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日报在线阅读2023年7月2日(普通工人做什么好呢商丘日报重磅推出:春潮奔涌,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特刊京九晚报2023-12-22 11:02京九晚报2023-12-22 11:02)
总策划:郭文剑 宋圣英
策划统筹:苏东峰 张富义 闻 力
执行统筹:李艾凌 胡绪全 王义才 蔡明慧 任 威 邵超杰 刘 辉
采 访:司鹤欣 高会鹏 成绍峰 张 坤 鲁 超 戚丹青 宋云层 张 博 霍天燕●1978年 为“刹妖风”运动中受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平反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今后停止使用不适用社会主义社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2月31日,中共商丘地委发出《关于为“刹妖风”运动中受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平反的决定》。决定指出,所谓“刹妖风”运动是错误的,对在“刹妖风”运动中受批斗的地方、军队的干部、群众一律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受到株连的家属、子女亦应妥善解决。
●1979年 把经济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1979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中共商丘地委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贯彻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座谈会精神和胡乔木对叶剑英国庆讲话的说明,理出并总结了经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订发展商丘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会议认为这次国民经济调整是前进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不抓经济、光搞空头政治是假社会主义。会议强调,一定要把经济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要解放思想,按经济规律办事。打破官办工厂、官办企业的老框框,改变“任务靠计划、物资靠分配、设备靠调拨、产品靠包销”的老规矩,变坐商为行商,广开门路,搞活经济。
●1980年 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980年10月,全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及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座谈会精神,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1月5日,地委又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75号文件的意见》,分析了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利与弊,肯定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问题,诸如:解决好集体用工问题;建立基本劳动日制度,解决好牲口、机器、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问题;建立健全林、牧、副、渔、企业等联产责任制,解决责任田分包过零问题;加强农业科研站、组工作,合理解决大、小队干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等人员的补偿报酬问题;合理确定集体积累和社员分配的比例及合理定产等。
●1981年 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经营、包干到户
1981年10月25日,中共商丘地委制订下发了《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点意见》,强调坚持亦统则统、宜包则包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积极地解决统一经营管理问题。此时,全区9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统一经营、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意见》要求加强对生产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农村社队的财务整顿工作,认真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1982年 部署“一根扁担两头挑”的造林工程
1982年12月4日,中共商丘地委、行署召开绿化黄河故道南大堤会议,研究部署了“一根扁担两头挑”的造林工程(即以146公里长的黄河故道南大堤林带为“扁担”,西挑民权县双塔沙荒防护林网1万亩,东挑虞城县八里堂绿化盐碱地1万亩)。这项工程把修堤、开路、植树三项任务统一规划,路宽6米,路两侧植树,共需植树150万到170万株,按照各种树种的技术要求达到规范化;贯彻“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明确林权,颁发林木证。这项工程是实施,不仅能提供木材,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将对防风固沙、治沙改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起重要作用。
●1983年 农民技术人员评技术职称
1983年1月13日,关于全区农民技术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总结指出:根据《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称暂行规定》的要求,自1982年2月开始,在全区进行了农民技术员的考试、评定工作,参加考试的7426人,经过考核和评定,已发证书5917人,其中一级农民技术员1928人、二级农民技术员2385人、三级农民技术员1604人。这一举动成为农村一大新闻,促进了农民学习文化技术、进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1984年 196个农村人民公社完成建立乡政府工作
1984年1月14日,中共商丘地委【1984】7号文件指出,全区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工作自1983年12月中旬全面展开,截至目前,196个公社,除11个公社作为政社分设试点及商丘市3个农村公社随试点完成建乡工作外,其余182个公社已完成乡党委、乡政府和经济联合社的分设工作,正在制定各项 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制订农村发展规划等。村一级的改革,春节前将有80%的大队、生产队完成建村委员会和村民组的工作。
●1985年 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全面铺开
1985年,全区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下放了部分干部管理、调配、任免、使用和奖惩权限,简化了手续,试行了乡(镇)干部选举招聘制,实行了条件放宽、待遇从优的对外招聘引进技术人才制度;进行了供销社体制改革,试行和推行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劳动工资改革方面,研究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的方案,并在当年招收合同制工人中试行。
●1986年 开展殡葬改革工作
1986年9月15日至17日,商丘地区行署召开全区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把殡葬改革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和《河南省殡葬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划分火化区和土葬改革区。在火化区实行火葬,在土葬改革区实行深埋不留坟头。同时坚持节俭办事,取缔迷信活动。
●1987年 乡镇企业崭露头角
1987年3月11日到12日,商丘地区乡镇企业工作暨表先大会在商丘市政府礼堂召开。数十名乡镇企业家走上领奖台,代表全区367个先进单位和个人,从地委、行署领导手里接过省和地区颁发的奖杯、锦旗和证书。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院户企业发展更为突出,占五级企业总数的89%。随着院户企业的蓬勃兴起,专业村相继涌现,1986年比1985年增长86%。建筑建材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区乡镇企业的五大支柱。
●1988年 桐木综合加工厂花落商丘
1988年4月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了河南省计经委、河南省林业厅报送的关于商丘桐木加工厂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同意在商丘建厂。商丘桐木综合加工厂是在1985年10月立项的。它受到了国家、省计划、林业、外贸、中国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有关方面经过对国内外技术设备考察和市场调查预测,全面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商丘桐木综合加工厂建成后,将年产刨花板3万立方米,刨花板二次加工(刨切单板贴面)150万平方米、刨切单板200万平方米、胶合板1万立方米、拼板8000立方米,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89年 18个酒类产品被评为省优质
在1988年度评选出的河南省优质食品中,商丘地区18个酒类产品被评为省优质,占全省优质酒数的22%,其中,一轻系统16个,居全省各地市、各系统之首。优质酒产品如下:
民权酒厂生产的宝塔牌特质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珍珠葡萄酒;宁陵张弓酒厂生产的张弓牌皇封酒、优质张弓大曲、低度张弓大曲;商丘林河酒厂生产的林河牌38°林河酒、45°林河特曲、林河大曲;虞城县响河酒厂生产的响河牌响河特区、38°响河酒、优质响河大曲;柘城县王贡酒厂生产的王贡牌57°王贡特曲、48°王贡酒;永城县酒厂生产的豫永牌永城特曲。
商丘县酒精厂生产的商宋牌50°商宋特曲;睢县酒厂生产的睢州牌睢州大曲;民权第二葡萄酒厂生产的国农牌中国白葡萄酒。
●1990年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
1990年3月16日至18日,商丘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二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试行“双向承包”。三要继续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以稳定物价为中心,整顿市场秩序,健全市场法规。四是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领域的改革。
●1991年 三义寨引黄清淤工程开工建设
1991年11月25日,商丘地区重点水利工程——三义寨引黄清淤工程准备就绪,全线开工。为做好前期工作,11月21日,地区引黄清淤工程指挥部在工地首次召开各县指挥部指挥长会议,要求上下齐心协力,以临战的姿态,从难从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线按时施工。
这次引黄清淤战线长达50公里,明水多、淤泥多,有十几万人出境施工。指挥部要求以县为单位统一开挖土方、统一排水,改善施工条件,苦干加巧干。严格按1989年省设计的堆土线堆土,不准乱开路,不准踏青,与沿河群众团结治水。
●1992年 商丘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1992年11月27日,商丘地区行署新闻发言人宣布: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函,将商丘地区“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序列。两年来,商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商品经济,全面实施了商业“四开放”、粮食商业企业“四分设”、供销社“综合商社”、乡镇七所八站改革下放、“小政府,大服务”及外贸、物资建设基地、综合开发、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等大的改革,使全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创下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1993年 商丘开通首家股票市场
1993年9月24日,河南省证券公司商丘营业部开通与深圳股票市场联网交易,这是全区的首家股票交易市场。在商丘地区人民银行一楼股票交易大厅里,现代化的SM网络系统控制的大型屏幕,随时展示出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股票的沉浮,股民们在约3分钟内就可完成股票交易的委托手续。商丘地区首批股民已挤向交易市场,持股票者最低持股额3000元,最高额达3.1万元。
●1994年 京港大道破土动工
1994年4月5日,京港大道开工典礼举行。地区有关领导及商丘市主要领导出席了典礼。京港大道是扩大开放、振兴商丘的一项关键工程,将为商丘市奠定大城市框架的基础。如果把二环路比作商丘扩大对外开放的西服,京港大道就是西服领带。京港大道的建成,不仅代表商丘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整个商丘地区走向繁荣的新时代的到来。据悉,京港大道以火车站为起点,经民主东路、军分区、靶场,往南过运河伸入商丘县境内,全长1760米、宽60米,总投资1200万元。
●1995年 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1995年8月22日,商丘地区招商引资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商丘要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要讲艺术,改变招商的手段,发动个人、企业参加,进行全民招商。当年3月23日,中共商丘地委、行署召开地直机关招商引资动员大会,要求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地直机关领导目标管理,动员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掀起招商引资高潮。
