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阿里员工事件最新(普通工人裁员阿里辟谣裁员,大厂员工害怕裁员:打工人需要看清的真相)

文/王新喜

目前阿里裁员的消息引发了热议,网传阿里产研将裁员25%,阿里云从两万人裁到1.5万。阿里也回应了裁员,对上述数据辟谣。宣布2023年新招15000人,校招3000人。

当然阿里的辟谣,也有点避重就轻,继续招聘新生力量是真,但没有否认裁员。辟谣方向就是其实就是没有裁那么多。

目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今天发微博在招揽阿里被裁的员工,指出阿里裁员的软硬件产品经理,P7,8左右,30岁前后,熟悉大模型和衍生应用,并且精通一些的,请私信,表示目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硬件项目在找年轻人,还没有被GUI和移动互联网驯化过的同学加入。

在微博上,有说法是,要裁掉那些资历老的高P(工资高,年龄大的),再去大量补充新人,因为高P大多数已经买房,对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他们没有买房的需求,但是占着那个位置拿着高薪,正好这一波互换,阿里即做好了财务又优化了组织体系,社会也补充了一大批年轻的生力军。

从阿里传出裁员再到阿里辟谣裁员,可以看出人们对大厂裁员的消息是非常敏感的,大厂员工也害怕裁员,在人们看来,大厂裁员其实就是行业发展一个风向标,而打工人需要看清哪些真相?

大厂员工,薪水溢价过高,买房量力而为

一个真相是,无论是腾讯阿里等大厂,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给出了高于市场的薪水,这给了他们买房的预期,但也给了裁员后的高杠杆买房的风险。

杭州的房价,多少与互联网电商的发展以及与阿里发展与员工扩张、薪资涨幅等因素是相关的。有人发现,一年时间,杭州部分区域房价从6.5万跌到3.5万;很多大厂员工们担心裁员的一大原因是,离开自己所在的大厂,福利薪资都要缩水。

而当地的房地产能不能支撑员工买房同样是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曾经就职过的腾讯,内部员工,有两个担忧。一个曾经普遍的担心都是离开腾讯必须要降低薪水预期,因为按照能力匹配度来说,外面是给不了这么高的薪水。

一方面是买房的压力,过去笔者还在腾讯的时候,当时也有不少员工也在吐槽买不起房,记得笔者在某个工作群里面,有腾讯员工感叹在深圳发展多年,买房一事依然搁置,眼看着房价涨幅远远超过薪酬的涨幅,他们表示离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而在腾讯内部的论坛里,不少深圳腾讯人过去也在寻思着通过内部招聘渠道向广州TIT(腾讯微信办公区)、腾讯广州分公司谋发展,原因无非是广州房价更便宜,类似微信的薪酬却也足以支撑在广州几年内付个首付买房安家。况且过去的腾讯有免息购房贷款50万,很多员工进了腾讯都拿了低息贷款买了房。

但是大厂员工一般是薪水溢价过高,如果不是自己创业或拿到了同级别的大厂offer,一旦被裁员,往往很难找到与当下匹配薪水预期的工作,尤其是当下的环境来看,难度更大。

有行业人士感叹回不去的大厂,回不去的互联网。在前几年,3年经验可以达到18甚至更高,专科年限高,不是科班都能达到22,而今年,5年的科班,二本,智能给到12,并且会放鸽子,面试的次数也会增加到3轮,客户侧有些直接内部找已入职员工,一个当两个用,为了节约成本。

从阿里这次裁员传闻来看,降薪求职的高管大有人在,但外面普遍开不出类似的薪水,即便的普通员工也同样如此。大厂裁员后,往往就是房子断供的消息。因此,在今天的环境下,大厂员工最好不要按照自己当下的薪水标准去高杠杆买房,一旦裁员落到头上,往往会开启悲惨人生。

高管不好做,互联网高管混日子的时代结束了

从目前来看,阿里向高管开刀的意味很浓,拆了中台。裁员的很多都是中高层级别,也算是大换血整新风了,这意味着互联网高管混日子的时代结束了。

互联网大厂发展到今天,其实大厂国企化越来越浓,高管拿着高薪更容易混日子。

国内大厂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管理层有着过高的薪水和权利,直接导致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转向管理,于是以前用来研究技术的时间被用去撕逼,给团队拉资源,这又直接导致原有的技术研发被中断,当新一轮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由于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体系,当裁员潮到来,进入到求职大军中,高不成低不就,被迫转行。

