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苏联非洲留学生包围红场(CCCP普通工人的生活拿着苏联的高额补贴,还有苏联女学生相伴的美事,非洲留学生计划,为何还是失败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体现苏联的大国风范和社会主义老大哥腔调,致力于塑造国际领袖形象的赫鲁晓夫为非洲国家大开留学生方便之门。

非洲留学生的补助金还高达每月90卢布,远超本地普通工人收入2到3倍的水平。

1960年,堪称非洲独立年,

这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这个时期也是美苏争霸的高峰期。

苏联为了加强国际话语权,想让这帮黑非洲国家成为自己的小迷弟。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到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优惠非洲留学的计划,被提上了议程。

这些留学生拿着苏联给的补贴,经济能力远超当时普通苏联青年。然而,非洲留学生并没有因此而努力抓学习,而是拿着补贴购买苏联人都买不起的高级消费品,乱交异性朋友,喝酒斗殴。

一些看风向的苏联女青年也对他们趋之若鹜,被绿的苏联年轻男性不少,因为这个双方时常动武。后期更是苏联男青年看到非洲留学生和苏联女生在一起,毫不客气的就是一顿胖揍。

双方关系非常紧张。

一、一开始非洲留学生,并不适应苏联的生活。这些非洲留学生喜滋滋地拿着补贴,来到苏联以后,甚至有点儿失望。一些见过世面的非洲人觉得,莫斯科的商品经济,还比不上部分非洲城市。

除此以外,苏联在留学生的专业课之余,还被安排了大量的思想教育课程。其目的就是将他们的思想灌输给这些非洲留学生,等他们学成归国以后,他们自己就会改造自己的国家。

这些思想灌输使得非洲留学生非常反感,非洲留学生开始出现了叛逆的现象。留学生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成立了专门的非洲学生会。

这事儿终于惹恼了苏联政府,遭到了苏联的严厉打击,甚至还开除掉了几名非洲留学生。

这几名被开除的留学生,立马调转枪头,开始大肆宣传苏联的短板,但是苏联对引进非洲留学生这件事,并没有气馁,苏联出台了一系例的措施,向留学生做出了各种承诺。

二、苏联提高留学生待遇,做出大幅让步。

苏联还拿出了一系例措施提高了留学生的待遇。

首先,所有来苏联留学的非洲留学生,全部报销往返机票。

其次,免除这些非洲留学生的所有学费、学杂费,

同时提供足够的生活补贴,约90卢布一个月。

这补贴已经远高于普通苏联工人的月工资了。再者,苏联对非洲留学生开放了一系列高精尖的课程。医药学、工程学、航空学等等,真可谓是掏心掏肺了。

而普通苏联学生想要学这些专业,门槛是老高的了,非洲留学生却能随便挑热门专业。

苏联对非洲留学生可以说是好到家了。

吸取了此前的教训以后,苏联痛定思痛,决心对这些非洲留学生做出全方位的让步。

具体措施大致上有这么几条:

第一,可以不用上思想教育课。

第二,可以成立非洲学生会等团体。

第三,可以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第四,建立专门的国际学校来安置非洲留学生。第五,提高留学生的待遇。

这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几项改善措施。很明显,苏联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他们对非洲这帮小兄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尤其是第五条,提高待遇方面,那真心是做的很到位的,对留学生的生活补贴超过了普通工人工资的2到3倍。

毕竟非洲的经济条件很差,

用票子完全是可以俘获人心的。

苏联的这一招果然很起作用

一系列优惠措施实施以后,非洲留学生蜂拥而至,为此,开始有大量非洲人伪造学历,用各种方式凭着皮肤黑,纷纷来到苏联变成了留学生,混吃混喝,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1960年以后,陆续来了4000多名非洲留学生,那时候的莫斯科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非洲留学生黑油油的面孔。反正大家都是清一色的黑皮肤,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来留学的呢?

这些非洲的学生们,除了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其他的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大街上那些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让那些非洲留学生一个个看得眼睛都发直了。

人们总能看到非洲留学生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美貌如花、花枝招展的苏联妙龄女郎陪在身边。

原来由于非洲留学生拿到的补贴额度非常的高,让他们比同年龄段的苏联青年的收入要高得多。黑油油的大老黑们瞬间就成了高富帅,一时间风光无二,多金的非洲留学生,自然更能吸引那些苏联妙龄少女了。

三、金钱的作用导致后来的情况逐渐失控。

由于苏联给出的条件太好了,不用干活,光靠在学校上上课,就能拿比普通工人工资还高得多的资助。

被激怒的普通老百姓纷纷表示:

只要皮肤黑,这活儿什么人都能干!

苏联对普通人的反感一开始是不屑一顾的: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你们好好给我打螺丝就可以了,那可是我们请来的非洲留学生。

就这样,

非洲留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情况逐步失控了。非洲留学生,形形色色,有好好学习的,自然也有大量的街溜子和混混子。不少非洲留学生凭借着一身黑油油的皮肤从此就在苏联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当时的莫斯科的街头,

随处都可以看到肚子里没有什么货色喝酒撒野搂着苏联姑娘的非洲留学生。

他们成为莫斯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可以说,彼时的莫斯科,

一半是苏联人,一半是非洲人。

四、非洲留学生计划的彻底失败。

从对非洲留学生补贴,大幅度超越国内学生的那一刻开始,非洲留学生计划就已经失败了。

学生本来是来学习的,只有对你们国家的科技、文化有兴趣,那么才会自觉地被吸引过来学习。如果单纯靠钱砸,用利益吸引过来留学生,哪怕留学生再多,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堆废物。

你觉得这一计划能长久吗?

