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钣金车间是做什么(普通工人个人自传钣金车间的“119”——记全国劳模孙滨生)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30:05

全国劳模孙滨生

  “领导对我说,老孙,你要是晚上没事的时候,就去车间转转,不一定要你加班,去看看我们就更放心了。”说这话时,孙滨生满脸的自豪,于他而言,作为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钣金车间的一名钣金工,没有什么赞誉能胜过对他技术的认可,也没有什么衣裳能强过他总是穿在身上的工作服。

  传承下来的劳模精神

  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江西省劳动模范、赣鄱工匠、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的孙滨生,在2020年11月24日于人民大会堂内,又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20年11月26日下午,初见孙滨生时,他微笑着远远便迎了上来,个子不高,戴着黑框眼镜的他透着一股书生气。若不是在握手时感触他遍布手掌的老茧,记者丝毫不会想到眼前这位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飞机钣金工孙滨生。

  没有老师傅的那种倨傲,孙滨生待人谦逊、随和,话不多的他只有在谈到工作的时候才会双眼放光、滔滔不绝。

  1982年,从厂技校毕业后,孙滨生便进入钣金车间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钣金工。回忆起当年,他说:“我特别感谢公司的栽培,让我在钣金、蒙皮、钛合金、型材等岗位都工作过,成为以分工精细号称的航空制造行业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技术工人。另外,我还要感谢初入行业时带我的几位师傅,他们不仅将各自绝活教给了我,他们的敬业精神至今还感染着我。我记得,带我的第一个师傅是个女的,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女汉子,不仅抢着干,还专挑重担、难活干。”

  师傅领进门,修行却在个人。钣金作为航空产品中加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纯手工操作的专业,师傅的指导固然重要,但要将活干好,却要靠着无数次的敲打磨砺和潜心思考。

  从刚入行到如今,转眼39年过去了,当年20岁的小伙已成59岁的中年男人,岁月在孙滨生脸上留下了沧桑,却从未让他在热爱的工作前作出任何让步,上班、加班依然是他的常态,偶尔的难、急件处理也常常要已年近花甲的他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甚至更久,恰如他刚入行时的工作状态,也恰如他的师傅们,在当年几乎可以忽略的奖金面前,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倾情付出。

  100%的一次合格率

  钣金工,于一些人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但对孙滨生来说,这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因而,他能在工作的这么多年来,保持加工零件一次合格率均达100%。

  “要干,就干精品,每一个钣金件制造,都力争将其做成艺术品。每当产品完好交付,或攻克了技术难题,内心非常自豪。”孙滨生常对人这样说,也始终是这样干的。在他看来,作为钣金工作的传承者,他理应“靠手艺来守艺”。

  在日常工作外,孙滨生时常会去翻阅业内书籍和勤于思考,琢磨着如何突破现有的技术。正因此,他总能不断改进创新工艺加工方法,凭借自己丰厚的操作经验,自己制作一些简易工装来加工零件,解决了许多工艺与设计很难协调的技术问题,提高航空产业钣金钳焊加工成型质量,得到客户和外方专家的一致好评。

  譬如,针对公司对外合作项目A109、S76D、C919等机型的批产任务中部分难成形、高强度黑色金属复杂钣金类结构件成形是型号批产瓶颈问题,首次应用模拟仿真技术对该部分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案作出了快速有效评估,对零件的潜在成型缺陷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有效的解决了高强度钣金件成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极大地降低了零件的研制周期和研制成本,直升机大型薄壁蒙皮技术、薄壁管路系统数字化制造成形系统等得到外方专家的肯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怎么办?找老孙啊”

  2012年进入钣金车间担任生产主任,揭小清谈及对孙滨生的印象时说道:“精湛技艺、业务全面、任劳任怨……”说完,他连连表示,这并非是接受采访的“场面话”,而是这些年来实实在在地感受,也是厂里所有人员的共识。

  揭小清称呼孙滨生为“大师”,在他看来,孙滨生技艺如火纯青,工作敬业,参与过AC313、AC311、直8系列型机、直11系列型机、直10系列型机等国家重点型号和对外合作项目波音、S76D、S92、A109等型机的科研生产工作,当得起“大师”称谓。

  “一些特别难、特别急的工作都由他负责,他也从来没有怨言。”揭小清说,有时遇到特急件任务时,通常来不及制作模具,但孙滨生都能纯手工打造出来,并绝对符合要求,因而,通常在钣金车间遇到什么难事,工人问我怎么办时,我总会说:“找老孙啊!”

