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春节回乡手记内容(普通工人的春节生活春节回乡手记|冯爱霞:红红火火赶年集)

红红火火赶年集

作者、摄影:冯爱霞

春节将至,我抱怨年味有些淡。夫君说,现在的日子比蜜甜,天天像过年,超市、商场的商品应有尽有,鼠标一点,也能网购到家,这都是幸福生活“惹的祸”。他又掐指一算,故露出神秘状:“今天这日子,带你去个地方。保准让你感受到年味。”我说:“好,但行前路,不问西东。”

暖阳微好,年关带着春的萌动,两侧的枝丫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行人备年的脚步喜悦又匆匆。离家仅8公里的路程,车子穿过古色古香的莒县陵阳街门楼,路上人潮涌动,开轿车、客车的、骑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大包小包步行走的,可谓成群结队,川流不息。

夫君停好车说:“今天,正好是陵阳大年集。”哇!我已有很多年没赶年集了,尤其这些年在外地,家乡的年集一直是小时候的回忆。集市五天一轮回,记忆的阀门一下子打开了,那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激动的晚上都睡不着,在年集上可以买到稀罕物,发卡、纸花、糖果,泥叫虎,大人也爽快。年集上还有说书唱戏的,耍猴卖艺的,当我伸长着脖子在拥挤的人群中东张西望时,就会听到有人高喊“油着、油着,借光、借光......”于是,我就拉着妈妈的手,七拐八拐挤出人群。

带好口罩后,我三步并做两步走穿过巷道,汇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集市一眼望不到头,场面霸气震撼,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商品包罗万象,目不暇接。油条撒子热年糕、瓜果蔬菜水煎包、衣服鞋帽一套套、米面粮油大红枣,锅碗瓢盆交响曲、柴米油盐酱醋茶。赶集的有男女老少,拖家带口的;有村民、城里人,有回乡游子、有大小学生;还有悠闲踱步,这里看看,那里讲价的;更有遇到熟人招呼拉呱的。人群里奔流着喧闹与喜悦,车铃声、叫买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声、支付收款声,不绝于耳。浓浓的乡音,混合着肉香味、果香味、墨香味儿,连空气都洋溢着人间烟火味,如一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红色成了年集的主色调,走进年画春联区,一位摊主围着红头巾,招呼着顾客,如春的暖阳映着红彤彤的脸庞。春联、年画,福字、窗花、过门钱,墙上挂的,地上铺的,手里拿的 ,洋溢的不仅仅是喜悦,更是心底里流淌着幸福的清泉。摊主见我只看不买,连忙推销说:“灶王爷的年画是辞灶贴在锅门前的;年年有鱼的年画多贴在堂屋里的;咱莒县的过门笺,那可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除日贴在门楣上,与春联相配,漂亮又喜庆。”嘿,这招还真灵,我们当即买下了一整套,摊主高兴地拿着二维码,夫君快捷地刷上了。

年集上,只要一句“大过年的”,就化解了所有障碍。服装鞋帽区,人头攒动。一位大嫂推着自行车,车座上的小朋友一边啃着糖葫芦,一边拿着棉花糖,咿咿呀呀唱着儿歌,小姑娘试着新衣在镜前照来照去。大嫂见卖家咬着价格不松口,便打起了心理战,故作势要走,这时卖家赶紧招呼着:“大过年的,等于给闺女捎件了。”跟在后面的男人背着年货大包,憨憨地喜。我也看中了一个脖套,原价十元,趁势一句“大过年的,八块吧。”摊主把手一挥,“拿去吧,不要谎。”我当即围在脖子上,既温暖又优雅,一照美美的。

