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收税比例(威海威高普通工人工资纳税明星报告 威高:不拘一格“降”人才)
威海网讯 (记者 连涛 通讯员 王保明)“我们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后,不仅透析器的年产能比之前提高了50%,还大幅降低了物料和人力成本。”2月23日,看着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威高血液净化集团研发总监牟倡骏告诉记者。
用于肾透析治疗的透析器技术过去一直由国外垄断,10年前,威高掌握了这项产品技术。2012年,他们又瞄准透析器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攻关。从日本归国的博士牟倡骏主持并成功研发了自主生产线,生产出了媲美进口设备生产的中空纤维膜产品,新技术使纺丝速率、产能提高了一半。
在威高集团,像这样的研发案例数不胜数。目前,威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约600项,12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100多项打破国外垄断,30个产品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化工程等国家计划项目。
一个个数字堆积起的创新高度背后,是威高集团兼容并包的引智理念和灵活机动的用人机制——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威高迈向千亿企业的核心动力。
豪掷千万送员工海外深造
1月6日,威高第一批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MBA学员学成回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商学院的毕业标准是GPA3.0以上,而学员们的平均GPA达到3.72,远远超过毕业要求。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要将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充分联系威高实际,推动威高创新发展。”对于这段学习经历,第一批赴美MBA党支部书记、威高医用制品集团总经理助理马文峰感触颇深。
今年,威高将加快体制结构调整,加快股份制改造,推动上市,加快资本运作,其中加快金融产业发展,支撑主业发展,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美国的学习经历能够帮助员工更深刻认识公司发展方向,在威高战略发展中有所作为。
这只是威高送员工海外深造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威高共派遣了三批42名优秀员工赴美攻读MBA,光是培训费用平均每人就要30万左右,并且国内工资由原单位照发。
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威高曾一度面临严峻挑战——不少高管年龄较大、知识结构欠缺,人才短板与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与此同时,青年员工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后备力量,让他们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综合型、外向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也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
不仅要做产业巨人,更要培养和发展人。威高总裁助理李丹说:“公司提出‘打造四个中国一流’的理念,建设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打造具有良心、诚心、忠心核心价值观的团队,建设人才第二梯队,以在未来挑起公司的重任。”
着眼于激活内部创新活力,威高实施了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人才战略,打造了集教学和培训为主的威高管理学院,开设专业班、业余班、夜校、网络班,采用聘请专业讲师授课、公司内训师授课、职工自学等方式,加强对职工轮训,提升人才素质。
正是靠着内部培养这一秘方,多年来在威高,高端人才扎堆,各行人才辈出,极大助推了企业发展。同时,企业发展又给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好环境。良性循环使得威高的发展蒸蒸日上。
给股权、涨薪酬引才留才
威高管理层认为,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人才,走好自主创新之路,以技术立足市场。2005年年底,威高的骨科器械上市销售。在攻克了创伤、脊柱等骨科材料系列产品难关后,髋关节、膝关节等产品使威高骨科材料系列产品创新迈上了更高台阶。
能在中国骨科市场上一枝独秀,在于威高引进了高端人才。在总经理弓剑波带领下,威高骨科已经形成了脊柱、创伤、关节、手术工具等在内的全领域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今年威高高级关节产品将上市销售。
威高以技术入股方式引进了以夏列波为首的血液净化耗材研发团队,研发出中国首个血液透析器自主品牌——威高“聚砜膜”透析器,其价格比国外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低30%左右。
在持续加快内部人才培养的同时,威高通过股权激励、基金激励、新产品开发奖励等政策,实施工资增长计划,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依靠人才支撑,威高在医疗设备研发上不断迈向新天地: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及人才,研发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为中国影像市场注入新活力。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上引进了该领域专家张宣伟,自主研发了软件源代码,采用了传感器等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威高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威高骨科材料系列、血液净化系列、留置针系列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到30%左右,预冲式注射器的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信任、鼓励、重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扎根威高,也为威高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这里有我的事业,可以将所学所用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在美国留学18年的行业专家吴刚博士,虽然来威高才一年多,但他已充分感受到集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也感受到了集团对他工作生活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他要和团队一起,让科技报国的梦想在这里实现。
拿出销售收入5%以上“借脑引智”
产学研合作助力威高自主创新。在威高集团产品展厅,张贴着10多名国内院士的简介。在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与威高合作创新的生动故事。全球视野寻找人才,灵活机动的用人方式,成为威高“突破威海、走出中国”,从而锻造出自主创新“威高速度”的重要法宝之一。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威高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科研和借用“外脑”,拥有工程技术人员约2000人,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大学和医院合作建立了20多个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合作关系,100多位院士成为技术顾问,为攻克关键领域产品技术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003年,威高集团决定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展聚烯烃材料攻关,用它开发的TPE输液器可代替PVC输液器。
长春应化所研究员殷敬华教授被聘为总工程师,他带领研发团队,在2年内就拿出了样品,目前已批量生产。2009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计划。
从联合开发一个产品,到共同开拓一个产业,甚至一条产业链,利益持续共享,这是威高自主创新实现从“亮点闪现”到“持续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
威高骨科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新型医用钛合金用作骨科内固定材料,与301医院合作开发的创伤产品,更好地完善了骨盆及股骨近端解决方案;威高与天津大学合作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安全性技术、产品化样机系统集成技术、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比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加先进。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去年威高承办了“威高杯”全球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先后从北美、欧洲、日韩等地获取了近200个项目信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骨科材料、医疗设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并与10个潜力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更为关键的是,威高启动建设专业的项目合作模式——“威高创新工场”,采取“投资+孵化”的全程专业呵护,为项目提供种子投资及后续发展资金,包括从研发到临床、上市、销售等一条龙配套扶持与服务。
“通过这种模式,我们能搭建与海内外医疗器械项目合作的平台,以此推动技术、人才、资本有机结合,提升威高医疗器械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威高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人才的渴望,让威高的产品通过无数临床验证,展示出中国制造的高端成果,也让威高朝着“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利税300亿元”的宏伟蓝图迈出更为铿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