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应届硕士薪资(海大集团普通工人硕士应届生真实的工资应该是多少?)

高赞回答都是计算机大佬,职能岗寥寥无几,我就来谈谈一个职能岗的求职情况吧。

2022年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秋招拿到7个offer,大多在各自行业内是名企或龙头企业,但不是世界五百强,也没投互联网大厂,文章意在借机分享下经验,我面试通过率比较高,保守在30%以上(从初面到offer)。

太长不看版,HR类岗位(三个组织发展、两个管理咨询、HRBP、)offer每个月8-15k,年薪十万到二十来万的区间,从我了解的情况,我这一届,包括认识很多985211,海外留学回来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多数和楼主也差不多。

越来越认识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路上我走了一些弯路,也不断在反思,当初的决定对不对,哪些决定是我做得非常明智的,哪些可以复用。因此借这个帖子也分享自己一路职业规划、求职的思考和经验。写了两万字,知无不言了,实践出真知,适用于人力资源及其他中后台职能岗,希望有点干货给后进者,也欢迎有朋友随时私戳交流。

截止22年9月,没想到帖子已经被600+人收藏,谢谢认可,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好工作。文章末尾还有2023年更新的一版职业规划以及大胆的想法了,也可以参考。没法匿名,点赞的人多,所以回来把一些敏感信息就删掉了,免得给自己带来麻烦。

以下为正文。

2022年上半年答:

1 背景

1.1 教育背景

本科中游211工科,成绩倒数,有过挂科,不喜欢搞本专业EE,也不想当程序员(尝试过安卓开发工作,不符合个人兴趣树和期望的生活模式,当时也不成熟吧,职业规划不足,本科比较学渣,留学也不太可能)。

毕业那年跨考本校财务(想做财务数据分析/商业分析),首战没考上,又考了一年结果差一分,接受调剂,去双非财经读了企业管理硕。现在这种复合技能是我职业发展的一个优势,有更多资源和机会。211本去读双非硕挺多争议的,我师门下面两个985、211调剂来的。不过还是要面对现实,能力够强,别人就会认可你能力。当然,学校也确实重要哇,即使我能力得到了认可,比起我硕士学校,同事还是更倾向于介绍我本科学校。所以有能力尽量提升学历。

1.2 实习经历

三段相关实习经历。

第一段:本土知名管理咨询,3个月,读研前的假期。

第二段:滴滴出行招聘岗(社区团购线),3个月,研二一月开始。

第三段:地产50强组织发展,3个月,研二五月开始

1.3 校园经历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国三奖(一般吧),乱七八糟社团、学生会经历,我面试我从没提过,就是图个开心(不过现在在职场觉得很感谢那段特别大胆的经历,很多该犯的错,已经在那时犯过了)。

2 求职目标、历程与市场行情

2.1 求职意向

和很多人海投不同,我在校招的时候已经非常清晰自己要做的工作方向,专业是企业管理,很多人会做人力资源,我不会划定这么大的范畴,而是人力资源下面十几个细分方向中的某一两个,校招前我就花了大半年全部深入了解过我专业和我大职位类能做的所有方向,思考了自己的适配度及优势,未来发展路径,综合定点意向方向——OD。

总的来说,我选择公司和行业的考虑:朝阳行业,龙头公司,技术驱动,公司要有名气,规模要大,人力资源岗,基本只考虑OD(上选),管理咨询(中选),HRBP(下选)。

OD名组织发展,与管理咨询类似是做人力资源项目、组织变革的,但属于甲方(甲方乙方可以百度了解一下)。一开始就把方向聚焦,实习也在为这个方向铺路了。校招过程中一直坚持投OD岗。公司就算很好,但只有招聘那我就不看。

建议:

对于一般人,提前规划还是挺难的,而且有的专业可规划性不强,因人而异因岗而异,也不要乱喝我鸡汤。不过我觉得人力,财务,供应链这种是可规划性的。但是有几个总的原则是可以把握的:在职业规划中可以优先搞清楚几件事,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是否上市公司?是否行业内标杆企业?营收能上哪些排行榜?),是否接受加班,创造性的还是执行性的工作,甲方还是乙方,挑战还是稳定,做得多赚得多(民企)还是做多做少福利都很好(外企),想要成功的渴望程度,对稳定性的需要程度,国企还是民企,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平凡普通还是激流勇进,环境好还是环境差。

我说的这些偏好不同,那你意向的岗位,要准备的实习经历,要过的人生模式,接触的人群,工作的压力会完全不同。而且一旦选择错误,你可能比较难难走到另一条路,比如小公司跳大公司,甲方跳乙方,不是说不可能,只是说在你最容易办到、杠杆最大的时候,你的选择会带来最高的人生效率。这些选择,背后藏着的是价值观,生活理念与公司文化的匹配,HR和直线经理不会讲,但谁都不是傻子,都会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可能是符合一般认知主流的。另外一个建议是,一定要亲自去公司走走看看,线上面试感受不出来,到了现场,你看看其他人的状态,那一定就是你将来工作的状态,或者你的面试官就是你未来的工作生活状态。

如果你什么都没想清楚,上面不重要,就尽量去大公司实习,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行业龙头的,员工数量多的,年营收多的,实习的起点决定校招起点。我的价值观就是,我投入的时间和经历要给我创造价值,抬高身价;有人认为实习快乐就好,去不去大公司不重要,也尊重这个想法,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是另一个范畴了。对于校招的竞争者来说,第一步就是找到自信,不要认为学历不行就去不了大公司实习,但是同样是一本二本的,我也见过身边一些去大厂实习的,而有人就不太积极。学历不决定实习起点,实习一定程度上是看运气,看眼缘,只要积极主动,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面试官来说,大厂实习经历和小公司实习经历,你说真能被平等看待吗?毕竟面试官找的人的成绩,可能也决定他能不能晋升,被主管怎么看待,有利益相关。利用实习滚雪球,比如第一份实习去网易,第二份实习可能能去腾讯,华为,百度,字节,这些我都见过,很正常,校招你能选的公司,不会比你实习的公司级别差太多,至少比去小公司实习效果显著得多。

2.2 求职历程概述

暑期实习:2-6月,投了一些大公司,比如腾讯的人力分析型,但一顿答题,没有任何公司有反馈,所以我建议普通学校的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暑期实习生,试试几家运气就好了,除非你实习经历真是特别好。省出来的时间省出来,可以再找一段实习、尽早写完硕论,发表小论文,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我光顾着实习没怎么管论文,后面搞得挺紧张的。

