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人工智能未来十年发展趋势(有普通工人的十年后,当人工智能普及,普通工人的出路在哪里?)

身边有很多二三十岁的朋友,在城市的工厂里打工,多半是没有什么技术,干一些力气活,或者简单重复的劳动,一个月能赚个四五千,一多半都是加班加出来的。

现在中国变化很快,十年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十年后又将是什么样子?

我感到非常忧虑,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身边的朋友们。

当十年后,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因为中国用工成本上升而选择离开中国去东南亚、非洲开设工厂,那时候作为这些工厂的普通工人我们该怎么办?跟着工厂迁移吗?即便是我们愿意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但工厂只会选择留一小部分技术精湛的人,大部分将会面临失业,重新找工作。

十年后,当我们四五十岁的时候,工厂关闭后,我们又能干什么呢?像现在的那些四五十岁的人在建筑工地打工吗?十年后的建筑工地将又是什么样子呢?即便我们能吃得了那份苦,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工地也许真的没有普通工人工作的机会。取代人的将会是机器,不怕危险,任劳任怨,不会产生劳务纠纷的机器。

十年后,你可以像现在的有些人一样买一辆车开滴滴吗?那时,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驾驶不需要司机,那么庞大的出行市场,一律都将被自动化取代,人不需要司机。

那我们十年后将会做什么呢?去餐馆端盘子吗?也许那时还有很多餐馆需要人端盘子,估计大部分上档次的餐厅都用上了仿真的美女机器人。不过四五十岁的老男人去哪家餐馆估计都不容易被派到第一线去端盘子,因为有很多年轻人在跟你竞争。

大部分的工人现在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对世界大势不甚关心。工人们最关心的是,在哪能找到工作,一月能赚多少钱,能不能养得起老人孩子?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以及每日十二小时的工作让大部分工人没时间考虑生存以外的问题。

而现在大多数工人的雇主们,考虑的最多的是产品、市场,至于产品怎么造出来,是工人造出来还是机器造出来,只要产品能符合客户需要就可以。如果机器能造出来就用机器,机器造不出来就暂时用人工,需要什么就用什么。老工人跟不上形势,我就用新工人,新工人跟不上形势我就用机器,人工土地太贵我就去便宜的地方。

马克思老爷爷说过,资本都是逐利的。

周恩来总理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

至于学些什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盲目的,他们需要引导,而引导他们的不能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市场的引导是滞后的,他们需要有一只能预测未来的手来引导,这样才能确保跟得上市场的需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