苏联普通工人,拼死拼活干一个月,还拿不到非洲留学生补贴三分之一的工资,这合理吗?

因此,大量苏联普通工人对这帮非洲留学生深恶痛绝,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学校为了让非洲留学生尽快适应苏联文化,居然给这帮非洲留学生安排了貌美的女学伴。

好家伙,大量苏联女青年,就是这样来到非洲留学生身边,有些留学生身边还不止一位学伴。

一些有对象的女青年,往往也会不自觉地和非洲留学生发生一些关系。头上顶着青青草原的苏联男青年,自然把非洲留学生恨得牙痒痒的,经常出现把非洲留学生干一架的事情。

这使得苏联男青年对非洲留学生的火气很大。

这个世界怎么了?

非洲留学生在本国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到了苏联立马成了人上人,甚至还在苏联留下了不少混血儿后代。关键是,你要是身体健康也就算了,那些自带艾滋病的居然也主动和苏联女青年搞到了一起,这直接导致不少苏联人染上了各种疾病。

很明显,

苏联的这场非洲留学生闹剧,已经出现了失控的状态。本地人和非洲留学生的矛盾异常尖锐,不断爆发各种冲突。非洲留学生一言不合就状告他们种族歧视,这让苏联人虽然攥紧了拳头,却哑口无言。

黑人留学生就是毒瘤,这几乎成为当时所有人的共识,警察们也受够了给这些黑人留学生擦屁股的行为,商家们看着嚣张跋扈的黑人学生恨不得上去打他们一顿,老师们看着这些黑人留学生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非洲留学生不断挑逗当地女青年,但凡有不从者,都会遭到他们的各种言语侮辱。有血性的苏联男青年,自然会为女青年出头,经常会出现把非洲留学生摁在地上胖揍一顿的情景。

非洲留学生挨揍,

那些趾高气扬的非洲留学生可不答应了,他们直接打着“种族歧视”的旗号,向莫斯科当局投诉,要求严惩那些把留学生打得鼻青脸肿的苏联男青年。

毕竟莫斯科大使馆里也都是苏联人,人家也看不惯这帮非洲留学生在这儿胡作非为,因此当局总是和稀泥,糊弄一番了事。

直到到了1963年,苏联青年和非洲留学生的矛盾,已经完全不可调和了,双方时常互殴。尤其是这一年年底,莫斯科郊外,发现了一名非洲加纳医科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被处理掉了,导致双方的矛盾彻底爆发。

据称:这位医科生留学生即将和一位苏联女学生结婚,结果却落得这种下场,因此非洲留学生断定,这肯定是苏联女学生的家里人干的,因为他们瞧不起非洲留学生!为此,非洲留学生们组织了一场又一场抗议活动,竖起的标语口号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克里姆林宫门前,到处都是非洲留学生,他们在世界媒体面前痛斥苏联对非洲留学生的不公待遇。

苏联高层无奈,只好亲自出面解释,并且答应把这事儿调查清楚。最后调查的结果是:医学生是喝酒喝多了,在野外冻死的。非洲留学生哪里肯买账,继续搞事情。

眼看着自己热爱的祖国遭到了非洲留学生的各种抹黑,这回苏联上下全都不忍了,凭什么苏联人拼死拼活为国做贡献,交的税就这么被这帮白眼狼肆意挥霍着,还是要奸污苏联的女人?

面对非洲黑人留学生的胡作非为,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苏联人,你愿意吗?

苏联民众的怒火彻底被点燃,开始走上街头,要求非洲留学生离开这里。此外,削减非洲留学生的待遇,让他们逐步回归到和苏联普通学生一样的待遇水平的呼声越来越激烈。

面对沸沸扬扬的舆论,

苏联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赶走了几名带头搞事情的非洲留学生。其次,他们解散了一系列非洲学生会组织。再者,许多学校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凡是继续和非洲留学生交往的女学生,会被开除学籍。

别看当时留学生对苏联一脸恭敬,一旦给他们断了奶粉,那势必会反目成仇,正所谓是升米恩,斗米仇!靠金钱的作用吸引过来的那帮人,多数也只是街溜子,混混子,除了会激化矛盾,别无他用。

没好处可捞了,还有必要继续待下去吗?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大量非洲留学生开始返回自己的国家。

不过令人心寒的是,这帮留学生回去以后,白眼儿狼的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在非洲各地大肆散播苏联的各种缺点。

这就让优待非洲留学生的计划彻底宣告失败了。

随着苏联政府和社会对非洲留学生的态度转变,这些留学生也不再享受到超国民待遇,大部分回到自己国家,留下的也都学起了夹着尾巴做人了,直到后来黑人留学生就销声匿迹了。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非州留学生项目嗄然而止。

这也是现在不管是俄罗斯还是前苏联地区黑人非常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终于明白,

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发明者原来是苏联。

一开始热情似火地欢迎,

最后夹枪带棒地轰走,

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教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