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中国1970到1980的时代背景(普通工人电影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分别反映了中国708090年代的社会面貌的电影?)

禁忌话题一定程度上是被禁止的,同时也是被过度言说的。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禁忌话题的两面性,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了禁忌话题存在的矛盾。禁忌一般情况下是被禁止的话题,既然被禁止,就不会引发讨论或者研究,但与此同时,人们因为本身具有好奇心,那些被禁止的话题,一定程度上也会被人们讨论,而这种讨论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讨论,更像是背后的议论,禁忌话题越是敏感,这种议论就会越广泛,因此,禁忌话题本身也是被过度言说的。

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就属于这种被过度言说的话题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本片比较客观地看待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同时也能避免人云亦云的过度言说的主观性。本片就是反映特殊年代人们的故事的《芒果之歌

》。这是一部几十年前的电影,它反映出来的是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通过这种反映,我们可以得出来一些结论,但结论本身却并不与当下人们对于那个年代的印象重合。

《芒果之歌》讲述的是特殊时期,那些被欺骗了的人民群众们最终重新擦亮了自己的眼睛,从而将说谎者从人民群众的队伍中揪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一种警醒,当利益集团们各自形成小山头

的时候,当利益集团们与人民群众们对立起来之后,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芒果之歌》给出了一种答案。

《芒果之歌》的回答是“三结合

”,这是一个我国在发展工业的初期阶段,在遭遇到了孤立之后的自己奋发图强的代名词。听说过“鞍钢宪法”这个时代词汇的人,自然会对于“三结合”有所耳闻。所谓三结合,自然是上下结合,里外结合。鞍钢宪法中的“三结合”说的是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普通工人之间的结合,而《芒果之歌》中的三结合则是指的学校的校领导以及学生跟社会上的工人们相结合。从而使得学校能真正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在当时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决断,即使是在当今社会,这样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会造成震动的“开天辟地”之举。为什么“三结合”会有这么大的效应,原因就在于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教育大都面临一个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的服务性质。教育是为什么服务的?可能有人会说,教育不就是教育吗,当然不是,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我们信誓旦旦所说的培养人才,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适合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的人才。

我们现在所受到的教育将学校和社会割裂开来,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不相适应。而学校深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逐渐的发展成为了个人小山头,原本应该被视之为国之栋梁

的学生却成了学阀们教育工具。而《芒果之歌》就是通过揭露学阀们的丑恶行为来还原本该有的教育本质的。

我们经常对于那个年代形成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刻板偏见,但却忘了那个年代发生运动的本质是什么。运动的本质就是要将原本形成了垄断的地方掘开一个口子,从而让新鲜的血液流进去,最终促活。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也是防止很多领域形成垄断后产生新的利益集团的有效路径。如果群众能在行使自己监督权的基础之上促成这些人的觉醒,那么运动的最终目的就会达到。然而结果却很遗憾,但这种遗憾并不是我们应该去彻底反对的源泉,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有拧成一股绳才具备有效的力量。

《芒果之歌》好就好在为我们揭示了斗争的核心是什么。学校应该与社会广泛结合起来才能让办学产生活力,然而那些想要形成利益团体的人则对于这种结合是讳莫如深的,他们认为学校就应该是象牙塔

,而社会应该顺应象牙塔的发展而不是反过来施行。最终,他们利用学校来藏身,却引发了更大的矛盾。

我们无意对于已经过去的那段历史进行盖棺定论

,也无法从现在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且做出一种论断,但我们可以反思一下特殊时期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也需要找出来顺应自己发展的核心观点,但任何一个时代,这个社会都需要很多人朝着一个方向走最终才能实现成功,推动社会发展需要齐心协力,然而喜欢站在阴暗处的人总是会挑唆矛盾。这就需要我们都有一颗不被蒙蔽的眼睛。

时代赋予了我们一种责任,如果我们都逃离这种责任,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如同片中的被腐蚀了的人一样,乘坐着腐朽的船只准备扬帆,但却不知道风高浪大的时候,随时都会翻船。有人离开了,但他永远存在,因此,我们不畏惧离开,因为所有人都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