宪法改革,提高雅典下层阶级的经济地位。但是贵族们为夺取执政官的职位而展开激烈的斗争。到庇西特拉图成年时,他们已经形成两大派别,即以利库尔戈斯为首的平原派和迈加克利斯所领导的海岸派。公元前565年左右,庇西特拉图开始组织自己的政治集团,取名山地派。在公元前561年一度执掌政权。

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他与迈加克利斯的女儿结婚,再次执掌雅典的政权约前556~前555)。不过利库尔戈斯和迈加克利斯联合起来将他从雅典赶走。庇西特拉图在希腊北方漂泊数年。

公元前546年,他来到优卑亚岛的埃雷特里亚,在帕伦尼一役大胜雅典军队。庇西特拉图第二次成为雅典的主宰,大权独揽,直到公元前527年去世为止。

33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答案】B

【解析】时间是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之后,事件是:民兵法案颁布,民变法案规定国王拥有最高权力,这个法案条文说明,1661年的英国。

民兵法案宣布国王有唯一最高的权力,所以排除A;无敌舰队对英国的威胁主要集中在17世纪上半期之前,C与史实不符,排除C1688年“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开始确立,排除D。英王查理二世在1660年复辟,1661年通过的民兵法案加强了王权,以巩固其统治权力。

此题难度不大,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对比34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问题,高考试题价值趋向性很清楚了,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答案】D

【解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代的美国,历史现象是美国出现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这种组织针对工人,共产党,工会活动,黑人和犹太人,这些组织到1938年底,这类组织至少还有800多个,题目的设问是现象反映了30年代的美国,透过历史现象了解历史上的美国。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反映是一种映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大危机,使得一些人希望通过法西斯的方式解决经济的困境,这些法西斯组织用非正常手段来进行破坏和杀害,这是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但社会秩序并没有崩溃,美国在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下,没有走向法西斯的道路,选项用冲击社会秩序,比较恰当,所以答案选A。三十年代美国进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结束自由放任主义,排除B;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使得美国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排除C。法西斯组织的出现与社会秩序的混乱不是扩军备战引起的,这些法西斯分子针对的工人集会,共产党员等,并没有使美国统治陷入危机。排除D

本题我也想选答案C,这个题目是全国乙卷,针对旧教材的学生,若是选C就是对教材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完全颠覆,尽管有研究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收效甚微直到二战爆发之后,美国经济危机才逐渐解除。期望所给答案不是C,不然历史教师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

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间是19601970年,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历史现象是发展中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出口增加了,从发达国家的进口也增加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比重下降了,从这些数据变化,来获得历史信息,进行历史解释,考查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数据,做出历史解释的能力。依据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都有大幅增加,但比重下降,说明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较快发展,但发发达国家的发展更快,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的结论是说得通的。所以答案选D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不符合史实,世界两极格局没有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的局面没有改变,排除A;题目的设问要求“据此可知”所得答案要从所给材料中得出,所给材料体现的是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并没有涉及进出口贸易额增加的原因,没有涉及贸易规则问题,所以排除B;发达国家被称为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被称为南方国家,从数据上看南北国家国际贸易不断增加,经济联系是不断增强,不是削弱,排除C.

这个题目在时间上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新兴民族国家迅速发展阶段,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但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在国际经济地位是下降的,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有必要的。

以上解析仅做参考,不做标准答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