●1996年 京九铁路建成通车
1196年8月31日,京九铁路正式开通,首列128次合肥——北京客车19时到达商丘南站。地、市、县领导和附近群众热情接站,并与128次列车的乘客和列车员合影留念。京九铁路全长2381公里,总投资340亿元,从山东曹县梁堤头过黄河故道进入商丘,在商丘区内58.72公里,设商丘北站、南站、伊尹站和木兰站。
●1997年 郑祥义扎根人和六年传科技
1997年4月4日 中共商丘地委发出《关于向郑祥义同志学习的决定》。郑祥义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91年响应党的号召到民权县人和乡搞科技扶贫,承担省级科技星火开发项目。6年间举办科技培训班380多期,受培训农民7000多人,为商丘的科技兴农作出了贡献。他身患癌症之后,仍带病坚持工作,1997年1月26日病逝,葬于民权县人和乡。《商丘日报》、新华社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
●1998年 商丘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
1998年1月6日上午,商丘撤地设市挂牌仪式在豫东宾馆举行。省市领导分别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揭牌,副省长李志斌、市委书记刘新民及来宾代表祖松臣分别发表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史培德主持仪式。国家、省有关单位和领导纷纷题词或发来贺电、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题词:“团结奋进,振兴商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题词:“抢抓京九机遇,发展商丘经济。”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题词:“借助大京九铁路优势,加速发展商丘经济。”
●1999年 商丘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1999年5月13日,商丘市召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实现1999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目标。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确保项项达标,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搞好市容市貌、整治环境卫生及城市交通秩序等工作,力争近期内有较大改观,一是突出绿化,加强管理。二是全面治脏,净化环境。三是大力治乱,优化秩序。四是狠抓美化亮化,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
●2000年 全国乡镇企业经贸洽谈暨产品产销会在商丘举行
2000年9月6日,由国家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河南省乡镇企业局、商丘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0全国乡镇企业经贸洽谈暨产品产销会在商丘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友人、全国各地的1万多名代表及数万名群众参加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及夫人珠兰出席了大会。经贸洽谈会暨产品产销会期间,27个省、自治区的1.1万人来商,参展企业4000多家,参展产品2万多种,与会群众60万人次。签订合作项目及贸易合同4852份,协议资金347.2亿元。
●2001年 商开高速公路胜利建成通车
2001年12月6日,由3万名参建人员历时3年精心铺设的商开高速公路胜利建成通车。商开高速是承东启西的一条通道,是体现和谐自然的绿色长龙,也是一条连着中国东西部的一条金腰带,更是一条商丘人民群众的爱心路、奉献路。商开高速在我市境内长177.28公里,横穿永城、夏邑、虞城、睢阳、宁陵、民权等7个县(市、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沿线广大群众以当年支援淮海大战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在全省创造出征地、拆迁任务最大,清障实际工作时间最短的纪录。
●2002年 中国·商丘首届农业博览会举行
2002年9月16日,商丘市310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彩旗猎猎,彩球高悬,中国·商丘首届农业博览会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农业、新商丘”。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农网建设、“四位一体”工程、市场体系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和充分肯定。在加入WTO之后,商丘市委、市政府在农业方面不断地更新,由传统的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这为全省各地市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003年 商丘市发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令”
2023年11月20日,商丘市发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禁令规定:严禁不经当地政府批准对企业实施检查、收费、罚款;严禁任何部门向企业集资,要求企业捐赠和赞助;严禁对企业擅自采取封门、断水、断电、扣押财物等处罚措施;严禁违规使用票据和无票据进行收费、罚款;严禁自行设立审批事项或对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继续实施审批;严禁利用职权向企业吃拿卡要报,或借审批项目、办理证照、分配资金、收缴税费之机,向企业索取财物;严禁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或超标准收费;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收费、罚没指标;严禁强制企业征订报刊书籍、参加培训、考察学习和评先、评优、评比活动。
●2004年 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商丘
2004年5月16日,由商丘市政府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举行。来自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考古所、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省社科院、省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和我市的专家、学者代表80余人就商丘与商业、商文化起源、中国商业起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座谈会上,专家们论述了商丘是商部族主要活动地区,先商文化源头在商丘,商人起源于历史上商朝,商朝、商部族又发源于商丘,因此商丘也成了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专家们对王亥的商业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商人、商业的鼻祖。
●2005年 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开关
2005年1月6日,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举行开关典礼,郑州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周冀中和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为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揭牌。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的开关,进一步完善了郑州海关的监管布局,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东(商丘)、南(南阳)、西(洛阳)、北(安阳)的全省监管框架,为河南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关服务,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006年 首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举行
2006年11月10日,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丙戌年华商始祖追思拜谒仪式在商丘举行。本次活动是一次盛世盛典,也是全球华商的一次和谐盛会。节会的成功举办,丰富了华商文化,弘扬了商业道德,树立了河南和商丘良好的外部形象。为进一步丰富华商节的内涵、把节会做大做强并形成品牌,华商节筹委会决定从2010年起将节会名称由“国际华商文化节”更名为“国际华商节”。同时将商祖王亥诞生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定为“国际华商节”固定日,逐步在河南形成“三月三拜轩辕、九月九拜商祖”的习俗。
●2007年 刘云山调研商丘文化产业
2007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莅临我市,先后到“中国画虎第一村”民权县王公庄村、商丘演艺集团和永城芒山汉文化景区实地考察,就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他充分肯定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条件,文化生产力解放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商丘演艺集团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可在全国推广。
●2008年 开展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
2008年5月22日,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 经济大开放 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观念、机制、制度“三项创新”为保障,以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项突破”为重点,领导带头,加压驱动,务实有为,促进思想观念新解放,加快商丘发展新跨越,努力实现在黄淮四市中率先发展,为建设美好家园、促进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9年 商丘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拉开大幕
2009年8月28日,商丘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安居工程奠基仪式,标志着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式拉开大幕。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市长陶明伦等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为项目开工奠基。商丘市委、市政府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产业链集中、产业向集群集中。
●2010年 商丘逐步明确在中原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
2010年10月16日,我市举行构建中原经济区与加快商丘发展高层研讨会。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围绕中原经济区战略背景下商丘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市委书记王保存说,商丘作为河南的东大门,是中原地区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特色明显,人口、农业、粮食等优势突出。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战略机遇,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努力把商丘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重要战略支点。
●2011年 全市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
2011年6月17日,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的决议》。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目标是规范从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形象,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提高办事速度,着力提高工作效率。
●2012年 商丘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河南省政府印发《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商丘市认真组织实施,尽快取得成效;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分工给予指导和帮助;省发改委要做好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方案》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主要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对外开放高地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位居全省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谐,对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3年 郑徐高铁建设拉开序幕
