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铁路的是谁(铁路工人跟普通工人祖孙三代修铁路,用一百年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史”!背后的3个女人功不可没)
文:翟立华 编辑:付洋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北京的深秋,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李国胜家中其乐融融,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59岁的李国胜和老伴儿焦叶逗弄着小孙女,小丫头乐得“咯咯”笑。“你爸爸小时候可没有这待遇,他都不认识你爷爷!”焦叶对孙女说。
李国胜全家福
正说着,儿子李琛琛推门进来。父子俩聊起施工使用的科技手段,李国胜很是感慨:“时间过得好快啊!当年,你爷爷那代人修铁路,全靠肩扛手提……”
01
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童年时,李国胜对父亲李广田的感情就像通向远方的铁路,长且远。每当轰鸣的火车疾驰而过,他总希望下一个窗口能出现父亲的脸庞。他也曾沿着家乡开封伸向远方的铁路走啊走,幻想着:如果一直走下去,是不是就能看到父亲?
李广田是一位铁路工人,一年难得回家一趟。每次回家,他都会给李国胜带平时吃不上的糖果,在家匆匆忙忙过个年就又走了。
李国胜渐渐长大,不再是那个给块糖就能满足的小孩。他开始好奇父亲常年在外的工作和生活。父亲再回到家,看着和自己一样高的儿子,摸着他的头笑了。
那天晚上,月光皎洁,院里的槐树叶子在微风中摇曳,发出“哗啦啦”的响声。父亲坐在院子里,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给李国胜讲起自己的工作。
李广田参加过西南三线建设。他们这代铁路人血气方刚,凭着一腔热血和浑身力气,开山放炮,肩扛手刨,硬是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修路任务。父亲说起放炮开隧道时大地的震颤,李国胜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心情跟着起起伏伏。
修建成昆铁路时,国家一声令下,30万修路大军集结川滇,李广田就是其中一名。当时,这条线很多地方不通公路,他和同事们硬是沿着便道把各种装备扛上山。
他们不畏艰难,让铁路工人的情怀和成昆线在崇山峻岭间一起延伸,把铁路工人的豪迈镌刻在这条铁道上。在被视为筑路禁区的地方,他们竖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20世纪,成昆线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少年李国胜听得入了迷,瘦瘦黑黑的父亲也在他眼中变得高大起来。他原以为,铁路工人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普通工作,没想到居然和国家建设密切相关。
“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当一名铁路工人,像父亲一样为国家建设作贡献!”李国胜心想。
机会来了。1981年,李广田到了退休年龄。根据政策,17岁的李国胜接替父亲成了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的一名职工。
第一天上班,父亲叮嘱他:“要听从安排,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李国胜离开家乡,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征途。
李国胜修路生涯的第一站是唐山——冀东水泥厂专线。置身修路一线,他才体会到那种极致的辛苦。平地基、撒石子、铺铁轨……铁路上没有轻松的工作,一天下来,他连路都走不稳。手上磨出一个个水疱,疼得火烧火燎。晚上,一身土一脸尘地回到工棚,累得顾不上吃饭,倒头就睡。
工作再苦再累,比起父亲那时全人工修路,现在已经具备了设备优势,总不会比父亲更难吧?李国胜经常用父亲的经历鼓励自己。
李国胜在工作中
修完这段铁路,李国胜独自一人沿着铁轨走了一小段,想象着火车在铁路上疾驰,自豪感从心头慢慢升起:我参与过修建这段铁路!原来,这就是荣誉感、成就感,真好!
02
“铁”二代的筑路情怀
1989年,25岁的李国胜有了自己的小家。妻子焦叶是家乡一所卫生院的医生,温柔知性,落落大方。她知道丈夫的工作性质,一走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年,便对李国胜说:“你只管把工作干好,家里交给我!”
这是一句承诺,她从不曾食言。1992年,儿子李琛琛出生。焦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孩子,默默为这个家庭付出着,没有埋怨过丈夫一句。
李国胜妻子焦叶
然而,这个坚强的女人也有撑不住的时候。1995年,刚满3周岁的琛琛食物中毒,被送进医院抢救,而和他同时中毒的一位老大爷刚刚去世。在儿子生死一线之际,焦叶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样无助过。她给李国胜打去电话:“国胜,你快回来一趟吧,琛琛食物中毒了,我很害怕!”
作为父亲,李国胜何尝不想赶紧飞回家?可京山线铁路提速正在关键时刻,工人们已经连续好多天加班加点赶工了。作为班长,他请假回家,很可能会影响士气,拖延进度。
李国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即便现在回家,到家也得是十几小时之后了,那时孩子肯定脱离危险了!妻子是医生,儿子肯定不会有事!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心里默默祈祷。
那天,焦叶给李国胜打了不下10通电话,多希望他能说一句“我马上回家”。可是,他没有。直到琛琛洗胃后睡着了,她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眼泪却再也止不住。平时,家里的事都是自己扛,在儿子这么危险的关头,在自己最需要丈夫的时候,他却不在。她觉得,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晚上,李国胜的电话来了。得知儿子已经脱离危险,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小心翼翼地问:“你生气了?”焦叶沉默良久,最后轻轻叹了口气:“唉,你这铁路修的啊,连家都不要了。”妻子这声叹息让李国胜愧疚不已。他欠妻子和儿子太多了!