但是这段时间我也积攒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很多公司,储备了大量求职公众号,为秋招做了一些准备,且放弃了考公的念想,决定先定工作。到这个时候,真的要紧张起来了,有的同学迟迟没有去实习,不要埋头写硕论,论文工作两手都要抓。我硕论进度可能是我班最慢的,因为一直在实习,有风险吧,顶住压力。在一月、四五月、九十月的时候,我感觉是缺人也容易拿到实习的时候。

秋招:8月我开始投递简历,8、9月我就拿到了四个offer,我感觉8月-10真是黄金时期了,好好把握。11,12月有扩招或补招的机会也不错的,最好持续看看,12月我两个offer,毕竟我最终选择的公司就是12月面试的, 2月一个offer。

3月以后也投了一些公司,几乎没有反馈了,最多电话沟通一次就没下文了,最好不要等到春招,春招前最好有一份保底工作。不论是我自己的经验,还是听说身边同学的经验,春招那个时候已经很激烈了,考研失败的都来了。身边秋招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春招是焦头烂额的。

2.3 市场行情

看大厂薪资可以关注offershow,对hr校招来说,13-15k(2022年)这个水平应该是高档薪酬了。荣耀,美团校招本/硕人力资源15k左右,腾讯有朋友是13k+4k补贴,是我看到比较高的。从我的经验来看,2022年,学历和实习经历比较优秀的,北上深可以去到12-15k,广州10-13k吧。当然,2023年可能会再提升一点。管理咨询我看到差不多10-15k(虽然它其实不在通俗说的HR范畴了,只是对我来说差不多),管理咨询是要求可能高点,大多数硕士起步了。

实际对于大多数学历和实习经历没有优势的人来说,本科5-8k,硕士8-10k可能更为常见(仅代表22年校招情况)。总的来说,财务比人力差不多,大厂财务会比人力薪资高一点,职能岗大家都大差不差。当然也不要沮丧,选中一个好平台,有能力的话,有几年工作经验后工资是会上涨很多的。

3 求职情况

3.1 面试及OFFER情况

0.【2022.2 收到offer】央企咨询,中国500强,人力资本数据顾问,年薪15w左右。

对方主动联系我的,其实已经签了三方当时。但是我个人对这个岗位特别特别感兴趣,所以还是走完了面试流程。一面面线下单面未来上级,二面行业研究PPT作业+演讲,大区合伙人面试。没得谈薪,应该是统一的,不确定跟项目有无项目奖金。拒绝了offer。

慎重考虑了,虽然咨询很多人说咨询成长快,看似我特别适合咨询,央企咨询相对比民企咨询又轻松点,稳定点,但是内心还是有点抗拒做咨询。之前在老东家中大咨询实习,感受也不差。但是不是真的喜欢咨询光环外的附带的压力,生活节奏的不规律,身体亚健康,频繁出差熬夜。(后面补充:现在看回来,我在甲方自己回去主动加班都能到一两点,好像还真和在咨询没啥区别,行叭无所谓了hhhh)

另一个原因是和一些大佬聊过,咨询也不总是最优选,起码有人力大佬建议我走科技型甲方组织发展。我个性也更喜欢那种甲方,尤其是大集团那种复杂的企业运行机器,一个“大”足以说明很多了,规范,社会责任,公司品牌,培训制度,等等。不过如果我能拿到top咨询的offer,那是另一回事。一切都是交易,没谈妥只是筹码还不够。

1.【2021.12 收到Offer】正睿咨询,驻厂式咨询,咨询助理,10k,五险无一金。也许挺锻炼人,但是这样的中小型的咨询公司,又没保障又没名气,还很辛苦了,pass。

2.【2021.10 收到offer】深圳的国企,储能领域的小龙头,KL电子,HRBP,13-15k(半年后定薪),1-6个月年终,包一年住宿。不怎么加班,但是深圳买不起房,也不是喜欢的OD方向,对方规划是一年招聘,一年ssc,然后HRBP,这对于HR来说已经是不错的发展路径了。不过对于我,有自己的想法吧,手上有OD的offer可选。

同时,我注意到公司财务状况不好,有点担心风险。果不然,22年10月接到offer的时候这家公司还是国企,深圳国资委控股,来年5月就转让美的控股了,成为私企,美的也成了储能前三甲,前二是宁德和比亚迪。心情复杂,不知该庆幸还是后悔,但忠于自己的兴趣,他确实没提供我想要的岗位,拒了不后悔,求职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选择逻辑。

提醒各位师弟师妹,多关注下年报和公司新闻,关注最新动态。不要拿到offer就松懈了,国企也不是万事大吉,现在市场化的国企很多,多做一些准备。设想万一我接了offer去报道之后,不是美的接手了,而是其他烂公司接手了甚至没人接受,不就惨了吗。

当然,辩证思考,这个行业(新能源)是风口,储能又是新能源里的后起之秀,如果你风险偏好高,坚定选择,KL被美的收购也是一种偶然性中的必然性,你是赢了一场魄力仗,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顺便分享,我向一个人力大佬(知乎大V栽树说)请教过,去现在公司还是这家储能公司。收到的建议:第一,求职方向很重要,刚开始做OD和做招聘起步那差别太大了,而且国企有点人浮于事,如果真的想做好人力资源,民企是更好的选择(同等规模)。第二,新能源虽然好,但是去现在公司,已经定位是科技行业HR,后面想转去新能源也是容易的,第三,两者营业规模差别很大,几百亿和几十亿不是一个量级的,肯定是大公司。

3.【2021.12 收到offer,已入职】现在公司,中国500强,年营收几百个亿,材料龙头之一,技术驱动型公司,岗位OD+人力资源数字化。薪资不讲了免得给自己带来麻烦,这里成长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福利不错,提供单间住房与食堂,人员流失率低,老员工多。

当时我为什么坚定选他,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我在猎聘搜这家司的员工简历(你得有hr的账号),发现基本没有待少于3年的,十来年的有很多的,其实看公司好不好,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看里面的人怎么“用脚投票”。怎么看“用脚投票”,第一最好能找到HR朋友,通过猎聘、智联、前程搜搜这家公司的员工,职业发展经历,一般工作多少年;次选就是自己上脉脉、领英找到这家公司的员工的履历,当然,这远远不如第一种方法精准。

