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80年代工人的工资是多少(80后的普通工人八十年代的普工月薪,只相当于现在的500块,为什么让人趋之若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真的说得很对,用来放在现在的制造业“用工荒”上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三十年前,即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时的工人岗位就如现在的公务员一样,是让无数人排着队、靠关系都想进厂拿到的“铁饭碗”。

三十年后,大部分年轻人宁愿送外卖,或者得过且过地当“三和大神”都不愿意进厂,无非是嫌弃脏苦累,看不上平均四五千的工资。

其实,并不是这个行业退化了,工资缩水了,而是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变了。

这些年轻人不知道的是,八十年的年轻人抢着干的工人岗位,月收入平均也只有40块钱。

这40块钱,可能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不过是一顿外卖的消费。但在当时,无数的一线工人,就是靠这份工资活下来,同时还能养老人和小孩,还能给家里购买录音机、电风扇,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

那么这40块钱放到现在,到底相当于我们认知里多少的购买力呢?我们可以通过“米价”和“金价”算出来。

八十年代的米价,大概是0.18元一斤,所以当时的工人40元的月薪能够买222斤大米。

而按照我们现在超市里平价东北珍珠米每斤2.2元的价格计算,222斤米的购买力则相当于488.4元,接近500元这样。

另外,1980的金价是32元/克,40元能够买到1.25克的黄金,按照现在大约480元/克的金价来计算,当时普通的工资大概等于600元人民币。

500~600元,就是当时工厂里的工人们辛勤工作一个月拿到手的钱了,还不及现在很多大学生们一个月的生活费。

那么,为什么那时候的工人们能够干得那么开心,能够有足够的财富来养育我们这些下一代呢?

首先,在那个年代工人都是行业里的“香饽饽”,很多费用支出都有国家补贴,另外当工人的工龄够了以后,单位就会分房,相对来说压力不算很大,并且身边的人大多家庭情况都差不多,不会有什么攀比的心理,只想着好好干活养家就好了。

而到了现在,物价、房价飞涨,当代年轻人压力山大,“内卷”“财富自由”等等被渲染成潮流的观念让大家都不自觉地追逐高薪厚职,觉得进厂就意味着没有前途发不了财。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且制造业更是立国之本,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加上现在关于制造业产业人人培养正越来越受重视,我们愿意走进工厂稳扎稳打,懂得活用数字化工具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提升自己,是绝对会有出头天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