2013年1月14日,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商丘段征地拆迁动员会召开。会议明确了征地拆迁工作节点计划,要求当年6月底前全线基本完成征地拆迁任务。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全长361.9公里,河南省境内252.8公里。在商丘市境内146.9公里,涉及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开发区、虞城县、夏邑县等,设立3个车站。其中我市征用土地5305亩,拆迁建筑物近80万平方米。郑徐客专是三省一部合作项目,是国家和河南省重点工程,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 全省首家“家事审批合议庭”在宁陵县人民法院成立
2014年3月17日,全省首家“家事审批合议庭”在宁陵县人民法院成立。宁陵县人民法院将离婚纠纷、婚姻无效纠纷等10类案件列为家事审批合议庭受理案件,安排了4名有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且熟悉婚姻家庭审判业务的女法官。在审判的场景布置上,该院将突出浓厚的家庭氛围,采取“圆桌式”布置。
●2015年 商丘食品博览会举行
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由商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丘市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15商丘食品博览会在市体育馆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原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出席开幕式。本届食品博览会展区面积2万多平方米,参展企业800多家,参会经销商5000多家,五粮液、杏花村、蒙牛、伊利、康师傅、王老吉等国内企业云集。江苏宿迁,湖北荆州,河南漯河、许昌、鹤壁、驻马店等地组团参展。
●2016年 郑徐高铁开通运营 商丘迈入高铁时代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正式通车,早晨6时20分,随着G6605次列车从商丘站始发开往郑州东站,我市大步迈入了高铁时代。据了解,郑徐高铁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中徐兰客运专线东段的组成部分,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个省份,铁路全长361.937公里,自西向东依次设有郑州东站、开封北站、兰考南站、民权北站、商丘站、砀山南站、永城北站、萧县北站、徐州东站9个车站。郑徐高铁在我市设有三站,分别是民权北站、商丘站、永城北站。
●2017年 商丘编制全国首部枢纽经济发展规划
2017年7月,我国第一部城市枢纽经济规划——《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于编制完成,并通过终审程序。《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共包括10个部分,2.2万余字,提出了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内涵,剖析了商丘枢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明确提出了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原地区综合枢纽、区域性产业组织中心等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提出了商丘枢纽经济发展核心要构建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和创新平台;提出了培育枢纽产业集群和枢纽经济区,实现枢纽经济规模化扩张;提出了发展商丘枢纽经济的路径与政策措施。
●2018年 商丘出台高质量发展“一方案十专案”
2018年1月11日开幕的商丘市人大、政协两会,凝聚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聚焦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明确提出认真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个专项工作方案,强力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后,《关于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方案(试行)》及《商丘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案》《商丘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工作实施专案》《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专案》《商丘市2018年开放招商实施专案》《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案》《美丽商丘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专案》《商丘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百城提质、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专案》《推进商丘古都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专案》等“一方案十专案”相继出台印发并通过《商丘日报》发布。
●2019年 商丘市六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5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传来喜讯:商丘市民权县、柘城县、睢县、宁陵县、虞城县等5个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夏邑县,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商丘市所有贫困县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通过三年的脱贫攻坚,商丘市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农村面貌变化深刻,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商丘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
●2020年 商丘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商丘市、柘城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永城市为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商丘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坚持“全域创建、全面提升、全民共享”的创建原则,以“长征精神”“绣花功夫”,使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21年 市六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七个强市”发展目标
2021年9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李国胜代表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在“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的蓝图:打造“七个强市”,即打造经济发展强市、科技创新强市、城乡融合强市、幸福宜居强市、文化发展强市、平安建设强市、党建引领强市,实现商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把商丘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重要竞争力的全国一流省辖市。
●2022年 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拉开帷幕
2022年12月13日,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致力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加快推进现代化商丘建设。会议提出,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产城一体、商虞一体、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做好整体规划,力争“十四五”时期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列。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全力构建“3+4+N”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加快建设进程,按照“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设立管理机构,实施“三化三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构套合,尽快建立健全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23年 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举行
2023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商祖王亥拜谒大典在华商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华商代表礼拜华商始祖,传承商业文明,共谋发展宏图。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承办。本届节会的主题是:“天下华商 同根同源”,突出“一节一会一展”,“一节”即举办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商祖王亥拜谒大典,“一会”即举行第九届国际华商投资(商丘)大会,“一展”即举办殷商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展、首届“殷商之源·大美商丘”中国古城主题摄影展等系列展。
整理: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胡绪全
讲述沧桑巨变 点赞改革开放
本报融媒体记者 司鹤欣在中国改革开放45年的浪潮中,商丘这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的城市不断奋力奔跑、追梦前行,跑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速度,提升了百姓获得感,塑造了天蓝地绿好环境,成就了文明新气象……“星光不问赶路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为此,我们请来7位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商丘人,谈谈他们眼中商丘在这个激荡大时代中的点滴变化。40后骑行者王保全 用车轮丈量城市之美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今年75岁的王保全是商丘市夕阳红骑游协会会长,也是一名资深骑行者。今年5月至7月,他带领商丘市夕阳红骑游协会的4名骑友,经过两个月的骑行,完成了“世界屋脊圆梦之旅”。对于他来说,骑行既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20年的骑行生涯,王保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祖国的山河之美和家乡商丘的沧桑巨变。可以说对于商丘各县(市、区)的道路,王保全都了如指掌。同时,让他们感觉最舒心的是,商丘城乡的道路也是越来越好,他和骑友们在骑行中感到越来越快乐。“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和城乡发展,我有深刻的体会,道路这方面,我感觉好得太多了。我年轻时候骑自行车没敢出过远门,那时候的道路都是坑,退休后我出门骑车,不管走哪条道路都有很大变化,路面变宽了,变平了。”王保全对记者说。说起变化,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说实话,现在这个城乡卫生、空气、环境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街道尘土很多,穿一件干净的衣服出去回来就是满身灰尘。现在别说商丘市的道路上没土气,就是乡村的道路也都是小水泥路,一尘不染,骑行在上面,有一种舒服感。而且,环境也让人赏心悦目,农村有广场,有村内公园,有小河,蓝天白云下,骑行在农村,好像是行走在一幅美好的画卷里……”有一句网络流行语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正好应了在王保全带领的老年骑游队的老人们的心声,他们骑游协会会员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87岁。这些年里,他们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南三亚,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到渤海湾,踏遍祖国的山水,收获了快乐与健康。骑友们表示,不仅仅商丘变化大,而是全国各地变化都很大,都在一天天变好。“说实话,我就是感到自己生在商丘确实没有遗憾,商丘确实是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如今,日月湖景区、古城景区、汉梁文化景区等,都在越来越好,我们感觉越来越幸福。”王保全说。50后“商丘好人”胡新华 见证道北的沧桑巨变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成绍峰 道北,一个让很多商丘人留下记忆与回味的地方。道北,是陇海铁路以北梁园区旧城区的俗称。今年72岁的胡新华,从小在商丘市道北长大,在道北上小学、初中、高中、电大,毕业后干过厨师、当过干部。2012年,他从市政协退休,退休后参加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任救援队党支部书记,曾获“商丘好人”称号。日月如梭,沧海桑田,改革开放40年,让商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有百年繁华的老道北区域也迎来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般的巨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如今工业发达,农业兴旺,商贸物流通达国内乃至世界各地,一座崭新的省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已经形成,让胡新华和他们那些“老道北们”目不暇接,欣喜不已。