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132厂待遇怎么样(132厂普通工人成飞(132厂)在中航工业集团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歼10(成飞杰作)
提起四川的飞机制造厂,可能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大名鼎鼎的成飞,毕竟成飞有过歼10、歼20这样的战机佳作,和沈飞也并称为战斗机的“两驾马车”。
但是,早在79年前,位居西南重镇的成都就建设了四川首个飞机制造工厂,并且还制造出当时中国最大的轰炸机-----“研轰三”式快速轰炸机,这就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第三飞机制造厂”。(注意:为便于行文,后面提及其则称呼为“成都三厂”)
研轰三式轰炸机(可见后面干草铺设的简易厂房)
1941年,随着滇缅公路被日军封锁,外国援助的用于航空器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工业材料等无法进入内陆,导致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对于飞机的迫切需求非常高。
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既然得不到援助,那就只能自己造飞机!
随后,中央航委会在获得批示后,便准备成立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历史上也叫做“成都飞机制造厂”),主要是培养航空技术人才和制造国产飞机,完善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运作体系。
1942年4月初,在成都东门外的沙河堡,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剪彩仪式!
工人正在机翼蒙皮
中国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工厂正式成立,当时就挨着成都航空研究所,两地的距离不过百米,但是离太平寺机场却有七八里的路程,试飞还是要转到太平寺机场,倒也不是太方便。
但是,成都三厂自成立之初,就面临诸多困难......
因为外援通道的封锁,大多还是从成都第八修理厂直接调度原海军处的航空制造设备,东拼西凑,才凑够了30台老式机床,全厂职工加起来差不多400人,成都三厂就这样运转起来。
1942年,成都三厂在拿到美制弗利特教练机的图纸后,便着手决定仿制弗利特教练机,最终生产出15架仿制型教练机,并顺利在太平寺机场试飞成功。
不过,为应对航空物料匮乏局面,成都航空研究所副所长王助(波音公司之父)带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
(左:钱学森,右:王助)
随后,团队便依照弗利特教练机的设计思路,大胆创新,除开必要机体接头和受力部件使用航空金属,整机以木材作骨架,辅以木、竹层蒙皮,生产出性价比更出色的“研教-1”。
研教1,属于双翼单发活塞式教练机,搭载了一台金纳R-5型活塞式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100马力,有限航程为560公里,它的问世极大鼓舞了中国航空人乃至国民的抗战信心。
“研教一”教练机
随后,成都航空研究所又设计出类似美制PT-21教练机的新式飞机,并取名为“研教-2”,除换装一台125马力的金纳B-5型航空发动机,增设机翼前缘的增升缝翼,并无太多变化。
1943年上半年,研教2在太平寺机场成功首次试飞!
研教二和技术人员合影
其实,本已决定投产批量制造,但是因为资金补充不到位,加之当时中国空军在印度进行初期训练时,均使用美制教练机,蓝天卫国梦只能夭折,最后失去为祖国效力的机会。
据部分资料显示,1945年,成都三厂还进行了“研教-3”的研制,采用了甚至在当时超前设计的V形尾翼,似搭载莱康明四缸横排的185匹马力0-43-1型航空发动机。注意:此处的0型航空发动机又并不在莱康明生产序列里,而四缸横排最早生产于1955年,所以“研教-3”发动机真实型号因为资料的匮乏已经不得而知。
可见“研教三”尾部的V形尾翼
再来说说,成都三厂当时制造的中国最大轰炸机!
其实,早在成都三厂成立时,航空研究所就开始收集大量关于,苏制SB-3型轰炸机的技术资料,并立志造出属于中国人的轰炸机。
1944年,成都三厂在SB-3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良,又以苏制斯勃-2M型轰炸机作为原型机,成功仿制生产出中国第一款木质中型轰炸机,这就是“研轰三”式轰炸机。
唯一一架“研轰三”式轰炸机
不过,“研轰三”轰炸机的重要结构部件基本上都是旧的!
例如,螺旋桨、起落架、各式仪表盘等从报废的斯勃-2M型轰炸机上拆装而成,依然采用木质骨架和竹、木蒙皮设计,轰炸机总重13200千克,也足以算是当时中国“独立”生产的最大轰炸机了。
但是,从1942年9月立项,到1944年初,“研轰三”式轰炸机仅完成一架生产,甚至可以算是原型机了!
停机坪上的研轰三式轰炸机
1944年3月,“研轰-3”解体运往太平寺机场进行组装试飞,前两次试飞还算正常。
但是,第三次试飞时,研轰三却在降落时机鼻单轮着地,起落架随即撞坏报废,机体也受到破坏,还好机组人员安全落地。
随后,“研轰三”就被搁置在太平寺机场外,再也无人问津,至于它的详细技术资料,也早已难觅踪迹!
初期生产的“大公报”式高级舱式滑翔机
直到1945年初,成都三厂逐渐退却制造飞机,转向生产运输滑翔机,却依然没有获得太大成功,也就制造了一些小型的机床设备和航空零件,逐渐沦为一个训练航空技工的工厂。
1945年8月,成都三厂从日本海军接收了第61航空工厂、和陆军野战修理厂部分设备,并重新接收了一批技术职工后,才逐渐焕发活力。
美制PT-17教练机
1946年,按照中央航委会命令,成都三厂正式撤离四川成都,搬迁至台中,又被命名为“台中第三飞机制造厂”。
1947年,台中三厂根据美制PT-17教练机的设计图纸,制造出“初教一”式飞机,累计生产出110余架“初教一”,也创下三厂大批量生产的纪录!
IDF战斗机
1948年11月,台中三厂改制为空军第二后勤供应区部,正式退出制造飞机的历史舞台!
最终,三厂存留的储备人才和技术,在中研中心(中山科学研究院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和第五研究所(原成都航空研究所)合作下,生产出IDF号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