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午孙总(大午集团普通工人孙大午:大午集团的干部为什么以内培为主?)
一、单纯靠高智商,搞不好管理
我们这些创业一代的企业家大多学历都不高,真正的知识分子搞管理,成功的几乎少之又少。因为企业家需要的是情商高,而学历高只能代表他智商高。很多硕士和博士,很难搞好管理。之前我们不断派人去北大、清华MBA班学习,回来以后都得放弃,重新再学,因为课本上教的那些东西,到实践当中,用到的很少。比如我的儿子孙萌去清华读MBA班,他说:“爸爸,你这一套就不行”。他说“搞管理是3个人,挣4个人的工资,干5个人的活儿。345法则,提高效率。”我说:“你爸爸搞这么多年企业了,3个人干3个人的活儿,我都没见到过,别说3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因为一个企业1/3是熟练工,1/3能凑合,1/3还是学徒工,这就是企业。哪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我干这么多年,一个萝卜顶一个坑都很难做到。比如说,我们学校老师为什么这么好?需要10个老师,一定得有12个老师在岗,那两个老师随时准备上岗。有人休假、生病随时有人顶替,我们提倡的是养闲人,干部全是双配备。二、管理需要接地气的高情商。
知识分子智商很高,但情商未必高,他到实践当中会接受不了。你叫他用“打哭了,逗笑了”,他不会。他会按法说,会按制度说,但他不会按事儿说。我们企业是什么?得按事儿说。因为一个事儿,仅有一个完整的事实。弄清楚了,事儿就解决了。当你弄不清的时候,按理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事儿两个理,你就打架去吧。知识分子会引经据典,他会说我们哪一条法律、制度规定,他会讲理,但他没这种情商,所以好多事儿他解决不了。这个可以讲很多案例。比如说,我们大午医院年前就收过一个“三无”病人,他被车撞了,送到我们医院来。他没有身份证、没有钱、没人陪同,你说救还是不救?如果按理说,得赶快把他送走,但送到保定的路上,他可能就会死。但我们的医生就救了,第二天病人家属非常感激。那位医生写工作总结反映到我这儿。我就说,以后这个问题,不许任何人请示,每个医生都得管这个事儿。按事儿说,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的;按理说,他没家人陪同;按制度说,不交钱就不给他看。按理说、按制度说这事儿都办不成,按事儿说就没问题。后来,我给医院拨了500万做医患基金,一年50万的利息,把权力放给医生。这个基金不光对“三无病人”有效,它还适用于所有救助。这就是按事儿说,课堂上没有这些鲜活的案例,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靠的不是高智商,而是接地气的高情商。
三、引进人才,水土不服,新老员工都需要认同感
再说引进人才的问题。基本上引进人才,会水土不服,很难用。主要是认同的问题,认同感也是情商的一种。引进的人才大都是能人,智商都很高,但如果他不认同我们的企业文化,心里就会很失衡,很难融入到企业中。比如他在外边能拿到80万、100万,我们企业提倡的是有差别的共同富裕,在大午集团才能挣20万、30万,他就会想着法儿去贪污、去腐败。所以外来人如果不考虑长远发展,只看眼前得失,一般待不长,他融不进这里的企业文化,他不相信这种有差别的共同富裕。还有一种人,别人挖他,你挣30万,我给你100万,他就会跳槽,他没有这种定力。当然,过段时间他有可能还会回来。而我们集团的老员工就不一样,他们在这里买了房,孩子在这儿上学,甚至孙子都有了。他已经根扎在这里了,你怎么也动摇不了他,他认同企业文化,他会永远留在这里。
四、干部梯队,内培为主。
人的管理一定是敢担责任的管理,是那种直接的管理。企业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引进高智商的人才,一定要有自己的人才机制。我们企业的干部从哪里来?干部梯队怎么形成?我们有私企立宪制度,有民主选举,重视“内培”,领导干部都得从第一线来。大午集团经过30多年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企业,涉及教育、医疗、养老、酒店管理等多个领域。当我们需要再成立一个公司的时候,这群认同企业理念、敢担当、能够落实企业理念的人就会划拨出去,成为新公司的班底。这就是我们集团干部的晋升渠道。“内培”不是舍近求远,而是一条隐形的捷径。无论是发展期还是成熟期,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主要干部必须自己培养。
文字整理|张艳玲 编辑|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