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虽然商丘市的行政中心已移至道南,但道北仍是商丘市的经济、文化中心。胡新华回忆说,当时道北最繁华的地方是人民路,那里有百货大楼、放映厅、市场街,南头是跃进塔、票房后,那是全市人民逛街的地方。机引农具厂、铸造厂、印机厂、烟厂等全市的工厂都集中在道北。“那时候道北最宽的路是人民路,也是最繁华的地方。现在一个个新建成的小区,设置齐全,不仅宽阔明亮,而且电梯、燃气、暖气、宽带样样齐全,小区内绿化、硬化、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学校、医院、饭店、幼儿园就在附近,极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胡新华深有感触地说。闲暇之余,胡新华经常开车带上三五个好朋到道北田园小区、康城小区和高铁新城小区走一走、看一看,访问一下当年的街坊老友,感受一下道北新城区的喜庆氛围。“45年来,不光商丘道北,商丘城乡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商丘各个乡镇新农村广场、公园齐全,新农舍鳞次栉比,生活和城里相媲美,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结出的累累硕果。”胡新华欣喜地对记者说。60后商丘市中小微企业联合会会长张久超 乘改革开放东风加油干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 坤在四十五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企业家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四十五年前,他们怀揣着一往无前、拼搏奋进的精神,以“拓荒者”的姿态勇立时代潮头,开启创业之路,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商丘市中小微企业联合会会长、商丘市久超粮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久超是一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张久超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他创办的公司,综合实力在行业内排名全国前三,产品畅销国内外。同时,张久超热心公益,多年来已捐出善款300余万元,他也被评为“河南好人”。“不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也做不出现在的成就。现在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阶段,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加油干。”12月19日,张久超告诉记者。1965年,张久超出生于宁陵县柳河镇宋庄村。“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那时候正上初中,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切身感觉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干劲非常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久超说。1984年,张久超从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粮食食品机械专业毕业。大学期间,张久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熟练掌握了粮食机械的安装与维修技术。毕业后,张久超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组建了豫东面粉机械安装队。“我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积累了一大批客户。可以说,睢县、宁陵、民权等几个县的面粉厂的设备,全部是我们安装的。”张久超说。1993年,民权农场面粉厂经营不善,持续亏损。了解到张久超的技术后,聘请他为技术厂长。在张久超的努力下,很快,工厂扭亏为盈。1996年,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强。张久超注册了商丘市久超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粮油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等各项业务有序开展。目前,该公司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拥有4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产品场频畅销国内外,在欧洲及东南亚都有客户,年产值数千万元。“政策越来越好,我相信企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不负重托,担负起应有的企业责任。”张久超说。70后技术人员张自鑫 信息通信业飞速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鲁 超说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家住示范区的张自鑫感触颇深:“儿时,通信基本靠‘吼’。”张自鑫生于1975年,在他的记忆中,老家梁园区刘口镇西刘村连电都没有,更别提通信了。“如果真要与外地亲友联系的话,只有通过邮件。但8分钱一张的邮票,在改革开放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自鑫说。张自鑫表示,对于70后来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感受非常强烈,“许多70后有计划经济的记忆,以及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亲身体验。”“我小时候,粮票还在用,这就是计划经济的缩影。”张自鑫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在豫东平原上,众多商丘人的生活也迎来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物资充足了,衣食住行都不发愁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张自鑫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电话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件稀罕物件。除了为数不多的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普通百姓家中都没有装电话。如今,张自鑫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商丘分公司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他说,自从参加工作之后,他见证了中国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1994年,传呼机还是一般上班族难以拥有的奢侈品。”他说,自己在1998年进入到当时的商丘联通公司工作,而彼时作为中国第二家移动通信企业才刚开始“建网”。在此之前,商丘人能用的移动通信工具只有90号码开头的“大哥大”,使用的还是模拟信号,并非数字通信技术。“2000年前后,中国联通的130号段投入使用。市民可以自主选择手机号码了。”张自鑫回忆说,也正是自2000年开始,手机逐渐成为百姓的通信工具。“那时候的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但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实现了之前不可想象的进步。”张自鑫说,随着CDMA手机的出现,在语音通话和短信收发之外,手机开始真正实现了数据传输,也可以说,这是最早的2G通信技术出现了。他说,随着国家对于通信的布局,CDMA业务被从当时的联通整体剥离出来,划入了新成立的中国电信。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选择的通信运营商更多了,也更方便了。“数据通信的出现,开始对手机技术带来新变化。”张自鑫说,当手机可以传输数据的时候,屏幕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了,虽然当时还没有出现智能手机,但已经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带来一些新功能了。3G的出现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飞速提升,这才有智能手机出现。张自鑫说,3G通信技术出现时,难以相信不久就有了速度更快的4G,“3G出现大概两三年后,就有了4G。然后,又过了两三年,5G就出现了。”“儿时,还只能贴邮票寄信件的时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视频聊天、看电视剧、看电影。”张自鑫回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是惠及到千家万户,影响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少年时,曾说实现现代化,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现在,不但人人都有电话,而且还可以享受到超越很多发达国家的5G高速网络通信。相信,未来中国人民的通信方式将领先全世界,让每一位中国人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享受到美好生活。”80后工厂老板蒋芳义 昔日打工仔变身工厂老板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以前我是一个工地工人,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工厂,产品远销十余个国家,这都要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要不然,我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怎能有机会取得这样的成绩。”12月20日,记者联系上虞城县稍岗镇包庄村村民、虞城县恒扬工量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蒋芳义时,刚刚结束了忙碌工作的他,正准备和妻子冯红梅一起吃饭,谈及这些年的发展,他感慨不已。蒋芳义出生于1987年。16岁时,他初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便选择了到工地打工。说起那时候的日子,蒋芳义感叹:“夏天一身汗,冬天冻得打哆嗦,真是太苦了。”他意识到,要想有更好的生活,必须学一门技术。在外漂泊了一年多之后,听闻老家的一家钢卷尺厂正在招工,他便回到了稍岗镇,学习组装钢卷尺。由于勤奋好学、认真努力,他很快便掌握了这门技术,成为技术全面的工人。2007年,他和邻村姑娘冯红梅经人介绍认识,很快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相继生下了女儿、儿子。“我岳父家是开钢卷尺厂的,看着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周围的钢卷尺厂也越来越多,我也有了独自开厂的想法。尤其是孩子出生后,我肩上的担子更重,想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蒋芳义告诉记者,2010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恒扬工量具有限公司开业了。刚开始,夫妻俩资金有限,只利用家里的院子搭了一个简易房,购买了一台注塑机,专门生产钢卷尺外壳。夫妻俩没日没夜埋头苦干,再加上为人诚实,订单慢慢增多,二人便聘用了两名工人,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然而,创业并非易事,蒋芳义和妻子经历了种种困难,包括资金紧张、技术瓶颈、市场竞争等。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经过几年的努力,蒋芳义的小作坊逐渐发展壮大,目前面积已经增加到七八百平方米,工人也增加到20多个。他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欢迎,还出口到中东、非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0月份,他去了卢旺达考察市场,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已经可以和外商用英语简单交流,并发展了一批目标客户。蒋芳义告诉记者,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夫妻俩的努力,还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他说,虞城县是我国卷尺产业的发源地,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在稍岗镇,更是形成了钢卷尺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完善的产业链。“一把钢卷尺需要用到外壳、尺条、尺簧、钉勾、挂绳等十来个部件,我们在镇上就可以全部买到,而且附近的村民都有技术,招工很容易。”蒋芳义说。同时,他也感谢国家的政策为他提供了机会。他说:“如果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我可能还是普通的流水线上的工人。现在,我不仅有了自己的工厂,还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90后服装店老板宋伟雨 衣着从“穿得暖”到“要时尚”
