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五金厂联系电话(南皮招工普通工人南皮,“五金之乡”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县,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行政区划单位,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我国的县起源于春秋,推广于战国,建制于秦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道,“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县城同样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形态,在城乡协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从经济贡献的角度看,我国近1900个县城创造了全国38%的GDP。在中国的发展奇迹里,县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一个县城都可以发展出极具特色的经济产业,也都有着自己的使命。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的产粮基地县。历史上南皮县经济发展以农为主,贫困落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社会总产值3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 1249 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仅39万元。南皮县五金电子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直至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进工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农业以大棚蔬菜、苜蓿种植、奶牛养殖为特色,工业以五金机电、玻璃制品、纺织服装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今,南皮县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电子五金加工产业群落,从曾经依靠农田生存、职业分化简单的农业县,发展为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兴县的“中国北方电子五金之乡”。2017年10月,南皮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2021年,又被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开始走出农田,进入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参与五金件的加工、分拣;从异地返乡的人,开始摩拳擦掌,投身家乡的发展建设之中。
南皮县有五金机电企业近4000家,五金机电产品2万多种,覆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家电等9大领域,年产值近300亿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了一定岗位,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图 新华社)
01.从背井离乡到返乡创业
1968年出生的朱玉森是南皮县潞灌镇龙门寺村人,虽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右腿残疾,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成立的南皮森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就在龙门寺村,主要从事五金冲压件、橡胶组塑件、锉刀工具及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占地3000多平方米,年产值近千万。
朱玉森是过过苦日子的,家中兄弟姐妹4个,他排行老三,父亲42岁去世,在农村意味着一个家庭最主要劳动力的缺失,靠种地维持生计的日子里,朱玉森一家过得穷困潦倒。那时整个村也都不富裕,家家户户每顿能有粗粮吃已经很不错。碍于身体原因和家庭条件,朱玉森早早辍学,走街串巷卖过馒头、断断续续学过画画、在保定干过喷漆、还领着几个人到北京打工做装修……为了把钱袋子拿稳,三十来岁的朱玉森想方设法到处找事做,找能挣钱的活干。
外出打工一度是像朱玉森这样的农村青年向上流动的出路。他们为了赚钱养家涌入城市,成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劳动大军。他们揽下城市里的脏活累活,一门心思扑在赚钱节流上,等口袋里的钱慢慢多了,没有了温饱的担忧,才体会到背井离乡带来的不安。
1999年,已经成家并且有了一定积蓄的朱玉森回到南皮,希望能稳定下来好好过日子。干了几年个体户后,朱玉森开始了解当地五金产业的发展。
多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市场拉动,南皮县拥有了近4000家五金机电企业,产品涉及汽车零部件、通讯、家用电器部件、仪器仪表等多种系列。在南皮县城周边和乌马营镇、冯家口镇区域内,都有集中分布的企业,同时在该县其他区域也有五金电子生产企业的零星分布。
朱玉森想在龙门寺村也尝试一下。“虽然在南皮干这行的人很多,但是当时在我们村、甚至我们镇里都没有。”2003年通过其他五金厂了解学习,朱玉森买了三台设备开启了简单的小作坊式生产,帮着别人加工。2007年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开始做五金生意。
公司步入正轨后,招收残疾员工成了朱玉森刻进骨子里的使命。作为残疾人,自己走过的弯路太多,知道找工作碰钉子的难,既然村里的健全人有能力外出打工,优先考虑吸收残疾员工成了公司里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1990年出生的张迪是南皮县潞灌镇东唐家务村人,21岁时因为意外导致脊髓损伤,长期瘫痪在床,妻子因此离开他,之后近8年时间几乎足不出户,甚至很少跟父母和儿子说话。2019年7月朱玉森第一次见到张迪,跟他聊天过程中听说他从事过电焊工作,于是邀请张迪到自己厂里去看看。“你两个手没毛病,在我那手慢的话一天挣50,手快的话就是80。”朱玉森的话张迪听进去了,他骑着电动三轮到朱玉森公司参观的那天,多年的心病一下子解开。公司里有好些个残疾员工,都能靠双手挣钱,为什么自己不能?朱玉森为张迪安排了在家焊接工件的工作,每天都有活儿的情况下,张迪一个月大约有1500多元收入。
农村残疾人因为知识文化水平较低、获取外界信息渠道较窄,加之行动不便,找工作非常困难,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一旦他们有机会上班都非常珍惜,虽然在工作效率上比健全人稍微逊色一些,但是他们不会挑肥拣瘦,都特别认真。”与公司的健全职工相比,朱玉森认为他招进来的残疾职工一点儿也不差。