看公司好不好第二个标准,就是看他的培养体系。不要听他的管理学院/培训课程做得多好,直接问公司培养出了哪些应届生的标杆,多不多。应届生、管培生的培养体系已经迭代了多少年了。

后面补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拿到offer,现在入职都已经半年了,没后悔这个选择,想普普通通可以正常上下班,加班也少。想成长快,就主动加入核心项目,领导很包容,我现在参与的重点项目四五个,还是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的。后来做薪酬才发现我是那年应届生中后台薪资最高的人之二。。。

4.【2021.9 收到offer】大参林,医药零售top2,OD管培生,10k,提供免费双人间住宿,离家近。主要做兼并购的子公司的组织诊断,岗位方向符合期望。稳定,氛围太传统,其实去了也是好选择,加班估计不多,稳定,且项目质量高。

其实是社招看校招人选了,我相当于社招岗按本科学历入职,个人原因入职几天就离开了。其实这家公司这个岗位挺好的,能沉淀下来也一定会收获很多,据说因为要我还拒了个中大本硕(之前的KL电子是因为我们拒了华工硕害,有时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对手是什么样的,笑哭),说我更成熟一点,有时真要看点缘分,实习多,平时关注行业趋势,思考多可能也是我被青睐的原因之一吧。

5.【2021.8 收到offer】医美上游公司,人力OD,8k。我8月就进去了,是校招管培生offer,做了10个月,到了来年7月才离开(正式毕业),其实我是拿正式员工的工资,额所有当时在某地产大厂实习直接没住抵抗来了。最后没留下来,原因其实不用多说,大家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但我很感谢他给我的锻炼机会,我们在商言商,真的很够意思。

6.【2021.10 口头offer】新奥集团,国内燃气top5,中国500强排20+,省公司人力岗,去湛江或肇庆锻炼一两年再调回东莞(省公司总部),很稳定且不加班。其实两位面试官给我的印象特别好,聊了两个小时很多内容,聊的很亲切的,真的聊到口干舌燥话都没法讲话了,感觉公司文化氛围是很轻松,挺适合生活的,而且发展也ok叭。

面试过后两天,hr打了个电话让我,让近期安排实习。我想留广州,也想多赚钱,所以犹豫了,说等到二月再看看,后面hr就没联系我了也很正常了。我这回复相当于婉拒了。省公司东莞还在其次,要先去湛江肇庆一两年也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我od的方向。其实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就说看我简历很像去咨询公司的,但是我综合能力又很强,所以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但是最后我还是顺从了内心的声音。

值得一提,不是所有民企都很压榨的,类似这种成立了二三十年的老民企,我这种岗位,赚钱不一定很多,但稳定+舒服,而且也有能力增长的,经常不被人熟悉。对学历要求也不高,起码面我的hr主管,很普通的双非,但感觉能力也靠谱,聊起来舒服得很,另一个hr经理是南方电网跳过来的,特别亲切,建议有心人可以关注下这类公司。新奥集团是我面试过的公司里体验最好的公司之一,另外面试体验好的公司就是上面的KL和KF,以及下面的海大,这几家都是挺老牌的民营公司(成立二三十年),而且进去工作也挺稳定(也看你岗位了)。互联网公司我面试是没一个感觉舒服的,尤其独角兽第一的shein和游戏行业。所以民企也有好公司,多了解一下市场上各个行业有哪些做得好的公司,会让你更好把握住机会的。

7.【2021.8 薪资审批挂】海大集团,中国500强,农业龙头,变革管理部项目专业(hr方向)。反而是秋招第一家联系我的大公司了。hr告诉我说用人部门应该挺喜欢我,基本问题不大,他还请我喝了星巴克和吃了顿饭,第一次有这种待遇,这让我对海大好感大增。

后来据说是薪酬被卡了,校招职能普通岗给的有点少,没得谈薪。挺遗憾的。面试我的老大是华为的海外业务转华为财经中华区hrbp,在华为待了十几年,带了一个团队来海大,已经财富自由了,过来是“还人情”,公司为这个团队专门成立的战略性部门。

其实挺可惜的,我如果不那么在乎薪资,也许这是个最佳的选择。不过anyway,现在起码拿到了期望的薪资,这种感觉也很舒服。行业比较传统的话,他的利润率低,薪资也是会比其他行业低的,其实海大高级岗位薪资不低,而且工作生活平衡做的会比较好好(起码人力感觉是)。海大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面试官,环境,文化,现在我也在关注他们,这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以后未必不是没有再相遇的机会。

8.【2022.9 二面挂】TCL,超A管培生(hr数据分析),和一个985本硕,一个985本竞争,临场表现一般,我觉得是没有明显差距的,而且我在技术上是很有优势的,也许是面试官有其他顾虑吧。offershow里看到这个岗好像是13k?14?加1.5的补贴吧?记得不太清楚。其实我特别想去tcl这个岗位,可惜,虽然在深圳,拿到offer也有可能去的。未来有机会跳槽也许还会看看TCL的机会。

9.【2022.9 群面挂】腾讯,人力分析型方向,线上,群面,分了两组,队友一言难尽。队伍里我贡献还比较大吧,但没有积极控场,也没抢到总结发言的机会,队友总结发言没什么逻辑。提醒:真的要抢总结,我猜测腾讯面试官好像是只能看到你总结的,分两个队pk形式,感觉讨论过程是不看的。

10.【2021.12 终面挂】探迹科技,SSC(title叫hr数据分析),两次都约了晚上九点半面试,人力总面我,感觉对方觉得我不适合。问得很细,很结果导向,有点卷起来了的感觉,但对方态度没什么问题,我还挺佩服这位面试官的,她眼光真的蛮精准。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是不舒服的,就是我觉得,她会很care我的工作细节,我说他眼光精准,没错就是他都能问到我的痛点难点甚至盲点,这点和shein的面试感受是一致的。我猜想,什么情况下会这么在意我每段的细节呢,我猜就是业务发展很需要上来就能干活的人。但我面试过的那几家公司,海大、大参林、KL、KF、中智咨询,哪家不比他规模大,没有很比较细的,比较难为我的问题,所以大家可以参考,但这只是猜想或者说感受。