本报融媒体记者 宋云层今年31岁的宋伟雨是个90后姑娘,从小生活在睢阳区农村的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在郑州一家公司工作了几年,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去年,她决定回到家乡商丘自己创业,经营一家服装店。“小时候,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记忆中,小时候家人很少给我买新衣服。”宋伟雨说,好在妈妈手巧,家里有台缝纫机,很多衣服都是妈妈手工做的,一件衣服都是她穿过给妹妹穿,妹妹穿过以后还舍不得扔,再送给亲戚、邻居家的小孩穿,一件衣服能穿大几个孩子。在宋伟雨的记忆中,长辈的衣服大多没什么款式,颜色几乎都是黑白灰。上世纪90年代末,服装店多了起来,各种新潮服装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在西装与休闲衫唱主流的同时,文化衫、T恤衫、蝙蝠衫、踩蹬裤、直筒裤、牛筋裤、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超短裙、迷你裙……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服装纷至沓来。宋伟雨告诉记者,每次打开衣柜,她的妈妈总忍不住唠叨:“衣服真多,家里的衣柜都放不下了,你这些衣服,买回来都没穿过。”的确,在她的衣柜里,挂满了T恤、衬衫、夹克衫、九分裤、羽绒服、运动服等各类服装,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颜色从深到浅,长度从短到长,应有尽有,再加上鞋子、帽子、丝巾等,衣柜里都放不下。“现在穿衣服,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品质。30年前,走在大街上大家都穿得一样也无所谓,可是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所以我现在进货,不仅要把好质量关,还要看版型设计,有品质、有品位的衣服更受爱美女性的欢迎。”宋伟雨笑着说。宋伟雨坦言,如今各个品牌专卖店、加盟店、服装专营店都进驻商场,服装材质、款式、风格种类不断被细化,出现了正装、晚装、礼服、唐装、休闲装、运动装、家居服等若干门类。复古风、萝莉风、职业风、民族风、日韩风等各类风格服装出现在橱窗里。市民开始在穿衣打扮上更加注重品位,每月服装支出成了家庭支出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世界的不断丰足,人们对穿着的要求似乎不再执拗地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时尚的定义更没了绝对的界限,穿着更成为体现自身气质、品位和态度的一种表现。“如今很多人买衣服,都是往比自己本身年龄小一二十岁的风格去寻。即使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喜欢买年轻人流行的服饰,只要自己高兴,自己觉得美,怎样穿都不为过。”宋伟雨说。宋伟雨告诉记者,自从她经营服装店以后,对服饰的变化有所思索,其实最简单的衣食住行,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市民的着装风格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色彩由单调趋于斑斓,而隐于背后的,是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变化。00后铁路货运员李馨桐:不断学习 紧跟时代步伐
本报融媒体记者 司鹤欣 12月20日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在纵横7.69万平方米的民权铁路货场,货运员李馨桐穿着厚重的大衣,手持巡检仪,安放防护信号牌,认真检查作业防溜,开启了她一天的作业任务。民权车站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境内,属于二等客货运站,隶属于商丘站管辖,主要办理整车、快运和集装箱到发业务。发送主要是粮食、板材、制冷机械设备等,到达以化肥、粮食为主。今年1月至11月,车站装卸车近万辆,到发货物50多万吨。李馨桐出生于2000年。2022年10月,她顺利通过校招进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商丘车站工作,并于今年2月被分配到民权铁路货场担任外勤货运员。铁路货运员负责管理和运输货物,肩负着保障社会物资的运输和供应的重要职能。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民权车站按照以往“老带新”的传统,为李馨桐这一批大学生都配备了一对一帮教的“师父”,并签定师徒合同,按照合同内容进行详细的言传身教。经过半年多的培训,今年8月,她顺利“出师”开始独立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铁路货运员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需要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进行工作,有时候还需要面对长时间的工作班次和紧张的任务压力。此外,货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危险,如装卸货物、操作重型机械等,稍有不慎就可能换来“血的教训”。“当时接受培训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项非常细致的规章制度,比如在现场工作时经常要横越线路,要‘一站二看三确认’才能通过,同时要‘手比眼看口呼’,否则就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故。”李馨桐说。外勤货运员主要是货场内的一些现场工作,检查货物的装载加固状态,监装、监卸等,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要顶风冒雪进行,不能耽误货物的接收、发送。“当天的装车作业结束后,我们还会去营业室整理材料、填写台账、上传视频到系统等。就是这种流程上的标准、规范,保障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我始终提醒自己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始终坚持规范化和安全化作业。”李馨桐说。回顾商丘铁路运输发展史:1915年,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商丘正式进入铁路时代;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贯通,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十字”交会,正式奠定了商丘市铁路枢纽城市的地位;2022年,商丘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凭借交通区位优势,商丘市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2022年,首班“中欧班列”(民权)暨公铁联运开行。为了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多式联运,民权铁路货场也进行了改造升级。相应地,李馨桐等货运员的工作也增加了新的内容。近期,她到商丘货场进行了短期学习,工作内容由过去的整车、散货等,增加了集装箱相关业务。“回望中国铁路百年历史,近十年无疑是发展迅速的十年。作为一名从事技能岗位的铁路职工,我觉得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采访的最后,李馨桐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
产品升级拓展新市场 转型发展实现高质量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荣誉榜2006年,福润家水饺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2007年,福润家汤圆、水饺被评为“河南名牌产品”2007年、2008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商丘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008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2007年度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南省扶贫重点企业”2010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福润家”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包装班被商丘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2012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获得河南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商丘市“2008—2012年金秋助学先进单位”2013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福润家粽子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2014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2016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商丘市民营经济领军型企业”2017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现代农业100强企业”2019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省级诚信企业”称号2020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商丘市“智能化车间”2022年,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纵观当前市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一家大型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在传统品类中保持着稳步增长,2023年销售额预计突破6亿元。在如此“内卷”的2023年,企业业绩依然保持上涨态势,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岁末年尾,记者走进该公司,探寻其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模式,目前正从三个方面进行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耀文语气坚定地说。2022年以来,该公司开始走转型之路,一是企业战略转型,从传统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二是生产转型,从设备、技术、人才多方面更新升级;三是销售渠道转型,从线下销售向平台直供转变。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资产总值3.53亿元,现有员工600多人,是全国知名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该公司主营速冻米面制品(速冻汤圆、速冻水饺、粽子)、调理肉食品、速冻中式面点食品、速冻蔬菜产品、速冻休闲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占地面积120余亩,下辖3个加工车间,12条现代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10万吨,现拥有“福润家”“甄粮记”“顺福”3个品牌系列、300多个单品,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目前,该公司拥有600多家经销商,已连续举办19届经销商客户答谢会,很多经销商与公司合作15年以上,真正做到了“一家人”“共成长”。转型发展,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面对近几年很火的线上销售渠道,该公司认真研究,谨慎进入,对拇指生煎、淄博小饼、开口笑小龙虾锅贴等网红产品,不盲目跟风,在进行传统产品品质提升的同时,开发更多具有长久市场生命力的新品,领跑新赛道。“时代在发展,企业就要应势而动,有人说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但是我们不这样认为,企业面对市场要‘向死而生’,蹚出一条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新路子。”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继杰说,转型之路就是发展之路、跨越之路。面对业内传统速冻食品的唱衰观点,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仍然能够实现销售逆势增长,缘于其对速冻食品如水饺、汤圆等清晰的定位以及不断地升级。该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市场对高品质、健康类产品的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产品升级、产品迭代更是大势所趋。因此,该公司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遵照“做优质健康食品,还国人轻松多彩生活”的企业使命,以绿色生态原料,还原食材本来的味道。在产品升级的同时,该公司还引入了全新的Ⅵ系统,将原来3个圆的标志升级为现在的“笑脸”形状。记者看到,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的新标志整体图案像一个碗,标志着该企业的属性是食品行业,下面黄色的箭头像一个微笑,寓意让客户和消费者满意。与此同时,公司的宣传标语也统一为“爱上家的味道”,突出产品的家常味,也表明这是做给家人吃的美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质量,实行农产品采购订单化管理,始终坚守“生产优质生态食品,还国人轻松多彩生活”的经营理念,坚持做绿色健康食品,抓牢产品质量关,在速冻食品行业不断开拓创新,先后获取5项国家专利,并参与了3项速冻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此外,该公司产品分别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优质产品”。在该公司的销售渠道中,商超是主要渠道,但这个销售渠道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因此,该公司积极开拓新销售渠道,而餐饮行业就是重点之一。目前,该公司正在联合一些大型餐饮连锁机构进行共同研发,从而让产品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为更好地符合餐饮行业的需求,该公司对原有的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已推出多款适合C端销售的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硬件设施,在转型发展中练好“内功”。2022年以来,根据市场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该公司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投入1000多万元,在升级传统食品的同时,重点发展中式面点产品,相继推出手工大包子、机制大包子、薄皮包子、发面小笼包、灌汤包、红豆卷等一系列适合餐饮行业的面点食品,获得市场和消费者一致好评。河南省福润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并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单位”“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重点企业”“商丘市民营企业领军型企业”“商丘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商丘市捐资助学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公司正在申报河南省第二批专精特新企业。“企业发展要抢占市场先机,我们坚持传统渠道求‘稳’、拓展新渠道求‘进’,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寻找新形势下的发展之道。2023年,公司基本实现销售增长25%的目标,重点培育中式面点食品,成为公司除传统米面食品之后的另一个增长曲线。我们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销售额翻一番,达10亿元以上。”张耀文表示,福润人秉承“务实、责任、专注、共赢、利他、守信”的企业精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和福利,尽其所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天工人巧日争新