2015年朱玉森在南皮县残联的帮助引领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招聘会中接触到越来越多残疾人。2017年,朱玉森的公司被沧州市残联授予沧州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在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也获得资金、厂房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作为中国残联的定点帮扶县,近年来南皮县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渠道,通过自主创业就业、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等方式,有3000余名残疾人获得了就业机会,残疾人就业率2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朱玉森为代表的企业家在帮扶支持下,后顾之忧越来越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保障公司的运作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订单越多需要的职工就越多,一切都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这些年,朱玉森陆续安置100余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周边5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对于就业困难残疾人、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帮扶行动一直在继续。在朱玉森的影响下,龙门寺村现在有大大小小四个厂做着五金相关的生意,他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自己挣多少无所谓,以后厂里同时有100个、甚至200个残疾人干活,那时候才称得上有成就感。”
近年来,南皮县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和鼓励有志向、有特长的残疾人干事创业,通过多种就业方式,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图 新华社)
02.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2018年,南皮县政府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成立扶贫车间,利用五金加工活多量大、操作简便、可分散加工的特点,沧州科威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受邀作为爱心企业入驻托养服务中心,将手工活发放到不能外出或行动不便的低收入户手中,定期回收,集中结算,再度拓宽残疾人就业面。
自1997年至今,沧州科威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地域特色,一直为航天、电子工业等军工企业生产配件产品,随市场发展,军工配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为残疾人提供的岗位也随之增加。
创始人李云祥助力残疾人就业的行为源于自身经历。创业之初,在一次送货途中,交通事故导致他右腿伤残,李云祥才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加之军工配件产品的零部件精密且小巧,不需要太多体力,工种也多,适合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就业。在公司后续的招工中,李运祥总想着拉上残疾人一把。他发现公司产品外观的质检工作,聋人经培训后可以从事;肢体残疾人可以胜任玻璃封装工艺的操作技术岗;智力残疾人可以给产品封箱包装,或送水打扫卫生等。只要是残疾人可以胜任的工种,李运祥都会考虑优先录用残疾人。
生产技术部主管李文超是公司的老员工,因先天性脊柱侧弯,大专毕业后一时难以找到工作,只能回家务农。他是李运祥在村里大集上“捡”来的。2000年,在农贸市场卖桃的他被李运祥发现,连人带桃拉到公司。入职22年来,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李文超,凭着自身努力和公司培养,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玻璃封装工艺技术带头人,再到现今公司的技术骨干力量。
如今,他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找到了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活动力。对李文超来说,一份工作的意义是谋生,更是谋幸福——包含着融入社会、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满足。
受到公司格外关照的员工,不止李文超,还有其余40名残疾员工。在公司180名员工中,残疾人占比22%,残疾类别包括肢体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工作能力强的残疾人每个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为他们持续稳定就业提供保障。
政策的扶持、个人的奋斗、科技的进步、信息的弥合……让更多充满生命力的小镇故事得以讲述和表达。
作为中国残联的定点帮扶县,近年来南皮县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渠道,通过自主创业就业、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等方式,有3000余名残疾人获得了就业机会,残疾人就业率2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县城中,像“南皮森乾”“沧州科威”这样开在“家门口”的企业还有很多,依靠地缘优势和熟人社会的亲密度,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用人风险。它们把厂房建在村里、镇上 ,不仅丰富了农村产业布局,还激活了农村部分闲置房屋、闲置土地,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就业工厂。作为当地特色经济产业的一部分,企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成为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可以在这里找份工作实现自立自强。大城市无法吸纳的人与无法走出农村的人,都有机会就地迎接新的美好生活。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文丨王雨萌
编辑丨郝一铭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