面试后我向她提问,应该去甲方还是乙方,她推荐去乙方,她也是乙方出来的,锻炼人。还有就是要吐槽,探迹面试前邮箱填资料能填半个小时,我直接裂开,体验不好。

11.【2021.1 初面挂】Shein,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师,我感觉岗位是匹配的,或者我差一点点但培训下就可以,可能我要薪过高,也可能有更便宜的人选。shein给我印象一般,和探迹面试体验相似,挺卷的气息。而且我觉得和面试官交流不舒服。e.g. 她会告诉我很多人比我年轻,但是我接触hr数据的话,所有人薪资都能看到,很多年轻人他们工资比我高很多,可能心里不平衡。我笑笑说了解,这点我不会介意。我忘了对方说了什么,但好像顶了我一句类似是说是说只是让你知道这件事之类的,不用回答我的态度,我只能全场微笑点头,反正交流得不能说舒服,类似的奇怪的地方不止这一点,让我感觉对方同理心。我正常面试态度还ok吧,不过在有的地方我也稍有点傲气,比如我说hr数据分析在市场上就值这个价格,这是一个比较稀缺的岗位,这是我做的不足的,但我觉得有能力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底气,你的潜力连你都没有自信,那么谁会相信你的潜力的,不过要注意态度咳咳。因为拿到了满意的offer之后来面试的,就比较平等的态度。但总体来说,shein这家公司可以考虑,能设置这个岗位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据我认识的里面的人说,管理体系还是不成熟。

这里要提醒的是,面试感受不对劲就不要去了,听过很多人面试不舒服还接了offer去上班的故事,然后进来才发现哪里不对劲,那样上班如上坟。

12.【2021.8 初面挂】4399,一面挂,给我的面试体验是最差的一家,HR感觉面试比较随便,小动作多,全程不时用手挖耳朵。挂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想找OD岗,他说校招不招OD岗位。但是HR的面试表现在我这不通过,这家公司以后我都不会再去面试。

13.【2021.11 有事错过了面试】宁德时代,OD岗,在另一家公司实习的时候正好在开会,没赶上面试时间,没第二次安排了。

14.【2021.7 挂在一面】合景泰富,hr管培生。挂我的原因,可能表现得只喜欢做OD吧,他们需求更接近招聘。那时候我一些表现也非常不成熟,说了一些不该说的东西,现在想想才反应过来,所以一定要多面试,坑踩多了就好了。其实去线下面试前我就问了,他们大概想招一个招聘的hr,根本和我不匹配,但我还是去面试了,就是抱着提升面试经验的想法吧。现在觉得这种面试没有必要去的,真的感觉很浪费人生。

3.2 简历投递情况

快消投了比较知名的,包括蓝月亮,立白,国外几家知名快消品牌,无面试通知。

医药仅有大参林(其实医药零售不算真正的医药了,反而更像零售)。

制造业投了新能源/高端制造的一些公司,反馈相对是多的,我觉得我本科专业是优势,其次制造业的hr可能好生源比互联网少吧。

互联网不投。只投了字节总部OD和哥伦布计划,是我最后的倔强,无反馈。唯品会,网易广州没看到OD岗不然就投了,杭州网易总部的人力分析型管培生boss上有4个hr招人,都投都已读不回,可能学校不符合要求,要求高也正常。

游戏行业广州的投了简历,几乎都有反馈,但我也不想去也不想面,也没填测评,就8月面了4399体验极差。有几家疯狂给我发邮件,什么速牛,多益之类的。

其他有点名气的公司,比如德邦,碧桂园,奥飞娱乐,顺丰,有联系我但都没面,就是不喜欢。

地点基本是广州,深圳的都投的挺少的,总体反馈还是不少的。所以大家请多实习,机会总会有的。

我选择公司是有自己原则的,不是行业内有名气的公司不去,年营收没上亿不去,最好百亿以上,规模最好上千人以上。行业前景差的不去。口碑差的大公司也不去(比如CVTE)。所以投递简历基本会筛掉一大批。但前期建议多投多面,手上有得挑再任性立标准。

下面我会分享我一路走来的思考和职业规划,对HR适用,对其他中后台岗位也可能适用。

4 职业选择迷思

4.1 人力资源前景如何

网上有很多薪酬的报告,可以去看看,工作xx年xx岗位各个岗位4分位薪酬都很清晰。(你要先定个目标,比如假设你能5年做到经理,10年做到总监之类的)。

人力校招的薪资和技术相差甚远,财务人力都差不多,可能hr还少一点点。一般来说,同一家公司,marketing/运营/产品/研发平均都会比HR高,这是市场上行情请知悉。其他职能岗道理也差不多。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薪资低呢,高低是对比中产生的。hr因不同行业、公司规模、工作经验、方向产生的差别很大。

第一是行业之间对比,互联网中HR应届生薪资可能比传统行业大公司工作三五年高。所以HR薪资可能不低。字节应届hr估计是20-30万,这相当于传统行业5年经验hr的薪资了。

第二是公司对比,大公司的薪酬体系是规范的,如果其他岗位整体薪资很高,hr也不会低到哪儿去。而且在hr高位(俗称sp)是有可能比前台岗位工资高。

第三是职能序列对比。hr和产品经理比,和程序员比,薪资是不如的,至少前5年不如。我观点是如果要做hr就一定要做最顶尖的hr,那这一点比程序员做到顶尖更容易点。

第四是工作年限。优秀的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hr薪资涨幅也是很大的,翻着倍来。但有人工作5年是30万年薪,有人是十万,就看能力了,以及外部条件,小公司hr 30万当然难。

第四是方向,总体而言COE平均高于BP,BP平均高于SSC,组织发展可能是最高薪的方向。

HR发展得比较好的一种路径,前3-5年在大厂/知名咨询公司,快速成长为人力资源专家,尤其OD方向,你就可能拿到市场上的下图机会(图为猎聘随手搜组织发展)。相对工作生活平衡,拿的也不少,又有职能的稳定性,不香吗?但起步要好,学历要求也不会低,要在比较大型的公司,或者在咨询公司做的比较好,有经验之后,跳槽才能拿到这种机会。

但也不必说哪个方向就不行,普通的招聘或培训,大厂HR有个五年经验,相当多人也在15-20k左右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但SSC是不那么建议校招就去的,除非是世界五百强。

4.2 我为什么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工作生活平衡。

人力资源总体来说体面、稳定、工作生活平衡、生活作息相对比较规律,当然如果是互联网大厂的hr就不一定了。兴趣爱好多,我不喜欢加班996,所以选了个压力没那么大的。

第二,薪酬体面。

5年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月薪总能拿到20-40k(但大多数既要有学历,又有能力,还有平台的人),对我来说还是有信心达到这个范围,在保持工作生活平衡的条件下,这个数还算满意了。资深的hr业余还可以做副业,兼职,辅导,职业规划咨询,独立顾问之类的来赚钱。不过那得有积累,职业发展不错的才可以。