——商丘市四高创新发展之路纪实通讯员 丁 松 李建业 张保国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位于华商之都、殷商之源的豫东商丘。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活力与魅力兼具,古韵与今风并存。在这片底蕴厚重、人杰地灵的热土上,历史悠久的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市四高),自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正在持续擦亮“特色名校”这块金字招牌,为推动商丘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默默发力。市四高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体育、艺术、俄语等专业教育为特色的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拥有30年体育、艺术特色办学经验。近16年来,俄语教学特色闪耀。学校现位于商丘市长江东路,有在编教职工369人,占地114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现有99个教学班,5400多名在校学生,标准化教学楼、综合性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等先进的专业教学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首批河南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河南省俄语教育特色学校”“郑州一中卫星联校合作示范校”“商丘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商丘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商丘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商丘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商丘市体育艺术特色高中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彰显出市四高特色办学的实践与成就,使其成为商丘市高中教育独树一帜的金色招牌。A 党建引领:助推培根铸魂市四高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强党建、高质发展、推进改革、坚守底线”的总体思路,紧扣学校实际,采取有力举措,不断夯实创建“五星”支部工作基础。突出“用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聚焦“以标准化建设强基础,以品牌化建设强特色”两个方面,打牢基层基础,优化政治生态。领导班子成员持续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对标先进找差距,鼓足干劲立新功,围绕任务想办法,在工作中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校党委为学校办学谋出路、想办法、找途径、创特色,营造出风清气正、比学赶帮超的学风教风,提升了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稳中求进保驾护航。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思政教育、带头上讲台讲思政课,明确了新时代党对思政教师的“六个方面”要求,把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的必要目标,全力培育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开展班主任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学校每年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帮助班主任提升工作能力。班主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引领者,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因此,一方面,学校开设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道德、业务引领课程,帮助班主任准确认识自我、认清职业定位、完善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学校给予他们人际沟通方面的具体指导,使之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网。密切家校合作,充分利用家校合力促学生健康发展。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交流会,为家长提供科学育人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助力家长科学、艺术地教育孩子,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发挥校园主阵地功能作用,弘扬新时代正气。通过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征文和读书日交流会、师生书画作品展、远足研学、志愿服务、主题团队会、师生朗诵比赛、红歌传唱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理解责任与担当,鼓舞学生奋勇拼搏、笃行不怠。B 特色之光:点亮学生梦想市四高致力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团队之间、人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荣,不断建设和完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对师生生命的呵护、人性的关照和精神的关怀。近年来,学校精心谋划、科学管理,打造了一套育人的特色方案,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适合自身特长的教育。学校紧紧围绕睢阳区委“1234N”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在“精准办学、多元发展、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党建引领、德育铸魂”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通过“俄语凸显、艺体竞芳、卫星教学、高效课堂”四驱并行,努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追求。在这里,讲真善致美,培育师生美好心灵;求知行合一,培育师生美言美行;致各美其美,培育踔厉奋发青年;师生携手,共谋特色成长之路。C 国际视野:凸显办学特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校坚守“办规范加特色教育,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理念,以国际视野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倾力打造外语教学特色,不仅加强英语教学管理,而且为部分学困生找到了外语学习成功的新钥匙——小语种教学。学校重点加强了与俄罗斯部分高校的对接交流,凸显俄语教学特色。十数载寒暑实践,市四高把俄语特色教学做精做强,已成为全省俄语教育的一面旗帜。200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办俄语班,经过16年的发展,现有俄语专业教师18名,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12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俄罗斯留学至少一年,打造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目前俄语生在校规模已经达到22个班级,学生人数1500余人。俄语教育规模和水平在河南省遥遥领先。16年来,该校为国内外高校输送了大批俄语优秀生源。目前,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建筑设计大学、巴普洛夫医科大学等许多俄罗斯名校都有该校留学生。2022年,该校刘康同学以俄语单科148分的成绩位居全省俄语类考生第一名,顺利考入河南师范大学。该校的俄语特色教学为初中英语不好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成才的新路,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多年来,济源高级中学、新蔡县今是清华园高级中学、许昌金鼎高级中学、开封十中等十多所学校先后到校学习交流俄语教学和常规管理的经验。D 艺体竞芳:续写四高辉煌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艺体教育是市四高的传统特色,经过近30年的坚持与发展,已成为市四高教育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在“诚信、博学、求新、明智”校训的指引下,该校为学生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艺体教育选择。既开设美术班,也增加艺体专业课,还通过艺体社团,发掘学生特长,促进专业成长。学校成立了书法社、体育社、校园乐队、合唱团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体社团组织,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第四节课开展活动。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管理,优先改善活动场所,保证活动时间,明确指导教师,做到了人员、场所、时间、经费“四保障”。有了艺体学生的特长加持,学校承办了商丘市第36届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活动公益展、商丘市教师合唱团展演等活动,举办了“永远跟党走”音乐汇演、迎“七·一”师生书画展览、商丘古城广场文艺演出、特色教育成果展演、庆元旦师生联欢会、迎新生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和提升专业技能的发展平台,让学生在创造美、表现美的“激情岁月”中找到成功的自信与快乐。激情飞扬的“四十华里远足”以及“跃动青春绽放国色——最美大课间”活动、典雅隽永的诗歌诵读、成人礼仪式等早已成为市四高艺术体育特色教育的品牌活动。多彩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使莘莘学子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学生们不仅在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也同样光彩夺目。学校的体音美专业课除了配备专业课教师系统授课外,还依托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展延伸学生的课内外体验。市四高一书书法社成立于2007年9月,李建华、李产良两名专业书法指导教师均毕业于知名高校,有深厚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开设了书法文化常识、历代碑帖作品赏析、楷书隶书临摹和创作等课程。近十年,不少书法专业考生升入了心仪的大学。美术专业课采取专业分科教学模式,既尊重学生的学情,又能发挥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专长。美术专业课共开设素描、速写、色彩三科,师资力量20余人,能充分满足美术教学各科需求。学校每年都安排美术专业教师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以教师书画展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起到积极正向的引领作用。同时,学校还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郊区或校园内进行写生教学活动、开展实践研学;还曾有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赴太行山郭亮村、巩义市等地外出写生。大自然中的秀美风景、展览馆中的名家画作、教师的亲自指点,都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专业课的学习也事半功倍。学校的音乐专业有声乐、器乐、民族舞三大类。学校建有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排练厅等专业配套设施,购置钢琴五架。除了本校专业教师的授课,学校还延请高校专家到校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比赛,内外联动,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学校的艺体特色教学让众多学子实现了大学梦,为更多家庭带来了希望。学校真正成为青年学子厚德笃学、成长成才的摇篮。