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到乌溪客车时间表(普通工人(长期工)【新春走基层】安义县乌溪村科技小辣椒变身“脱贫菜”中国日报网2018-02-25 22:03中国日报网2018-02-25 22:03)
辣椒炒肉是南昌人餐桌上的常见菜,深受百姓喜爱。春节前,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辣椒生产基地大棚内,工人们巧手飞舞,正忙着把一个个鲜嫩的辣椒采摘下来。这些辣椒不久后就要送上人们的餐桌。工人们正在收获辣椒。(图片:龚得胜提供)看着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得胜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基地生产的辣椒一年两季,在收获季节每天能够采摘10吨至20吨的辣椒,供应南昌、九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今,老庄主绿色农业的辣椒可以实现全年不间断产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了10倍。龚得胜说。“现在客户很稳定,现在采摘的这批辣椒大概4000吨,年产值有3000万元左右。”工人们正在收获辣椒。(图片:龚得胜提供)龚得胜向客户介绍他研制的辣椒新品种。(图片:龚得胜提供)正在采摘辣椒的沈安义也是一脸开心。他对记者说,“基地收成好,我们收入就高。”今年57岁的沈安义是新民乡乌溪村的村民,自打基地建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基地工作,6年多过去了,他已从普通工人晋升为技术队长。沈安义介绍说,到基地工作之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种地,8亩地一年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2012年有了固定工作后,收入明显提高。沈安义笑着说,“现在我的年收入有3万多元,这在过去可是不敢想的。我在基地主要负责防虫、下肥、浇灌、铺设地膜等,在大棚里做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离家又近,从我家骑电动车3分钟就可以到基地。”“农村工作岗位有限,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村民找工作很困难,只好在家带带孙辈,没什么经济来源。而我们基地有很多工作岗位,70岁以下的村民都能干得了。”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得胜介绍道,除了农业专家和管理层是外聘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长期工有70人,他们当中酬劳高的一年可以拿到4万元,少一点的也有2万多元。“别看我们在农村,咱可和城里人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还有免费的午餐。”说这话的是年近60岁的村民赵恕堂。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基地建立之初,赵恕堂便将家里的2亩水田和1亩荒地流转给了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6年下来,3亩地平均每年租金有1000多元。”赵恕堂说,此前他和儿子、儿媳都在外面打工,年纪大了以后不想出去,将土地流转后便进入基地工作,现在除了土地租金外,每年在基地的收入也有约4万元。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为沈安义、赵恕堂创造了就业岗位,在每年辣椒移植和大量上市期间,还为不少人提供了一份收入颇丰的“临时工作”。龚得胜对记者说,“临时工工资按小时结算,女工每小时10元,男工每小时12元,以每天8小时计算,一周收入有五六百呢。”除此之外,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龚得胜介绍道,“2017年5月底,我们已接收了3名来自贫困家庭的人员在基地当保安,每月的酬劳1600元至2000元不等,还包吃住。”看着一株株长势喜人的辣椒,龚得胜笑着说,“与一般辣椒种植全靠‘天养’不同,从辣椒品种到种植方式,我们的辣椒都是科技的产物,凝结着智慧的精华。”辣椒也能实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在安义县,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真真实实地做到了。在龚得胜的带领下,公司通过引进国外技术,采用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对于龚得胜来说,2012年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他从国外回到农村,全身心投入农业领域,流转了600亩山地种辣椒。“江西人很爱吃辣,但通过调查发现,南昌本地辣椒的供应量不大,尤其到了晚冬、初春的时候几乎都是依赖外调。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种呢?”把握这一商机,龚得胜成立了江西老庄主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安义县新民乡租赁1200多亩地,种起了辣椒。“传统的农业种植是靠天吃饭,收成没有保证。我们的辣椒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确保产量,还要在产品口感上出奇制胜。”据龚得胜介绍,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2012年,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龚得胜用以色列老农螺丝椒作母本,借用江西本地辣椒做父本,采用多系复交方式培育出了自有品牌“老庄主螺丝帝王椒”,目前在南昌、九江等地的农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龚得胜说,“老庄主螺丝帝王椒的口感既有江西本地辣椒的香味,又继承了母本辣椒口感好、无渣、光泽度好的优点,不仅肉纤维更厚,而且产量更大、更耐储存,市场接受度高。”老庄主螺丝帝王椒。(图片:龚得胜提供)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坚持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的理念,在生产技术上采用节水滴灌技术、补光技术、保温覆盖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确保了辣椒产量。“我们在种植基地装有‘迷宫式’滴灌设备,工人只要在电房一开闸,整个基地的每株辣椒都能按需得到水分、养分及硼、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确保了辣椒的质量和产量。”龚得胜说,以传统模式种植辣椒,亩产大概1000斤,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基地亩产可达到1万斤左右。在人工方面,过去1000余亩地的浇灌用工需200~300人,现在只需1个人就可以完成。精准对接消费侧需求、有效提升供给侧产能,现代农业发展才能蹄疾步稳。龚得胜告诉记者,虽然公司的辣椒一直比市场上的其他品种卖得贵,但依然供不应求,而且现在走出了南昌市场,畅销九江、宜春、景德镇等地。如今,龚得胜的辣椒种植基地从1个发展到了4个,投产面积达1600亩,去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龚得胜对基地管理十分认真,碰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请教农业专家、翻书本、查资料。更多的时候,他通过比对不同大棚在管理细节上的差异,倒推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最适合辣椒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2012年起,龚得胜认真记录每天特别是农事节气日的气温与基地辣椒长势。当辣椒生长出现异样时,更是详细记下具体状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成效,及时总结,形成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龚得胜的农业日记簿越来越厚,基地的管理变得越来越轻松。通过写日记,他找到了解决辣椒连作土传病害的方法,将简易钢构大棚辣椒的采摘期从11月初延长到了春节前,使年亩产从2000斤增长到了1万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龚得胜按照江西消费者的口味,成功对老庄主帝王螺丝椒的辣度进行了准确控制。而他多年来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种植经验,也编撰成了成熟而完善的科教手册。2014年以来,龚得胜共获得35项农业种植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涵盖辣椒种植的育种、定植、植保、收获等各环节。获得35项农业种植,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在采访过程中,一个个辣椒种植领域的专业词汇不时从龚得胜口中冒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6年前还是个在辣椒种植方面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从传统农业的外行到现代农业的专家,这之间隔了多大距离?龚得胜的回答是,5本农业日记簿的厚度。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勤学多记,龚得胜凭借5本农业日记簿“拿下”了35项国家专利权。2012年2月18日,大棚苗温10℃,早上停止电加热;2013年2月22日,一早有太阳,中午掀掉大棚上的棉被;2015年10月,气温偏低,辣椒生长缓慢……自从开始种植辣椒,龚得胜每天都会到大棚内观察和记录当天的气温与基地辣椒长势,详细记下辣椒生长出现异样的具体状况,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6年时间,龚得胜的农业日记簿越写越厚,他也从一个外行转变成一个行家,带领公司获得了35项农业种植实用新型国家专利,涵盖辣椒种植的育种、定植、植保、收获等环节。“我们现在还研究出控制辣椒辣味的方法,拓宽了产品市场,今年公司基地生产的辣椒将销往上海。”龚得胜告诉记者,他计划5年之内在全省建成10个种植基地,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年亩产提高到2.4万斤,使江西市场的辣椒再不必从外省调入,实现本省自给。(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