第三,爱拼就会赢。

HR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相对而言),起码比大厂产品动辄C9本硕,那不是一个级别的。正是因为门槛低,所以人员综合素质不会有产品、咨询这么高,面临的恶性竞争少很多,上升空间更大。拿出转码一半的劲儿,足够拿到还不错的实习和工作。

第四,路径依赖。

说实话,当初选企业管理,并不是我真的想清楚了,我是实习中才想清楚的,既然选了,不做这个就白读研了。实习经历又建立了大优势,综合判断我优势有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①专业背景

工科+管理复合背景很受欢迎,有家咨询面试的时候就说,我这种复合结构的知识特别适合咨询(当然最后没选咨询,但同理适合组织发展)

如果是其他专业,可以有哪些建议呢?英语可能优势在语言,外企喜欢,做海外招聘的喜欢。医药在于懂专业知识,容易进入行业,如果是医药专业出身那更好了(只是看做hr你喜不喜欢)。法律懂劳动法啊,逻辑性也强,也是受欢迎的。如果你是名校天坑专业,去大公司做hr可能是个好选择,比如生化环材的龙头做hr。hr不问出身,我还见过不少体育专业的转运hr,可见门槛之低,你如果有特点,能让人记住,就已经脱颖而出了。

②数据分析能力

原先想转数据分析的,但是太卷了转不成,正好在大公司人力数字化是趋势,反倒是我优势。

友情提醒,学习总有用,而且要学市场需要的,但稀缺的复合性的知识,更加容易脱颖而出。

③男生做HR的优势

客观存在吧,求职市场就是更希望找男生,最开始是我大厂实习的mentor告诉我男生的优势超乎想象。后来我亲自体验,那家国企hr谈薪的时候就和我说这次校招hr只要男生,女生实在太多了。

④信息差。

从实习开始,每天刷boss直聘,前程无忧,智联,猎聘,而且不断面试,和面试官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说实话对于人力资源的求职市场,我比其他应届生熟悉太多了。张口能说出人力能做的十几个方向,不仅包括六大模块和三支柱,还能说出乙方对应方向,还能当前趋势下的新兴HR岗位,以及大概了解各个方向的人才画像,能力要求,薪酬水平,市场稀缺度。

看多了甚至能从有没有某些岗位,这个岗位给多少钱,判断出一点公司的管理水平,战略方向。如果研究到这种程度,职业规划其实都很清晰了。

⑤家庭影响。

我爸就是HR一把手,我受家庭影响大,也许吧是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比如气质,是有传承的。就是朋友说我,我就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做,都有一种职场领导的气质。。

⑥实习经历丰富。

同时具有甲方乙方经验,同时具有招聘、OD、咨询的经验,都是知名公司,所以只有hr能发挥我最大优势了。至于为什么实习一直选hr,道理一样,选hr能最大化我效益,因为第一段人力咨询的实习,所以去到了大厂的人力,因为大厂实习和自己能力,又去到了罕见的组织发展方向,本身的进阶是滚雪球式的,又因为三者的相得益彰,我才有了校招的竞争力。

4.3 为什么不考虑其他岗位

我学习能力不错,求职经验也丰富,咨询背景也算好看。为什么中途不考虑比如商业分析,市场调查,产品,运营这些方向呢?其实真要转,也是有可能成功的吧。总结原因,一部分是路径依赖,一部分是从兴趣+能力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①对运营兴趣不大,我在大厂做招聘hr实习的时候就是招七八种运营,钱少事杂,专业度不够,核心竞争力难建立;

还有就是学过数据分析之后,觉得运营就那么回事儿吧,当然我还是尊重高阶运营的;

②市场调查我挺喜欢,但信心不足,市场上这个岗位也不多,竞争很激烈,能去大厂hr也不想考虑小公司市调,我背景很难去大公司市调立足;

③商业分析是中途想去的,但是发现太卷了,我自学基本达到了初级数据分析师的要求,但从投递反馈来说,实习投简历人家看都不看。以及听过一些sql boy的故事,发现数据分析也没那么美好,逐渐放弃了。

④不选择产品可能是个人性格吧,非常紧迫的需求、多线程工作、加班不那么喜欢,而且卷的程度超过想象,竞争者基本是985本硕有相关实习。

⑤数据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些新方向:HR数据分析、OD、EHR等等,这些岗位是比较核心,我还具备降维打击的优势,也确实因为这点,我拿到了几个OD的offer。

⑥上限。同等努力下,假如我能做前1%的人力,发展肯定好过做前20%的数据分析师。目前的实习经历和自身的其他优势已经决定了我做人力的上限更高,路途更顺。

当然,每个人要自己找自己的优势,没有优势就要根据自己特点建立优势,数据分析也是我自己熬夜去学的,专业的一些书籍也是我自己看的。我说的od,hr数据分析,ehr本身门槛也是高的,对我是优势,对你可能是劣势,不要生搬硬套。

再举一个我师弟的例子,他研二拿到了某大型车企培训岗的实习,并被部门老大承诺可实习到毕业转正,一年二十多万,这个待遇对应届人力硕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他觉得超级无聊,反而是想去做销售,他性格就是如此,听到风险反而会很兴奋,坐后台就觉得没意思,也不追求太工作生活平衡,对自己目标是高管或者创业,这种对自己认知很清楚,就不要骗自己,继续做不喜欢的工作反而痛苦。

4.4 选择行业、公司的建议

4.4.1 行业与公司选择

行业:朝阳行业+行业有积累,不要太新兴,否则风险大,太新兴的行业里培养人才的机制差,公司都没吃饱,哪有空培养人才。(只是我的一般性倾向,新兴行业好的地方就是更新迭代快有可能抓住风口,但投机思想还是不建议,这玩意儿和股票一样的,好的股票长期持有)