美术社团成员史新骥、陈凡等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韩月乔、刘高品等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音乐社团成员石天赐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曹开泉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何琳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另有1000余人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其他艺术院校;体育社团成员何才源考入上海体育学院,秦永威考入武汉体育学院,王丹萍考入西安体育学院,袁嘉考入沈阳体育学院,翟国芳考入河南大学,楼亚欣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学校优秀毕业生刘珂珂荣获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声乐器乐大赛一等奖。E 卫星教学:打造双师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郑州一中是我省普通高中教育龙头学校,拥有我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共享郑州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市四高在2010年加盟了郑州一中卫星教学,市四高卫星班与郑州一中教学班实现同步教学,即同教材、同教辅、同教师、同考练、同作息,全力打造优质精品课堂教学。该校卫星班学子共享郑州一中优质资源的同时,最优秀学生经过选拔可以到郑州一中学习深造。F 高效课堂:创新成就梦想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学校致力于“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6”是一节课的六个环节,依次是导(导入新课)、思(自读深思)、议(小组合作学习)、展(激情展示)、评(精评精讲)、结(课堂小结),“1”是指这一节课对应的一节限时练,是独立的一节课。“6+1”教学模式体现了“五个要让”: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6+1”教学模式目的是解放老师,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有难度的知识让学生先讨论、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评的目的。启动日语小语种试点教学。在“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基础和需求各异的现状,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的前提下,又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日语小语种试点教学改革工作,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外语成绩,提振学生的升学信心。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评价方式和升学渠道,培养学生专业特长,实现多元优质发展,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拓展专业课程设置。只有专业课程发展多样化,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30多年来,经过不懈的专业探索,学校的素描、速写、色彩、书法、声乐、钢琴、篮球、田径等专业特色教学已成为睢阳区高中阶段教育的优秀代表。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宽上述艺体特长专业的培养范围,以优势专业为引领,充分带动艺体其他小项的发展,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指合拢出重拳”的艺体特长集聚优势。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对接,在继续引进艺体高层次、高水平专业教师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在职艺体专业教师的培训。构筑学校发展的“黄金支点”,走联合办学结盟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学校加入了商开一体化高中学校发展联盟,计划和联盟内的多所学校在校园文化、教学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研修、师生交流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实现联盟校间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更加坚定特色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下一步,学校还要与国内其他艺体专业突出的学校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争取得到国内外大学的专业支撑,定向培养优秀学生,推动联盟教育多边形合作机制创新发展,成为国内重点名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探索精品化教育教学模式,架设学生成长的“立交桥”。特色发展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哲学。学校根据“3+1+2”新高考改革选科模式,加上初中生源不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计划采取精品化教学,既有利于发挥班级授课优势,又能兼顾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既方便教师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又能充分保证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结合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首先是老师教学生,其次是学生教学生,最后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真正地关注每一名学生,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各展其长。该校校长苗军表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展之途,砥砺前行。市四高将全面贯彻‘以文化人,美育育人,以生为本,以爱育人’的文化理念,努力提升办学条件,多维度创建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在传承发展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打造市四高新特色,使市四高真正成为商丘市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商丘市立医院:
凝心聚力 擘画便民就医新蓝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 博 通讯员 钟 敏
商丘市立医院是国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的一所公立医疗机构,2006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该院位于归德南路与迎宾路交叉口,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优势明显,总规划编制床位1400张。近年来,该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廉政建设,改进服务举措,为便民就医指引了新方向,擘画了新蓝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再深化一直以来,商丘市立医院把加强学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以评促建、开门问策、认清差距、找准方向,着力打造以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全面增强临床诊疗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经过不懈努力,该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今年顺利建设完成,并通过了评审,实现了救治能力全面提升。6月1日,市卫健委批复该院增挂“商丘市脑科医院”牌子。脑科医院融合了卒中病区、神经介入病区、神经心理病区、神经康复病区、神经重症病区、神经电生理、中医脑病、脑血管病健康管理等,形成了“院有特色、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显著优势,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该院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联合建立教授工作站,涵盖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甲乳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临床专业,通过学科带头人技术创新,提升了医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该院通过申报省、市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打造了一批学术堡垒,肝病学、感染性疾病学、重症医学(感染重症医学)为我市医学重点学科;显微外科学、普通外科学(胃肠外科学)为我市医学培育学科。今年以来,该院申报了“2023年度商丘市市级科技攻关指导性计划项目”,并成功立项5个项目;“2023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并成功立项;获得商丘市科学技术普及成果奖2项。该院还成为市艾滋病质控中心、市肝病诊疗中心和市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试点单位,负责全市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治疗工作。廉洁教育树正气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夯实党风廉政根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市立医院以清廉医院建设为契机,探索廉洁文化建设新模式,拓宽廉洁教育新阵地,通过党建、文化、制度、监督等,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致力打造政治生态好、廉洁状况好、医德医风好、群众评价好、发展势头好的清廉医院。党建引廉。该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以案促改”专题教育,做到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一体推进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努力打造党风清廉、行风清新、医风清洁、作风清朗的清廉医院。通过清廉医院建设,建成医院纠正不正之风长效机制,杜绝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文化育廉。“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5月27日,该院组织开展了“树清廉家风 创清廉家庭”系列家庭廉育活动,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将廉洁自律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职工和他们的家长。该院巧用多样化的宣传工具,把清廉教育融入日常医疗业务工作,依托活动、会议、培训等载体,推动廉洁行医思想入脑入心,增强职工“免疫力”。制度固廉。该院立足于建立提前防范、主动防范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现有制度的梳理、健全完善,对陈旧过时、不适合的制度及时废除,影响工作开展的制度及时修订和完善,真正做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有工作标准,都有可操作的制度;通过党课、医德医风培训会、中层会、科室晨会等形式传达廉洁从业要求,通过设置廉政文化长廊、张贴警示标语等形式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浓厚氛围,提升患者满意度。10月26日,该院心胸外科一名肺结节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前,患者家属找到该科主任徐永刚,硬是把1000元红包塞给了他。术后第二天一早,徐永刚带领医护人员查房时,将红包送还给了患者家属,并表达了真诚的祝福。患者及其家属深受感动,夸赞该院医务人员医风高尚。退还红包仅仅是该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的一个缩影。在清廉医院建设助推下,该院党组织和医务人员廉洁从医、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被持续激发,为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便民服务多举措健康是人民永恒的追求,改善就医体验没有止境。市立医院推出多项便民服务,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该院全面落实多学科会诊,先后建立了多支MDT团队,针对疑难危重患者组织院内讨论及多学科会诊;远程医疗一站式服务,远程会诊中心与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联系,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效用;推进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继续向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延伸与覆盖,实现上级医院—商丘市立医院—基层医联体三方远程医疗模式。“在医院就诊时,时常因为对道路不熟悉而不知去哪里就医。”患者刘先生说。为解决这一常见难题,该院在楼宇大厅等醒目处设置标识,为患者提供就诊区域建设平面图、科室分布图。为帮助患者快速准确就诊,上线了院内智能导航服务,患者通过手机导航就可精准找到诊室、病房、辅助检查科室等院内各区域。近年来,该院以便民服务为出发点,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积极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建档、挂号、诊间结算、取药、报告打印及购药等就医全流程应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推广医保移动支付和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应用,通过微信群、现场培训、志愿者与候诊群众“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教学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该院围绕“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服务举措,优化看病就医流程,开通多种支付方式,推进诊间支付;在我市率先开展病区结算服务,将出院办理窗口前移至各病区,不出科便可享受一站式出院结算服务,整个结算过程不超过3分钟,及时、便捷、高效。该院通过微信公众号病案通等平台开通病案复印预约功能,实现了出院病案复印申请、费用支付、预约自提、快速邮递、进度查询等,不断优化病历复印流程。对一些特殊的急需病历复印的情况,如司法鉴定、上级会诊转诊等,启动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让群众少跑腿。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商丘市立医院通过强化学科建设、建设清廉医院、改进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让患者就诊更有获得感。该院将以患者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持续提升救治服务能力,凝心聚力,为医疗事业擘画便民就医新蓝图。商丘市中医院
