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中国脊梁全文(陈独秀收入是普通工人央视《中国脊梁》:点亮中国 李大钊)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首都北京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在这里一件特殊的文物

让许多来这里参观的人不禁驻足

被编为“0001号”的它

凸显着自己的不同寻常

它就是李大钊就义时的绞刑架

90多年前

正是在这座绞刑架上

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志士从容就义

曾被毛泽东主席称为马克思主义引路人

“真正的老师”的李大钊

没有看到他所开创的事业如今的模样

正是当年的他

引入并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使那微弱的革命火种

最终得以点亮中国1917年1月的一天北京朝阳门南小街竹竿巷一个普通的院落迎来了新的住户正值春节前夕其中一个短发留着两撇八字胡眉宇坚毅的年轻人从年市买来两张年画为这个安静的院落增添了些许年味他就是刚从日本留学归来不到一年的李大钊 字守常27岁的他回国后应邀来到北京主持编辑一份新报纸他将这份新生的报纸命名为“晨钟”晨 象征着希望钟 意为警钟他还特别设计了一个古钟的图案他希望这份报纸能敲响这个时代的“晨钟”唤起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觉醒再造一个青春的中国

他写了一篇《青春》,提出了“青春中国”这样的一个概念,青春的这样的一个思想。用年轻的宇宙观来解释他的这个抱负和人生志向。

然而 浓浓的年味和新的工作

并没有带给李大钊欣喜

他仍旧感到苦恼和迷茫

对于他来说

他早已不是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

那个顽皮的少年

自从开始上学后

他给自己改名为勉励之意的“大钊”

他就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

在他5岁的时候他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11岁左右的时候又经历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这深深的刺痛了他。

从小就目睹旧中国内忧外患的李大钊

曾亲眼看到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这些求索 最终都陷入了

“诸路皆走不通”的历史绝境中

军阀割据

帝国主义肆意践踏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如何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年轻的李大钊苦苦的思索着 追寻着

正在这时

一个来自俄国的消息

震惊了全世界

也震惊了28岁的李大钊

1917年11月7日

俄历十月二十五日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在列宁的领导下

工人和其他群众发动武装起义

推翻了腐朽懦弱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代表普通民众利益的新国家

工人农民以及普通民众翻身做了主人

几天后一个醒目的标题

“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

出现在上海的报纸上

这个消息一下子轰动了上海

很多人惊讶的是

这次革命是一个全新的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所领导的

在北京的李大钊听到这个消息后

心情无比激动

留学日本时就已经接触到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他

当时看了日译版本的

《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后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那时的他还只是粗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那么就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李大钊他是从十月革命当中看到了希望,就意识到这个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要高明,他给了人们一种新的启迪,看到一种新的希望,所以他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这样的一种欣喜。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

这种新的希望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发出的

人民当家做主和反帝国主义的号召

与中国人民要推翻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的呐喊和追求

不谋而合

李大钊欣喜的认识到

马克思主义

将是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一剂良药

一种新的希望

他立即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研究苏联的十月革命,把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国内进行广泛的传播和宣传。

心情激动的李大钊

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他要把这个希望传达给中国人民

唤起民众的觉醒

他挥笔写下了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热烈的赞扬十月革命

他满怀信心的预言

“试看将来的寰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就是说我们中国将来要走什么道路,这个时候他就比较明确了,中国就是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

1918年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

担任图书馆主任

在《新青年》上

他刊发了多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其中分量最重的

就是他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他的主要内容,讲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一些基本内容,这篇文章对于宣传这个马克思主义,对于影响一些进步青年,特别是北大的许多进步青年,去学习、了解、认识马克斯主义,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年年底

北大师生在天安门旁的中央公园

举行了接连数场规模盛大的讲演会

台下的听众群情激愤

人群中有一位身材瘦高

气质不凡的年轻人尤为显眼

他就是25岁的毛泽东

后来

毛泽东向采访他的美国记者斯诺说道

我在李大钊手下

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

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就在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

培养进步青年而不断奔走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爱国运动

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5月初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提出的

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

取消“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

遭到拒绝

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

迅速引起了国人的愤怒

激愤不已的李大钊

在《晨报》用“直接行动”四个字

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呐喊

5月4日下午

北京十多所学校的三千余名青年学生

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

提出“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李大钊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

始终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共同战斗

并积极营救被捕的学生

他以每周评论为阵地

持续发表文章

指导学生运动

在这期间

李大钊还经常走到工人群众中进行演说

很快这场运动席卷全国

工人们商人们等各行各业

都加入到了这场

声势浩大的时代激流当中

五四运动按总书记的话叫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那么这个觉醒的一个标志,就是一批最先进的革命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说最早转变的就是李大钊。

第二年的3月

在五四运动促成很多青年觉醒的情况下

李大钊在北大发起组织了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北京大学的邓中夏等一些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学生

和知识分子

成为他最早的成员

研究会通过收集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举办座谈讨论

组织出版工作等

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参会人数后来达到一百多人

不仅有学生

也有工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干部上和思想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1920年2月中旬的一天

天刚破晓

一辆带篷的骡车驶过北京寂静的街道

从朝阳门驶出城去

乔装打扮的李大钊带着几本账簿

坐在车辕上赶车

骡车蓬里

一位头戴毡帽的“客人”默不作声

李大钊一路掩护他离开北京前往天津

这位客人就是陈独秀

由于宣传革命思想而被捕

出狱后为摆脱北洋政府的严密监视

李大钊冒着危险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

路途中

两人热烈商讨了

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的佳话

由此流传开来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这个最早提出了这个建议的应该是李大钊,他在北方积极的推动这个建党工作。

