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人的贡献(普通工人成长技术明星37年,他如何从一位普通电力工人成长为“工人技术明星”?)
铁塔银线间的创新人生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西宁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朱国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4月的河湟大地,跟随青海西宁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朱国强来到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山上的输电作业现场,远远就看到几个电力工人正在铁塔银线间穿梭忙碌着。
这是第一次在现场作业中应用自己的最新创新成果——引流搭接梯,朱国强显得有些兴奋和紧张。虽说这个创新成果是他创新生涯里普普通通的一个,但作为该技术创新的具体操作者和实践者,朱国强深知责任重大。在连续2天的现场作业中,他和同事们仔细再仔细、谨慎再谨慎,详细记录引流搭接梯在实际作业应用中的不足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力求该成果在线路检修应用中臻于完美。
参加工作37年来,朱国强凭借勤学苦练的干劲和勇于创新的热情,逐渐从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成长为西宁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专业技术带头人,从一个理论知识匮乏的低学历工人成长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和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并被誉为青海省新时代的“工人技术明星”,并荣获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和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扎根电力 学习成就梦想
1981年,年仅16岁、只有初中学历的朱国强以学徒身份进入了电力行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匮乏,不仅没有让朱国强感到失落,反而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为什么组立水泥杆要开马道?为什么要分坑?那段时间,他整天围着师傅转,听师傅讲,跟师傅练,外加勤奋自学,硬是凭借这份执着,很快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并在4年之后考取西北电力职工中专学校,系统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
“那几年的锤炼,填补了自己技术上的短板。但能走上创新之路,还得感谢西北电网公司技能大赛带给我的机遇。”谈起这份机缘巧合,朱国强记忆犹新。
打就要打有准备的仗。为备战2010年西北电网系统举办的75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比武大赛,他认真分析以往赛事,认为这不仅仅是“人”的问题,还有“器”的问题。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如果能采用不同的工法,一定会取得预想不到的结果。找到突破口后,他夜以继日地绘图纸、想妙招。最终,一种能进出750千伏电场的移动式座椅研制成功。在比赛中,带着这项独门利器参赛的团队,最终荣获了团体第一、个人第二的优异成绩。一个小小的工器具不仅缩短了作业时间,也保障了作业高质量完成,确实是出奇制胜。这不仅引起了其他参赛队伍的极大关注,对朱国强本人来讲也是感慨颇多,“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也成了他遇到难题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扎根一线成才,争当优秀技能人才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生产实践,让朱国强发生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他先后完成30余项创新项目,并先后获得18项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已受理4项发明专利,获得省电力公司及以上奖项31项,研发出的10余种工器具及工法在系统内部获得推广。
立足岗位 创新彰显价值
输电带电作业由于电压等级高,作业强度大,是一个既危险又劳累的工作。别人眼里输电线路就是“一塔三根线,甩开膀子就能干的粗活”,可在朱国强眼里却是“比绣花还难的细活”。朱国强络腮胡子、身材敦实,他带的徒弟们打趣他是“张飞摆弄绣花针”。
就拿110千伏输电线路垂直排列导线结构来说,遇到消缺任务时,传统进电场的方法无法满足作业条件,只能采取停电消缺的方式,影响面大。能不能采用带电作业降低影响?问题一直萦绕在朱国强的脑海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山顶俯视这座熟悉的城市,看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再看着楼宇间忙碌作业的塔吊,他心中一个机灵,忽然就来了灵感,能不能像塔吊一样平摆进入?
经过可行性论证,“平梯摆入法进出强电场”的创新项目立项了,但用什么材料?平梯与塔间怎样连接?怎样保证梯头的平稳?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考虑清楚,每一个细节都得经过无数次的验算论证。朱国强的徒弟林成海见证了成果研发的整个过程,草图和验算稿纸堆满了朱国强的案头,找厂家看材料定磨具几乎磨破了朱国强的嘴皮子。林成海到现在还记得师傅无数次叮嘱他的话语:“从停电作业到带电作业,这是关系到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大事,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要考虑清楚,否则宁可不要这个成果。”
困难和机遇往往都是并存的。朱国强和他的团队顶住了压力,收获了成果。2013年,该成果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次年又荣获全国电力系统先进操作法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他刻苦钻研工作的最佳褒奖。
授业育人 奉献诠释责任
现在,年逾53岁的朱国强,创新热情依然不减。其中,钢管杆上检修电缆操作平台和绝缘索桥式带电跨越架的研发是近两年他完成的两大得意之作,先后斩获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且已受理,并分获青海电力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成果应用可为公司节约成本20~40万,同时获西宁供电公司总经理嘉奖。“没有公司的全力支持,没有团队的精心准备,我将一事无成。”但面对荣誉,朱国强谦虚地说。
林永琎入职3年,就有幸参与了这2个大项目。他说:“正是跟着朱师傅摸爬滚打,才让自己走出了理论公式的小圈子,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对我而言就是一次大启发,加入这个团队让我找到了快步成长的阶梯。”像林永琎这样的徒弟,朱国强目前带了6个。朱国强朴实地说:“有个人带就少走一点弯路,等他们成长了我也好把接力棒交下去。”
在工作中,朱国强想办法、拿主意,创新解决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在生活中,朱国强团结同事、乐于助人,主动为年轻职工解惑。
朱国强依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先后对11项带电检修工作标准化流程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同时,他受聘成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培训师,将优化的11项作业流程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教程,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私心地向同行传授,目前已完成培训400余人,赢得了同行的尊敬。
走创新之路,做创新达人。朱国强不以起点低而气馁,并凭借对输电带电专业的热爱和执着,积点滴而成大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作者:张永发 马长文
编辑:贾凡迪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