公司:好行业里面的龙头或者知名公司。制度、薪酬、培养都有一定保障。

薪资:可塑性强,三五年能薪资翻倍的。比如知名的咨询公司就是成长比较快的,然后是岗位的核心方向,比如hr招聘和员工关系肯定选招聘,od和培训肯定选od薪资更高。

生活节奏:工作强度、稳定性强、内卷程度,坚持工作生活平衡直接Pass乙方,乙方越来越难做是真的。但是确实成长快,顶尖的人才赚得多。拿管理咨询说,要去就去国际的知名咨询公司,比如光辉合益,美世,翰威特。至于本土咨询,业务北大纵横还不错吧,个别可以考虑。去咨询还是甲方真的取决于你性格,不甘于做普通人,脑子特别活,不考虑什么成家稳定的事情,不怕苦怕累怕学习,咨询挺好的。

工作内容:和兴趣点匹配,我就喜欢偏研究+企业战略+人际的工作,这也是组织发展和人力数字化吸引我的点。

价值观匹配:好的企业文化懂得尊重人,如果面试感觉不舒服,不要怀疑自己感觉,千万不要去

人员流失率:这是我拿到offer后比较关注的点,至于怎么看,可以借hr账号帮你搜一下这家公司的人的简历。如果工作都很短,说明是坑。也可以这家公司跳槽都去了哪里,推断你自己进去后可能的发展。不过怎么借到hr账号要自己想想了,你要是hr实习生这就不是问题了。

4.4.2 如何了解行业趋势,指导求职

第一要选择一个未来十年增长的行业。行业发展对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决定了一个人的天花板,选错行业几乎不可逆转。大多数人不会考虑到这个层面,或者了解很少,后来全凭运气、喜好或跟风。试想去年进入了教培和房地产,那可真是干出49年入国党的事儿了。

怎样的行业具备这种趋势呢,比如说新能源、高端制造、跨境电商,需要你自己去关注行业趋势。一种办法就是往十四五规划九大战略新兴行业上的龙头公司怼就是了,另一种是看股市情况。但是提醒,好行业里面的龙头公司,也不一定就是好公司,综合考虑。

对行业的认知不是一会半会儿形成的,可以平时持续关注各个行业的新闻,关注下公众号,信息就是价值,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比别人赚更多机会就很合理了。随便说说2021年我最近看到的趋势吧:

①医药受到集采的影响很大,高管随之频繁变动,未来不知何去何从。但有些赛道受到影响比较小,依然增长强势,比如创新药赛道。

医美将成未来几年的黄金赛道,房地产许多亲自下场做,互联网则纷纷投资布局。行业生态逐渐改善,合规性利好上游龙头,未来有望出现大龙头,爱美客不看好长线。

②互联网遭受反垄断和共同富裕政策的打击,腾讯放弃京东持股。流量已经从增量变为存量,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等增长乏力,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恐进入寒冬。还有一点就是,互联网拉大了贫富差距,让很多人民不高兴了,舆论趋势都在打击互联网,这绝不是件好事儿。

③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Saas等成为互联网的新的高速增长赛道,未来几年都会保持疯狂增长,树根互联、易工品、探迹科技、shein、shopee等成为赛道赢家。

④社区团购熄火,唯剩下唯独美团和拼多多混的还可以,逐渐打进下沉市场。兴盛求稳,叮咚进入寒冬,盒马稳中求进,但做生鲜总体是一个又苦又累赚钱还少的行业。选品,供应链,仓配体系的优化是未来生鲜生意的发力点。

⑤双碳政策成为重要战略决策,2021年是新能源元年,增长速度极快,未来确定性高,宁德时代、隆基、小鹏汽车、比亚迪、阳光能源、远景等公司成为双碳政策下的受益者。

⑥内循环政策、国潮趋势、爱国主义都正在促使国产品牌崛起,安踏等国潮品牌或成受益者。

⑦半导体、高端制造、AI这一类,比如商汤、大疆、京东方、华星光电的发展前景是看好的。

⑧食品、家具、传统制造业等等,夕阳行业,平均薪资低,增长慢,规模有限,成长慢,跳槽难,不是好的选择。

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关注行业趋势的:

我关注了一批高质量的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的文章,每天我都会扫一遍行业新闻,看看行业大事件,看看行业趋势分析,看看研报,预测行业未来的走向。我把一部分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大家,但希望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发掘:

商业观察家、艾瑞咨询、亿邦动力、雷锋网、燃次元、36氪、虎嗅APP、动脉网、创业邦、锦缎、新经销、赛柏蓝、摩尔芯闻、链塑网、医与美产业笔记、新经销、开曼4000、氢能观察、每日经济新闻、化工在线、21世纪经济报道、群响、储能网、半导体行业观察、医药人那些事、伊娃的财富自由之路

第二是衡量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取得优势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

内部匹配性,比如说我拿到的offer,制造业最多(新能源也是制造业),一种可能是和我本科专业匹配。换言之,你是医药院校,那你去医药行业优势就会更大。你是什么专业,也可以考虑这个专业对应的行业,但不一定是研发。此外,你还可以看过往实习公司的行业、商业模式、岗位是否相似。

外部匹配性,就是你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就互联网这个卷的程度,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太难了。大家都挤破头想进去的行业,就不是最好的行业了。所以我投网易的人力分析型已读不回,但在新能源、新材料龙头拿到了国企、核心岗位方向等机会。选择竞争较小,但增长迅速的行业。我说几个,工业互联网、Saas、跨境电商、人力资源服务。

第三是考虑生活,稳定性、工作强度、家庭、兴趣爱好等,看你希望怎么兼顾。想先赚钱的,和想wlb的选择完全不同,我要是前者,肯定挤破头去咨询公司,现在对咨询也就又爱又恨吧,

4.5 如何选择人力资源的岗位方向?

4.5.1 有哪些方向

人力资源的方向有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激励、HRBP、OD、TD、LD、企业文化、员工关系(或SSC)、管理咨询、HR实施顾问、HR产品经理、猎头等十几个方向,基本全了。可能相当多你是不知道的,那我再说比较为人所知的,招聘、培训,员工关系、hrbp、薪酬福利(payroll)。

4.5.2 为什么要把颗粒度分得那么细?

第一,因为只有你建立纵深的优势,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才能卖个好价钱。你要说甲方的薪酬福利岗,大多数都是算工资,这种岗位很难建立什么纵深优势,乙方出来的薪酬专家则比较稀缺。

你要么从一开始就找个可以深耕的方向,要么你中途看准时机,及时转换方向。如果你对这些方向不够清晰,你是不知道找哪个也不知道转去哪儿的,你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学,停止学习就意味着被淘汰。营销号今天说HRBP好,明天说HR数字化好,后天说OD好,大后天说薪酬绩效好,很容易被忽悠。

第二,一旦你清楚自己的目标,你求职时就会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绝对是你面试的利器,精神气质,目标感那是和迷茫的人不一样的。当面试官问我职业规划,问我对人力的看法,我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的。工作中哪个领导会不喜欢有目标感有主动性的人呢?

