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昆明工人新村社区居委会电话(昆明普通工人老昆明记忆:尘封已久的工人新村往事)

如今的昆明市工人新村,和50年前已有很大不同,昔日成片成片的三层、四红砖宿舍楼,已被几十层的高层建筑所取代,连街名都改成“安康路”。

顾名思义,工人新村是周边多个国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工人家属区”。

50多年前,昆明市为解决“西片区”靠如今西昌路、环城西路、西坝路沿线,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与工人居住条件矛盾,在环城西路与西昌路一带划出,并逐步建设为后来的工人新村住宅区。

老编曾大概疏理了一番,周边大概有新华印刷(三)厂、云南冶金机械厂、昆明火柴厂、昆明白药厂、昆明酱菜厂、昆明衬衣厂、昆明灯泡厂、昆明机模厂、六二六制药厂等企业。

虽说长达50年的岁月沉淀,早已让昔日的工人新村面目全非,那些三、四层的工人家属住宅区大都已随附近企业的搬迁而逐步消失,就连道路都已改为安康路,但附近亦有一些老人对往昔的工人新村充满着一定的缅怀之情。

几天前,曾经在工人新村昆明火柴厂家属大院长大的田毅先生,带着自已的孙子、外孙女等来到了工人新村小学的大门口,此时的田毅早已经是70岁左右的老人,他带着孙辈来此,就是希望让孙子们看看60年前他上学的学校。

田毅的父母亲都是昆明火柴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田毅、田敏兄弟俩每天去工人新村小学上完学,便直接回家帮母亲和弟弟一道糊火柴盒。

我上初中时曾到过他们家,大约20平方左右的外走廊居室,里面那间住的是田伯伯、外面的则是高低床,除了看到一串串用细细的麻绳拴着的已糊好,正凉晒的火柴盒,几乎便看不见其它值钱的物品。

后来田毅跟我说起这段糊火柴盒的日子时,总会加上一句,当时火柴厂工人的工资普遍都低,每家还要养两、叁个娃娃,不糊火柴盒,恐怕连饭都吃不饱。

50多年前,因为金碧路与工人新村距离较近,故而我和一些同学都喜欢在晚饭后去找工人新村比我们大一些的同学玩耍、做作业、锻炼身体。

那时的工人新村范围远较现在为小,越往西走,则越偏僻,不但有很大片、大片的蚕豆地、也有一些油菜花地,还有一些不太大的沟沟、水塘,偶而,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还会用竹芉去水塘边钓鱼、摸螺丝、蚌类。

当时的工人新村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街道相对要窄的多,道路两旁大都是刚建起的四、五层红砖楼层,我曾去过其中一栋最高的四层外周廊式工人宿舍。

这些住宅大都是即无厨房、更无卫生间的外走廊式,家家户户都在用蜂窝煤炉子作饭,一到煮饭炒菜时,整个楼道都是灰蒙蒙一片。

而且每间屋子大多也就20个平方左右,娃娃多的家庭,不但晚上要挤着睡,还要睡上下床,每天早上一起来,家家都要到靠近田野的大厕所去解手,有时太挤,便到农民的菜地边去倒痰盂和解大、小便。

一般而言,工人新村周围的企业虽多,但大都建有自已的职工宿舍区,如冶金机械厂、云南白药厂、昆明衬衣厂、六二六制药厂的职工宿舍相对会宽大一些。

而云南冶金机械厂虽与昆明火柴厂距离较近,但却全然不同,冶金机械厂有自已的卫生所、幼儿园,住房则更大。

相比之下,居住在工人新村的那些火柴厂工人的居住条件则差的不是一心半点。

当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老企业、老厂区的改造力度逐步加大,工人新村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

昔日那些又婑、又窄的内走廊、外走廊砖房逐渐被被高大的钢混结构新楼所取代,但很多老人依然对留下他(她)们大半生足迹和情感的工人新村恋恋不舍。

记者张耀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