有业内人士指出,真正为企业拿结果的,是前线的将军,所谓中台强,就是一帮不会犯错的混混,守着山头,佯装阵地,雁过拔毛。中台练不了将,倒是养了一群深闺高级总监,节度使轮岗制度,才是效率与安全性的双优解。

从前魅族副总裁在微博的招揽标准来看,也将年龄卡在30岁上下,并且要求还没有被GUI和移动互联网驯化过的同学加入。

而现在不景气的市场上,谁还愿意接受一群业绩不行,被裁掉的高管呢。

巨头高速扩张期结束,二三四线互联网人才红利期到来

目前互联网巨头高速扩张期已经结束了。大厂进入了降本增效期,在高速扩张期招了过多的员工来扩张业务,但很多员工其实是冗余的,缺乏产出的,随着目前红利期结束,裁掉的员工将为大厂财报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报表,或者给账面带来更多的安全现金流。

互联网大公司越来越求稳,整个互联网转入了保守期收缩期。

包括阿里等大厂向市场输送了大量人才,大批优秀的互联网人才可能找不到大城市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机会,加之其他大厂裁员,大量互联网高知人才进入到求职市场,但各家都在收窄,他们部分可能会转移到三四线城市,这可能也会促进当地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二三四线人才红利期到来。因此,被裁者要收拾好心态,能够看到二三四线的新机会。

警惕大厂的平台的光环,大厂的卷,不仅卷KPI,还卷活干

如前所述,薪水溢价过高,导致了大厂员工害怕裁员,更担心外面的世界,因为高薪水的背后,并非高能力。

大厂员工一定比创业公司强吗?技术或专业能力要高吗?未必。

如果有在大厂呆过,就会知道,大厂的机制其实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创业公司,反而更低的薪水要干更多的活,这本质上让你接触了更多的业务,有了更加全面的能力与视野。

而从笔者曾经呆过的大厂感受来看,内部的卷,其实不仅仅是卷KPI,也在卷活,很多业务都有人抢着干。

比如说,产品运营与品牌传播,其实在产品传播上很多业务都是交叉的,产品运营的员工对产品迭代了解更多,运营本身也需要负责一部分产品传播的工作,但是品牌部门认为传播是他们的活,你如果没有抢活的能力,原本属于你的业务被其他部门抢走了,你没有活干,就没有出彩的汇报与年终KPI星级评分,末位淘汰制,下一个可能就是你。

在这次阿里裁员中,有一个达摩院的专家就非常担心下一波裁员轮到自己,因为他这些年一直干的是研究类工作,但是在达摩院长时间没有研究成功,在杭州也没有几家公司会接纳的,论实践,他可能也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强不了多少。

996要放到个人身上,更早的思考离开公司怎么活的问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在大厂996,本质是为保住自己的薪水,为公司在996,但没有去主动为自己996。

笔者曾经有一个前同事,软件开发工程师,面试期已经过,公司给予转正的时候,他却离职了。笔者颇为不解,问他为什么?

他说,我现在在这里的工作,跟我在原来公司做的几乎一模一样,工作内容与权限几乎被框死了,很难有上升到更高领域,学习新的技术、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的可能性,那么我未来如果要去其他公司,我根本没有拿的出手的个人竞争力,没了大厂光环,我什么都不是。

因此,他当时毅然的离职,降薪进入了一家中型公司,如今几年过去了,他在新公司担任运营副总经理一职,对当前的状态与薪资都非常满意,也庆幸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为公司奋斗的同时,要更早的思考离开公司怎么活的问题上来,回到个人能力提升上来,如果个人能力无法提升的时候,那么就应该思考,这种996的方向是不是出了问题。

笔者的那个朋友感慨:“其实有时候,大厂的高薪资其实就是糖衣炮弹,你在大厂内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但几年过去,却发现自己一直局限在工作框定的流水线萝卜坑内,很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当年纪大了,才会发现,无论外面还是内部,对你各方面的要求都提升了,你如果达不到期望,要么35岁失业,要么降薪求职。”更早的思考离开公司怎么活的问题,为自己996,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都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结语:

用《反脆弱》 一书的观点来看:“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每个人都要寻找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明白职场风险的不确定性,要能感知世界与行业的变化,对潜藏的风险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与危机意识,这或许是打工人需要看清的真相。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