第三,不同方向薪酬、工作内容、影响生活程度赚钱差别大着呢,做员工关系的,平均薪资肯定比做COE的低,做猎头的,休息时间肯定比其他少,做咨询的,你得接受经常熬夜出差,和客户打交道。不看清这些区别,你怎么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呢?

HRBP是很好的方向,但是总体来说比较杂,要有很强的多线程处理工作,而且很多HRBP其实就是招聘+培训,专业度是不够的,需要你有好的眼光。选好的公司也可以,比如之前好未来HRBP就很有名。

SSC市场定义比较模糊,大多数地方是做重复性较高、可替代性较高的人事工作,这种不考虑。有的会把人力数字化放SSC,但这种还太少了。

再谈谈一个方向,EHR或者HR产品经理,但多数是乙方出身,北森,肯耐珂萨,用友,浪潮之类的hr实施顾问,其实蛮感兴趣,但想到出差很多就放弃了。

最后考虑COE,对标管理咨询,天花板高,成就感高,属于纵深优势很大且不可替代性强的岗位。

4.5.3 人力资源的不同方向之间可以转换吗

人力三支柱其实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应该有很多人担心这一点,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自己看了上百份知名公司HR经理以上的简历,还有看脉脉大佬的过往经历,发现不同方向的转换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这肯定需要刻意训练,不断学习,把握机会,水到渠成。相互转换也是有限度的,相关性强,或工作经验更多,项目经验更多更好转。所以,如果你去到了某些方向觉得长期不喜欢,你也可以先办沉淀,不要摆烂。但是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具有不确定性。

如果你是SSC,做一两年积攒一点经验,内部能转岗的话,向招聘或绩效转,不能转的话,为了自身市场竞争力,也要考虑跑路,市场找BP或者招聘。招聘可以纵向做招聘专家,也可以转猎头,还可以走向hrbp。hrbp多接触OD的项目,刻意学习,也可以找机会转到od&td。培训可以纵向做培训专家、人才发展专家,可以转乙方人才测评顾问。猎头可以转招聘,然后bp或coe,也见过转管理咨询的。管理咨询可以转COE,也可以转bp。

5 总结求职经验

第一,注重求职经历的一致性,一致性决定了稳定性和匹配度。什么叫一致性呢,简单的说,就是HR看到你的简历第一眼,就觉得你适合这个岗位。这种一致性特别被看重,过往公司如果是同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就会很加分。

怎样塑造一致性?首先你要有目标,比如说你未来想去互联网大厂,这个是你成熟考虑后的结果(强调成熟考虑,不是从众)。那你就认准往字节、滴滴等公司对应的实习岗位,差一点就网易、唯品会。

尽管HR是一个可以跨行业的工作,除非你想走复合路线,最好是沉淀在一个行业,有一个例子就是我面过一家燃气的龙头,面试官就担心我咨询+互联网+房地产的背景,没法适应新能源行业的节奏。

当然,一致性有一致性的道理,有些不一致性也会加分。比如有外企的工作经历,比如业务是互联网+金融,你两种行业都待过,比如同时有甲方和乙方的经历,比如同时具有知名大型公司和创业公司的经历。但是我说的这种不一致性,背后是有自洽的逻辑的,不是你随便瞎跳的,面试必然会问,说不出原因就户会觉得你职业规划差,而职业规划差,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决策力弱。

谈谈乙方,乙方很多时候代表高专业度。通常甲方专家型岗位倾向于乙方,或者甲乙方经验都有的人(因为担心只有乙方经验的人水土不服)。对人力资源而言,乙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合适的甲方平台,完全建议你去乙方,再跳去甲方。同理,去咨询公司实习几个月,校招也同样可以给你镀金。

第二,把自己往复合型人才、稀缺性人才的方向靠拢。

别人没有你却有,但又是市场比较需要的技能,你能不有竞争力吗?怎样找到这样的技能,也要看你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了。

以我为例,我其实比较早关注数据分析了,也有一些学习。后来实习做招聘hr的时候,其实挺迷茫的,但是看到了人力资源数字化的趋势,比如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和HR产品经理的岗位也逐渐涌现。我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后来我就顺理成章地学以致用。把这项技能写在简历上,通过项目、实习突出体现,因此,我的复合学科背景和稀缺技能对大多数人是一种降维打击。

第三,学会给自己贴标签。

我在面试中会刻意强调我这么几个标签,

第一点,工科+管理,数据分析能力,咨询公司经历,职业规划清晰;

第二点,所有实习与hr相关,找工作也只考虑hr;hr所有方向我都有清晰的理解,几乎远超同届应届生,这也很加分;

第三点,强调我选择行业和公司的逻辑是什么,比如我为什么看好这个行业,对于当今数个行业又是如何看待的,对于公司做了哪些了解工作,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从哪些角度认可公司的业务或者生意逻辑;

第四点,精心设计自己正式的职场人的形象,自信顺畅的表达、必要的材料准备、正装打扮、精修简历,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精心设计。

面试这么短时间,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很难的,人的本能就是贴标签,利用这一点就能给自己创造巨大的优势。贴标签的道理,就是让hr发自内心、下意识地认为,你就是这个公司、这个岗位、这个方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环境最合适的人选。

第四,搞清楚你个人的冰山素质模型是什么。

这个不是为了提高面试成功率,而是了解自己、修炼自己吧,明确自己更适合怎么样的工作,只有自己明白为什么适合,才能面试中说清楚。更重要的是,你才能专注一个方向走下去,而不是工作几年后再问自己还能不能转行。

冰山素质模型应该是HR的必修课了,代表角色定位、自我认知、个性品质、价值观、动机。通过素质模型判断自己的优劣势,再判断是否适合岗位,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个人如何利用素质能力模型呢,

第一,大量浏览各种岗位JD,了解意向岗位需要的素质能力;

第二,通过各种岗位需要的能力,判断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某种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我为例,其实我不考虑纯招聘、培训岗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COE,当我看清这点,我找实习也是找COE相关实习。

