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从老板到打工的说说(从普通工人从普通工人到企业老板,她在创业路上付出的不只是努力)

原标题: 从普通工人到企业老板,她在创业路上付出的不只是努力 从闭塞的德兴县大茅山区搬到上饶,再从上

原标题: 从普通工人到企业老板,她在创业路上付出的不只是努力

从闭塞的德兴县大茅山区搬到上饶,再从上饶走向上海,从一个单纯的生产厂家到进入资本市场,凤凰光学的羽翼丰满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1969年,大学毕业刚刚一年的任捷,正是带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责任和坚韧,毫无怨言地随着上海照相机二厂内迁到了江西省德兴县的大茅山区,成为凤凰光学前身—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下称江光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从电镀、油漆工干起,7年工人、7年技术员、7年分厂厂长,任捷的成长,与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命运其实一脉相承。

1988年,恰逢江光厂老一届领导班子调整,任捷和另外几位知识分子一起被充实进入江光总厂决策层,出任分管生产的副厂长。

然而,上任伊始,迎接任捷的就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备战需要而建立的江光厂,跟随时代的变革在1988年搬迁到了上饶。

此时正逢国家“拔改贷”,江光厂欠下了银行巨额债务,负债率高达90%。当时的外部环境也毫不乐观。

1989年开始,国外大量进口相机和走私相机蜂拥而入,倾刻间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江光厂和国内其他相机企业迅速由高峰坠入低谷,几年之内,全国37家相机企业纷纷关停并转,江光厂也由赢利大户变成了亏损大户,灰心失望情绪弥漫全厂。

作为江西省的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江西省政府在1991年曾为此开过一次办公会,制定了九条优惠政策,但结果除了一条减税措施兑现之外,江光厂的困境依然没有丝毫改变。

从企业最底层干起的任捷很清醒,江光厂的困难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积淀的“国有企业病”的必然结果。治标先治本,江光厂的改革必须从内部开始。

经过精减机构压缩冗员、改革分配人事制度一系列大改革大调整,任捷带领江光厂在1995年终于彻底摆脱困境,实现销售收入1.8亿,利税2700万元。工人收入也由每年不到2000元,增加到人均4000-5000元。

1994、1995年,经过残酷的竞争,全国37家照相机生产企业只剩下上海的海鸥和任捷的凤凰两家。

为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任捷和领导班子决定再次调整经营思路,紧抓市场和开发两头,精化中间生产环节,使企业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

1997年,凤凰将销售总公司迁往上海,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了13个销售分公司,外贸总部则迁至深圳,并在香港、美国设立了分公司。1998年凤凰又将开发中心移至上海,这样上海就成了公司的产品销售和技术开发中心,江西上饶则成为生产制造总部。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