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大学生校园招聘网站(普通工人怎样招聘大学生就业策|招聘网站眼花缭乱,怎样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实习生韩甜报道

当前形势下,线下招聘受到一定限制,大学毕业生们在通过什么渠道找工作?

北京邮电大学应届毕业生钱祥(化名)通过校招拿到了offer。“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发布的职位信息规模比较大,里面的信息经过了学校筛选,同学们也比较信任。”

钱祥的同学曾雅(化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公考雷达APP和一些垂直公众号比较适合找体制内工作的人,上面会发布很多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但是需要自己再去找信息、投简历。”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大学毕业生主要通过高校就业信息网、综合性招聘平台以及垂直就业平台等线上渠道找工作。

就业市场上,BOSS、中华英才网、猎聘、拉勾、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实习僧……招聘平台让人眼花缭乱,虽然职位信息海量,但大学毕业生需要耗费精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个。

因此,高校就业信息网仍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主渠道。

数字无边界,整合全网就业岗位资源,打破校内校外的界限,同时针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特点精准服务,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的着力点。

三大线上求职渠道

校内招聘会、就业信息网一直是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主渠道。

“企业来学校宣讲,说明对本校学生是比较认可的,因此招聘的规模大,通过率也高,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北邮的招聘基本是不会刷简历的,也有很多往届的学长学姐在职,能有更多的面试机会。”曾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校内渠道的优势还体现在附加了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钱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学校的就业信息网梳理了主要城市的就业政策,比如落户、人才补贴等,选调生、‘三支一扶’这样的政策性岗位招聘主要在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发布。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把信息直接推送到班级群里。”

精准,是校内就业信息网的重要优势。“我们学校是财经类高校,许多公司招聘财经类岗位就会专门来学校,通过学校的就业网来发布比较直接。”中央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刘阳(化名)说。

“同学们很信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因为招聘公司会先与学校对接,由就业指导中心来筛查、认证,再举行招聘会,对学生来说比较有保障。”刘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易观今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过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于线下宣讲会,40.2%的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为学校就业信息网,第三方资讯平台以及亲友介绍渠道占比较低。

这份调研报告还显示,互联网招聘平台是64.6%的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渠道。多名受访毕业生都表示,他们都曾在智联招聘、BOSS、猎聘等招聘平台注册,在平台发布的海量职位中寻找机会。

“BOSS、智联招聘等平台上职位很多,还有一些公司会主动联系学生,但是感觉里面的信息比较混乱,找到满意职位的机会比较小。”钱祥说,“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平台面向社会上所有的求职者,所以很多岗位不适合应届毕业生。”

在这些综合性平台上,很多招聘信息确实诱人,比如门槛低、工资高。“但里面有‘画饼’的,深入了解之后实际并不怎么样。”刘阳说。

曾雅在春招时,通过BOSS、智联招聘投了很多简历。“这些平台填写一次个人信息就可以一键投递,比较适合海投。我在春招的时候用得比较多,因为春招时学校的宣讲会明显偏少。”

那些中小型平台和垂直类平台对毕业生求职也有很大帮助。钱祥的就业方向明确,他只想去互联网公司。他曾关注一家名为牛客网的网站,“优势是里面有面试经验分享,可以看到想去的岗位的‘面经’,能更有针对性地准备面试,里面的职位也大多是针对互联网公司的”。

曾雅和刘阳都曾准备过公务员考试,她们都用过公考雷达APP,里面聚合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各类公职类招考信息。

“当然,这些中小型平台和垂直类平台上的信息,也需要认真筛选。”钱祥说。

就业平台互联

互联网信息平台成为大学生求职主渠道并非不可能,关键是实现充分共享和个性化服务。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6月6日撰文介绍,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举措,对加强数字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对促进全国统一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综合性平台、垂直类平台等市场化招聘平台相比,高校就业信息网上的招聘信息权威性、针对性强,命中率高,如果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会便利全国毕业生求职。

2022年,教育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首期上线的重要平台。该平台是在原“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的全新升级。

24365就业平台与各地各高校就业平台及有关社会招聘网站互联,提供多样化服务。截至6月22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战线、行业协会、企业,举办24365专题网络招聘活动75场,累计提供岗位847万个。

(24365平台接入了BOSS、中华英才网、猎聘、拉勾、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实习僧等市场化平台的资源)

多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校就业信息网已经接入24365就业平台,实现了招聘岗位共享。这个共享是双向的,高校既向平台输入信息,也从平台获取其他高校输入的信息。

“企业发给学校的往往是一份招聘简章,为了共享岗位信息,我们把企业的招聘简章改成了字段形式,包括岗位、薪资等,从而顺利完成了对接,进而也支持了关键词检索。”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说。

大学生就业不易,高校却还要把自己得到的岗位需求共享出来,动力是什么?

上述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实际上,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是充足的,学校共享岗位信息的同时,也得到了别的高校共享的信息,从而更好破解大学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

王辉撰文指出,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有利于促进人岗匹配精准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对毕业生和岗位进行精准匹配,利用推荐算法加强精准推送,进一步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依托24365就业平台,高校可以开展更高效的就业招聘活动。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介绍,5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举办的“全国农林校企人才大会战”系列专场线上招聘活动正式启动,现已邀请用人单位3100余家,报名参会单位23400余家。

本次人才大会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八大地区专场,29个分站点组成。邀请全国29所涉农高校共同参与组织。24365就业平台作为主场区,由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承办单位率先启动。

当然,24365就业平台仍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截至6月初,已有数百万2022届毕业生注册使用24365就业平台。但钱祥、曾雅和刘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此前都不知道这一平台。

也有教育专家认为,由政府牵头搭建统一的就业平台,具有权威性,学生的就业权益能更好得到保障。但我国就业实行市场化服务多年,单一的政府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专业化的就业服务需求。因此,不同平台应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