  “找老孙”似乎成了钣金车间的一句俗语,也成了该车间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底气。有一次,该车间在承接国外订单后,生产出来的蒙皮因搬运不慎,导致蒙皮有些微瑕疵,虽不影响质量,但要求向来苛刻的国外客户却拒绝验收,并要求重新制作。

  “国外客户甚至会用敏感舌头去舔,用来感受蒙皮的光滑程度,要求十分高。”揭小清告诉记者,经过一番协商后,国外客户同意我们进行修复,但强调要“孙师傅”亲自上阵。

  多次的合作,让国外客户对孙滨生十分认可,并给出了一周的修复时间。然而,让这位国外客户惊讶的是,孙滨生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将这块长3米7,宽1米的蒙皮修复成功,并且让他无法从中挑到任何瑕疵。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例如前往某部队修复飞机尾门,在一番敲敲打打中,孙滨生甚至没有敲掉一丝漆的情况下,就将已被视为“报废”的尾门修复好,让部队首长竖起了大拇指;例如他接受任务参加国产航母重点任务,连续工作38小时,顺利保障了航母的交付;例如……

  孙滨生用一个个圆满完成的任务,告诉了大家“找老孙”没错,因而他也成为了钣金车间名副其实的“大师”,成为兄弟单位同行们口中的“119”。

  爱“挑刺”的师傅

  采访中,有人称孙滨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技能大师,孙滨生则笑言“有时一个钣金复杂件就得一万多锤”。

  业精于勤,或许并非是对孙滨生技艺如火纯青的完整解释,两大抽屉已发黄的专业书籍以及“钣金没有千篇一律的对错,你想出办法最快、最好、最省时间是最主要的”的逆向思维方式便是明证。

  有着极为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让孙滨生在近些年牵头完成较大技术攻关13项,其中2项获得全国QC优秀课题,申请国家专利20项,多项课题获得航空工业、省、市及公司科技进步奖。也让他培养了不少公司的业务骨干。

  为进一步做好技能传承、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钣金车间组建了由孙滨生牵头的技能团队,由于成绩出色,被江西省总工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分别授予省级、集团公司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景德镇市授予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钣金车间班组长黄小江是一名80后,2009年工作时便呆在钣金车间,一直呆在孙滨生班组工作,“之前跟的师傅已经退休,后来跟着孙老师学习了很久,他也是我的师傅。”

  在黄小江眼中,孙滨生这个师傅爱“挑刺”少夸人,“他总是找我们生产产品的瑕疵,批评我们,并再三告诫我们,‘离地三尺,人命关天’,要求我们要凭良心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

  然而,虽然师傅爱“挑刺”,黄小江却十分服气,在他看来,师傅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堪比制作艺术品的要求,“他不仅要求制作的产品质量过关,而且还追求线条的美感。所以他说我们,我们都很服气,也希望他多说说我们,帮助我们成长。”

  作为一名师傅,孙滨生严厉从不藏私。黄小江告诉记者:“师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设在我们生产一线,他经常指导我们,可以说只要你愿学,他就愿毫无保留地教。”

  正是在这种“毫无保留”的劳模精神引领下,如今的钣金车间“比学赶帮超”氛围极为浓厚,不少人都成为了航空行业的技术能手,如黄小江如今就是“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八一工匠”“航空工业技术能手”,而孙滨生所带领的团队和班组职工现有高级技师3名、技师8名,高级工30多名,其中经过他培训指导的1人还在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优胜奖。

  采访结束时已近下午五点,孙滨生送记者下楼后,又赶往钣金车间。于他而言,尽管对油封油过敏会让他手指甲发裂,但只要握着锤头,他就感到心里踏实。

  或许,他口中“每每看到飞机飞在天上时就有一种自豪感”就是他的不竭动力。

(来源:景德镇在线、航空工业昌飞)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