第三,了解的岗位需要的能力,通过自学、实习、比赛、项目来塑造这种能力,满足能力要求,比如我自学数据分析,比如我最近在看政委体系、人才盘点、薪酬绩效、组织诊断的专业书,后期还打算定期写文章,先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巩固学习的知识,再通过工作经验结合学习内容写感悟,最后形成一系列自己对组织学习、思考的文章。

如果这样的事情做三五年,那知识面就会很广了。不仅做到了提升自己,又可以成为简历的厚重一笔,还可以打造自己IP,结识人脉,甚至利用走向知识付费、自主创业、自媒体,是不是一箭多雕,多条腿走路。

第五,长远规划和保持危机感吧。

从刚考上研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自己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喜欢且能坚持的职业是什么,考公还是不考公,总要抽时间学习一些技能。这期间做了大量的调研,不限于疯狂看知乎经验贴,刷b站视频分析,每天刷主流招聘渠道,付费职业规划咨询,虚心请教实习Mentor等等。

正是基于一种长远的规划的思想,我始终没有停止获取外部信息,也始终保持学习习惯,二月学会excel的数据透视表和动态仪表盘,三月巩固复习sql,学习数据分析思维,学习excel常用函数,四月学会了tableau并在后两三个月持续巩固,六七月看了本书HR财务思维,接触了人力资源数据指标,九月十月学习了阿里巴巴政委体系,十一月十二二月学习了EHR系统和人才盘点,次年一月又学了数据化薪酬建模的课程,目前仍然在持续学习中。我始终相信,学习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最好的办法。

工作之后,23年学习了PowerBI,现在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我的核心竞争力了,靠PowerBI成功做了几个项目,成长很快。现在已经打算根据工作中的项目,自己出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的课程了。

第六,你要多投,你要多面,你要多谈。

没有一定的投递量,说什么都是假的。没定工作前,我每天的事情就是没事就逛boss直聘,没事刷刷求职公众号,面不面是另一回事,电话聊聊又不会掉块肉。就算去面试锻炼锻炼也不错,面试通过了接不接offer又是另一回事。保持对人才市场的接触,能让自己清楚市场情况和自身价值。

投多了,你就会知道不同行业、 不同公司对人才的定位,你大概了解你的不足和优势在哪里。你甚至会有谈薪的底气,我一开始开口是8-12k,后面变成10-12k,后面直接变成13k以上,这么做也是基于我逐渐对市场的了解。你拿的offer多了也会成为你谈薪的筹码之一(但注意技巧哈)。

最后,谈谈对人力资源这个岗位的理解吧。

人力资源算不上极好的岗位,也不算是差岗位,人力资源与公司规模、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这个岗位本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同等规模,赚钱能力比不过技术、产品的,但是贵在薪资稳定,成长性高。P序列的专家,也有年入百万的,打个折50万也差不多还行。

观察下来,应届生做人力资源起步薪资幅度很大,据我了解,平均本科4-8k,硕士8-12k,互联网大厂的人力可能也就12-15k吧,年终高点,基本是一线城市,我说的薪酬也能代表一大部分其他职能岗,比如会计,因为都属于职能序列,定薪原则相通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感兴趣也可以问问我,我对于OD、TD,BP。我目前在做薪酬绩效+数字化(为啥不叫数据分析呢,因为现在的数据基础实在太差了)

QA:

我会把一些可能会有的疑问,或者私聊我的典型疑问放出来,说说我是如何考虑的?

Q1:不是985211,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第一,学历的界线是人为划出来的,不否认,很多名企筛你简历直接卡学历,但好公司很多,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这样的。而且以我看过的简历而言,学历真的没你想的决定性那么大,对于职能岗更是如此。

与我同校的我熟悉的两个朋友,本科都是不知名双非,她们是那种奖项、高质量实习满天飞的人,主观能动性特别强。她俩都拿到了券商投行的入场券。(不过戏剧的是,一个放弃了去了国企因为出差晕了一次怕猝死,另一个放弃了考编制成功了)。

Q3:有朋友私聊问我,秋招offer拿到了某top新能源大厂的员工关系岗,加班多,感觉员工关系成长性低,要不要去?

如果没有同等次或降低层次不多的公司的其他好的方向,我建议去。行业+公司俱佳,岗位方向我前文提过,员关可以转HRBP或者招聘,但是公司title那是一直伴随你的。有行业内top公司的背景加持后,跳槽的机会有很多。况且这位朋友其他的offer和这家公司差距挺大的。当然,如果还考虑base地不合适,或者坚持不加班这种原则性问题,那另算。

但不建议在员工关系方向做太久,两年左右可以转啦,否则想转都转不了了。后面可以选择内部转岗或者寻求外部新机会。同时不要放弃学习,如果躺平了那公司背书也没办法救你呀。

Q4:有个朋友面临两个offer,一个是国企子公司,工业互联网行业,规模较小,管培生。另一个是保险类大厂,省分公司,薪酬福利岗,怎么决定?

工业互联网是风口,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有风险,整个行业还都没有规模太大的公司。这如果整个行业能继续保持增量,那你未来几年你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是有大量晋升或者跳槽升职加薪的机会的。

后者公司规模大,可能员工数上万了,平台背书还是挺好的,薪酬福利岗可能是算工资,买五险一金的,比较琐碎枯燥,成长空间不能说大,但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了。如果自驱力强,不断学习,有大厂title,又有做项目的机会,有可能会承接比较好的项目锻炼,或者跳槽去大公司更好的方向,那也很可能有不错的发展。很难说选哪个更好。

Q4: 五百强A公司家电事业部某二线城市分公司hr,和B上市新能源锂电池公司组织发展专员选哪个?

不太了解B,不过B是上市公司,行业不错,年营收也可观,所以底子还行,虽然规模肯定比不上A的。看你喜欢的职业方向,公司差别没有特别大的时候,岗位方向更重要。从行业来说,其实新能源,尤其是电池方向,优于家电。但是呢,公司规模,平台带来的东西其实很多,如果其他东西没那么重要,还是选更好的平台。b公司在北京注定压力会大点,会走上一条有点不太躺平的路。但是a公司,二线城市,虽然这种企业不可能躺平,但安全感,企业福利,环境肯定舒服的多。你自己取舍。od的话,在北京肯定发展会不错,前提踏实做好事情。A公司人力,我估计大概是综合性的人力,招聘培训也许更多。发展弱一点,压力也小一点。求稳,喜欢大厂,想安逸点,没有那么高的成就导向,或者没有特么那么在乎职业兴趣,可选A公司。反过来,选B公司。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