悬壶济世扬国粹 中医传承满眼春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 博 通讯员 贾红霞
商丘市中医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前身是商丘专区人民医院门诊部,1961年改为商丘地区专直干部公费医疗门诊部,1976年4月改为商丘市中医院,1984年6月改为商丘地区中医院,商丘撤地建市后改为商丘市中医院。从狭小的医疗服务空间,到宽敞明亮的医院大楼;从相对单一的服务科室,到门类齐全的全科诊室;从传统治疗服务到数字化医疗技术支持,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该院实现了质和量的跨越发展。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该院坚持“中医有优势,西医有实力,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战略,弘扬国粹、传承中医药文化,声名远播、成绩斐然。党旗引领 双向提升商丘市中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党建业务互促融合上不断改革创新,力促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聚合,让党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党建“指挥棒”作用。“我们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建设有温度的医院,实现优质服务与医疗质量双提升建设。”商丘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雷说,市中医院党委将“双提升”工作作为大力推动医疗优质服务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科室要突出重点、协同推动、全面展开。今年年初,商丘市中医院召开“优质服务和医疗质量双提升”活动启动会,按照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医疗服务”主题活动,从思想和行动上达到了“三个转变”和“三个提升”的目标要求。“一进医院就看到了导诊台,有啥不懂的直接咨询,很方便!”“病区配有床头餐桌、手机充电器、针线包,医院考虑得真周到!”导诊台前移、细心的服务都是该院“质量第一、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宗旨的体现。优质的服务不仅体现在护理工作上,还有门诊、医技、窗口科室。该院通过开展“以患者需求出发、打造有温度医院”主题活动,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采取优化诊疗布局流程、改善便民服务设施、推进预约诊疗、改善急诊服务、保护患者隐私、为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等措施,持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仁术尚道 开拓未来想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以学科建设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是一条必经之路。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该院学科建设百花齐放,在全市医疗机构中领跑领先,医疗技术整体水平位居前列。该院以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完成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预防为中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并依托省医优势资源平台,通过医共体工作的不断推进,合理整合资源,达到了院前、院中、院后诊疗救治的无缝衔接。11月2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2023年心血管健康大会上,商丘市中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这标志着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体系、软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质量标准、救治能力等各项指标和数据均达到国家级标准。作为“省级重点专科”,商丘市中医院肛肠科通过了“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验收,经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复同意,商丘市中医院增挂“商丘市肛肠医院”牌子;针灸科通过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验收,张八卦李氏外科、葛氏中医内科学术流派获得“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荣誉称号。在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商丘市市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授牌工作会议上,商丘市中医院妇产科、中医儿科、肾病透析科、康复科被授予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肺病科、医学检验科被授予市级医学培育学科。王雷表示,学科建设是医院规划的重中之重,强大的学科是立院之基,是医院品牌地位和群众信赖的基础,还是医院医疗质量、业务管理的基本抓手。该院现拥有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个、培育单位1个,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3个,商丘市医学重点学科4个、医学培育学科2个,商丘市知名中医专科6个,商丘市诊疗中心6个,商丘市中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学科建设数量在商丘地区名列前茅,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医疗服务。弘扬国粹 根系大地步入商丘市中医院国医堂,木质饰面、传统中式意味的摆件装饰,让人感受到了中医传统文化营造出的和谐、宁静、舒适的氛围,彰显了该院以传承和弘扬伊尹中医药文化为己任,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今年以来,该院召开2023年纪念伊尹诞辰暨商丘市伊尹文化研讨会,举行清明节伊尹祭拜活动,传承、弘扬和发展伊尹文化。积极发挥省级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游活动5期,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企业12次。在市区开展“回报社会 护佑健康”、健康小木屋义诊等活动100余次,用特色中医技术为群众诊疗,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和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提升了群众“治未病”理念;开展“让读书成为习惯,创建学习型医院”主题读书竞赛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获得了“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第三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河南省健康单位”“全市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商丘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中医需要“守正创新”,如何在传承中医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王雷道出了其中的关键——人才。“有了名医,才能形成名科,有了名科,才能打造一个名院。”王雷表示,中医讲究传承,师带徒是中医药学传承中最经典的方式。该院采取刚柔并济的战略,对标国内领先医院与学科,柔性引进名家,与院内的专家形成名医团队,通过团队带、带团队,帮助年轻医师快速成长。今年以来,该院推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内高校校园双选会,积极参加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引进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人才。按照中医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计划,该院完成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学校238名医疗医技专业学生实习工作,接收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学校387名实习生、见习生来院实习和见习。作为河南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该院积极为全市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疾病的人才,推动临床中西医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以柔性引进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医院学科带头人、专家来院坐诊、手术、查房,医院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荣获了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西学中培训经验推广单位,并与南阳理工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签约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继往开来 谱绘新篇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新旧更替奔流不息,商丘市中医院迎着改革的浪潮,汇聚力量、乘风破浪、改革进取、勇立潮头、上下联动,不断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使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科学研究等各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今年以来,商丘市中医院获批了“中医脑健康与认知障碍防治试点单位”,入选第二批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在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关于河南省呼吸疾病诊疗装备与特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1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批复》的通知中,由该院申报的“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道肿瘤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填补了该院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的空白,在科研平台建设领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值得祝贺的是,在今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中,有49家医院获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项目名列其中,输出医院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医院为商丘市中医院,以5年为周期,助力商丘市中医院儿科、呼吸病、心脑血管病及相关疑难病症、急危重症的中医诊疗康复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完成后将填补豫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空白。“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医疗资源布局,大幅度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降低外转诊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王雷说,建设“立足商丘、引领豫东,服务河南、辐射周边”的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科研创新平台将为商丘市中医院的跨越发展开启新篇章。来源:今日商丘客户端
编辑:朱传球
审核:郭跃旗
监制:张富义
总监制:郭文剑 宋圣英
往期精选
☞河南最新人事任免☞真拉风!商丘公交推出新业务☞首批已建成,惠及商丘城区近70万人☞商丘境内这段省道正式通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