送走陈独秀后

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学习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李大钊开始在北京积极推动建党工作

但北洋政府的高压统治和白色恐怖

让这一切变得异常艰难

李大钊需要常常留意有没有被盯梢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

1920年10月的一天

在北大红楼李大钊的办公室

“共产党小组”秘密成立

而“共产党”这个名称

正是来自李大钊的主张和坚持

这年年底

共产党北京支部成立

李大钊担任书记

除了李大钊

这时的北京支部只有张申府

张国焘两名党员

不久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一些成员

也被吸收进来加入了共产党

在危机四伏的政治环境

和白色恐怖的笼罩下

几点红色星火划破夜空

给当时的中国点起一抹微弱的光亮

1921年 

武汉 长沙 广州 济南等各地党组织

纷纷建立起来

一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即将酝酿而出

7月23日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

一栋石库门小楼内召开

参加“一大”的代表平均年龄28岁,救国救民的初心在他们心里深深的埋藏下来,要建立一个青春的中国,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从此开始了他的百年奋斗征程

为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进行不屈不挠 艰苦卓绝的斗争

标志性的短发 斯文的眼镜

两撇八字胡

这是人们印象中的李大钊

但在1927年4月的报纸上

人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张照片

这是李大钊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面

身穿灰布棉袍的他

泰然自若 面容平静

处变不惊的神情透露着共产主义者

视死如归的决心与气概

让人很难想象

这是一位被酷刑百般折磨

行将赴死之人

二十多天前

由于从事革命活动

李大钊在北京被捕

在狱中的22天

李大钊扛过了反动军阀政府

对他的多次秘密审讯和百般折磨

但党的机密

他从未泄露一个字

4月28日下午1点

李大钊等人被押解到京师看守所

执行绞刑

临行前刽子手以时间已过为由

拒绝了李大钊书写遗嘱的要求

李大钊没有多说什么

从容不迫的走上了绞刑台

在绞刑台上

刽子手再次劝李大钊认罪悔过留条活路

但李大钊只回答了四个字

“力求速办”

当时的《晨报》这样描述行刑现场

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

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38岁的李大钊舍身就义

牺牲后遗体被暂时安置在

北京妙光阁街浙寺

只能寄放在寺里面,寄放了6年没有钱安葬。

他牺牲的时候他们家只有一块大洋。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的

三张薪俸收据

从上面可以看出

李大钊每月的工资是280元

这在当时是比较不小的数目

当时的一名普通工人大约是3元的月薪

普通军官可以拿到10元左右

毛泽东当时在北大图书馆

做助理员的月薪是8元

而李大钊每个月的收入远超普通人

除此以外他每月还有稿费收入

然而完全可以过上富足生活的李大钊

却常常入不敷出

他把他的工资全部基本上都给了穷人,都是用在党的各个领域方面,所以说他不缺钱,但是他没钱。

北京的党支部成立后

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

拿出80块大洋

作为组织的活动经费

另外只要家境困难的学生向他开口

他都会仗义疏财

每到发工资时

他都会拿回来一把欠条

以至于到月底时

家里甚至会出现无米下炊的情况

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后

专门嘱咐学校会计

把李大钊工资的一部分

直接交给他的夫人赵纫兰

避免他把每月的薪水全都周济出去

为了省钱

夫人赵纫兰还一人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

我奶奶就是勤劳勇敢、善良坚定,我爷爷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就担起了一家大事小事,他是爷爷长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贤内助。

这个比他大五六岁的贤内助

李大钊一直称呼他为“姐”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夫妻二人伉俪情深

李大钊不愿让赵纫兰

独自一人承受家庭的重担

曾几度想要放弃自己的学业

但都遭到妻子的极力反对

从事革命活动后

一有空闲

李大钊就回家帮妻子分担家务

北京西城区一座简陋的平房四合院

李大钊一家几口人曾蜗居在这里

在这座老旧的房子里

没有几间像样的家具

只有一架残破的风琴

孤零零的摆放在角落

这是李大钊从市场上淘来的

紧张的工作之余

他经常将子女召集到房间

教他们弹琴

教他们唱《国际歌》

对他们进行教育

在李大钊短暂的一生中

只留下短短十几秒的活动影像

在李大钊的妻子和儿女眼里

他不仅是一个革命者

更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关心学生的老师

一个温情的丈夫

一个慈爱的父亲

得知李大钊牺牲的噩耗

妻子赵纫兰伤心欲绝几度晕倒

柔弱的子女们

则一直守候在母亲床边

六年后的1933年4月

中共地下党组织

通过北京大学师生和李大钊生前好友

为李大钊发起公葬

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

大批学生 工人 市民群众

冒着白色恐怖参加了李大钊的葬礼

很多人失声痛哭  

他最先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把十月革命介绍给了中国,他是在那样那么一个黑暗的社会里面,他最早发现曙光并且去点亮中国的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当之无愧中国人的脊梁。

李大钊

他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移的奋斗

为试看将来的寰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而英勇无畏的献身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播撒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

点亮了中国前行的方向

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他播撒下的革命火种如不灭的烛火

照亮了中国的革命道路

也照亮了未来的青春中国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