李国胜一个劲儿地道歉。知道前因后果后,焦叶又开始心疼起他来。刚结婚时,婆婆怕她不适应这种孤单辛苦的生活,经常和她谈心。婆婆说,作为铁路工人的媳妇,家里的事几乎是自己一人承担,她开始也很委屈。知道丈夫的工作有多危险后,她才渐渐开始理解和包容他。后来,她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只要他平安就好。
轮到自己,焦叶才真正知道婆婆口中的“理解和包容”分量有多重!她压下心头的酸楚,叮嘱李国胜要注意身体,家里一切有自己,让他不要挂心。
怕妻子担心,李国胜习惯报喜不报忧。在做京广线提速工程时,正逢三伏天,他们负责的路段要在两个月内完工,作业时还要错开其他火车运行的时间段。
扎根一线的李国胜(左)
时间紧、任务重,李国胜和同事住在火车皮改装的宿舍里。经过一天的暴晒,火车皮里面像个蒸笼,又闷又热,让人透不过气来,连电扇吹的都是热风。李国胜起了一身痱子,加上蚊虫叮咬,浑身又痒又疼,几乎夜夜难以安眠。那段日子的艰苦,他都藏进心底里,对家人只字未提。
怀着对家人的愧疚,李国胜努力寻找一切机会和儿子亲近。每次回家,他都会带着琛琛把游乐园玩儿个够。等儿子终于开始黏他、成了小跟班时,他又要走了。这种疏离、亲近再疏离、亲近的过程,成了父子俩那些年的轮回。
焦叶立志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她把儿子哄睡后,自己常常坐在灯下翻阅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到深夜。琛琛上小学后,焦叶更忙了:上完夜班回到家,赶紧给儿子做早饭,然后送他上学,回家再收拾家务……一天下来基本没有时间睡觉,晚上接着上夜班。她的医务室成了儿子的自习室,琛琛经常闻着消毒水的味道做作业。
琛琛替妈妈打抱不平:“爸爸怎么什么也不管,家里的事都让你一个人做!”儿子知道心疼妈妈了,焦叶很高兴。她对琛琛解释说:“爸爸的工作就是这样,虽然平凡却很伟大。正因为他修了铁路,咱们才能坐着火车去你想去的地方啊!”但琛琛不想要伟大的爸爸,只想要一个能陪伴自己长大、经常回家的爸爸。
父爱缺席也是李国胜和焦叶心里的痛。“他不能经常回家,那么我就和儿子去找他吧!”焦叶想。终于,在琛琛读小学五年级时,焦叶带着儿子来到北京生活,一家人得以团聚。
03
长大后我也成了你
母子俩从北京西站出来时,李国胜激动得想拉儿子的手,琛琛却不动声色地躲开了。李国胜灵机一动,指着西站对儿子说:“看,这是当年爸爸参与修建的火车站!怎么样?”
琛琛惊讶地看看爸爸,再回头看看西站,眼神里满是震撼和崇拜:“爸爸,你这么厉害!”这一次,李国胜再伸出手,他没有躲。父子俩一边走一边聊,走在后面的焦叶笑得很开心。
在北京,一家人依然是聚少离多,李国胜常常忙碌在修建铁路一线。只是,在北京附近工作时,这座城市的一隅总有一盏灯为他亮着。
在爸爸的影响下,李琛琛逐渐对铁路产生兴趣,对爸爸参与修建的铁路如数家珍:北京西站、铁路六期提速、大秦铁路扩能工程、天津改站、津秦客专、京张铁路、京唐铁路……
填报高考志愿时,李琛琛想报土木工程专业。李国胜想了想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可以去铁路工程的建筑段工作,我觉得行。”李琛琛暗笑,爸爸这是把铁路刻进基因里了。那些年正是国家基建急速发展的年代,他没有犹豫,报考了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李琛琛进入中铁六局工作,正式成了“铁”三代。
一路走来,李国胜对中国铁路充满感情,也体味着这份工作的辛酸。儿子要做“铁”三代,他不得不嘱咐几句。“在施工单位干,风餐露宿是常事。你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能吃苦、敢担当、肯奋斗!”李琛琛点头:“爸,我还年轻,不怕吃苦,不怕累!您和爷爷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绝对不会扯咱们家后腿!”父子俩促膝长谈,像是在进行一个交接仪式,简朴而庄严。
李琛琛参加工作后,才真正体会到铁路工人的辛苦。虽然他做的是技术工种,却也和一线工人一样吃住在项目施工地,动辄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他对爸爸的那些抱怨烟消云散,当年爸爸想回趟家更不容易!李琛琛也从父亲身上学到了铁路人的坚韧和不服输。
2019年,李琛琛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和爸爸当年一样,他也只能来去匆匆地看看女儿就赶回施工现场。这时,他才知道,没时间陪伴孩子有多么惭愧。顷刻间,他对爸爸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偶尔,焦叶也会在儿媳抱怨李琛琛不顾家时,把当年婆婆对自己说过的话对她说一遍。儿媳调皮地说:“谁让我是‘铁’三代的媳妇呢,那就理解包容呗!”婆媳俩相视一笑。
李琛琛与妻子
40年来,李国胜从中铁六局一名普通修路工人逐渐成长为工班长、领工员、项目副经理、常务经理、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各种“标兵”“功臣”等荣誉证书堆起来足有半人高。李琛琛也一直学习和成长着,目前是国道109高速公路项目的见习副经理。
李琛琛(右)与父亲李国胜在工作中
李国胜马上到了退休年龄,很想弥补对老伴儿、儿子的愧疚。现在,他总是和焦叶抢着做家务,主动照顾孙女,让儿子儿媳踏实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年中秋节,难得一家人团圆。窗外月正圆,五口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说着过往。李国胜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咱们三代人传承着对铁路的情怀,也继承了上一代的担当精神。我们身上,有中国万千铁路人的影子……”
夜深人静时,李琛琛在工作笔记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爷爷、爸爸和我生在不同年代。作为一名铁路人,我们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经历者,也是参与者。我们用一百年时间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我为自己身为‘铁’三代感到荣幸和骄傲!”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3年11月下
原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三代人接续见证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