我只顾观景,看人,一转眼,寻不到夫君踪迹,若在过去,早就着急上火起来,现在有手机好联系,那就兵分两路吧。我随着人流经过海鲜肉类场,那现宰的土猪肉、家养的笨鸡、活碰乱跳的鲤鱼、肥美的牛羊肉、新鲜的海货、晒干的鱼虾,都是走亲访友、宴请待客少不了的好食料。我想那口子一定会买,于是就步入了山货果蔬区。带白霜的柿饼,红红的大枣、山楂,甘甜的橘子,这些辞灶果卖的火爆。记得过小年时,妈妈炸鱼、炸肉、包水饺,饭后摆上灶果,送灶老爷“上天言好话,下宅降吉祥”。刚买完辞灶果,就听到耳边的叫卖声,“买碗买筷,增丁添口;买鸡买鱼,吉庆有余;买块豆腐,全家都福;胡萝卜拌香菜,和睦又生财.......”这一听,那又必须得买。看到土特产,味蕾有记忆。白菜炖粉条、母鸡炖山菇,西红柿炒鸡蛋,醋溜土豆丝,这都是我的最爱。于是,这儿称上一斤,那儿买上一包,不知不觉手里就提不动了。

正值晌午,一股香味直入鼻腔,那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的贴包,呈现在了眼前,那就排队买上个,咬一口唇齿留香。集市一角,一大锅羊汤热气腾腾,摊主刀法娴熟,切羊肉、舀羊汤,拌咸菜。餐桌上,食客们端着大碗,掰着大饼,吸溜着羊汤,吃完后摸摸肚子,抹把嘴,提着年货再去撒目下。

集市的东头,一辆三轮车,一个脸盆支架,一把老旧暖壶,一个烧水小炉,壶嘴正升腾着袅袅蒸汽,周围排队坐着五六位村民老大爷。我感到好奇,上前一看,原来简易棚下,一位剃头师傅正在给一位老人家理发刮胡,老人仰着脸眯着眼,一副享受的样子。“大爷你好,剃头多少钱?”我问等候的老人。大爷岔开手掌,笑吟吟地说:“五块。”“那真是便宜呀。”我几乎有些惊呼。“是呀,老手艺了。每个集都来,俺们都愿意到集上剃头。”另一位老人揣着手说。

这种老式理发还是小时候看到的,真是熟悉的场景。还有编篦子的、扎马扎的、卖旱烟的、卖捆柴绳头的、结婚用的升斗、挎箱的,老式酒杯、酒壶的,让人倍感亲切。原来,很多传统的元素并没有失传,在人间烟火的街头巷尾,又与记忆的画面重合。年集上还有小青年、识字班,带货直播的、发抖音快手的、线上线下互动的,解说集市见闻的,文化科普下乡的,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陵阳集市是沿着一条河畔延展开的。腊月里河面结冰,河面如镜反射着金灿灿的光,河边枯黄的芦苇正孕育着新的生机。我问一位背靠河坝卖旱烟的老人,“大爷好,请问身后这条河叫什么名?”老人说:“这就是陵阳河。”原来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陵阳河呀,听后我感到汗颜,这还是我第一次与其对视。在我的想象中,它应是宽阔浩渺,气势恢宏。然而,就是这条看似普通无华的河流,穿越千年,历经沧桑,就是这条波澜不惊的河流,河床下却埋藏着让世界为之瞩目震惊的灿烂文明。

陵阳,得名于汉代的王陵。该王陵是西汉第一任城阳景王刘章的陵墓,乡村因在王陵之阳,名曰“陵阳”。陵阳河由东向西流经遗址汇入沭河,沉淀了千年文化底蕴,是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址之一。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多年。还发明了酿酒、制陶、冶炼、针灸等,最早使用了钱币。陵阳河如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见证着沧桑巨变,传承着地域文脉,凝聚着乡土情结。

我凝望中转身,竟发现夫君大包小包的满载而来,果真买的牛羊猪肉、生猛海鲜,还有鲜花盆景,这年货连后备箱都装不下了。回家的路上,我们又想起还有些菜没买到,经过商场时,夫君进去不一会就笑哈哈地出来了,原来他的购物小票竟抽了个二等奖,是一只张牙舞爪好几斤的波士顿大龙虾。我惊喜得直夸他手气好,随拍发了个朋友圈,友人们纷纷点赞,说真是鸿运当头啊。

这年的味道太浓了,赶年集,迎新春,备年货,奔年味,品文化。大饱眼福、耳福、口福......

冯爱霞,笔名小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日照市(桐乡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等。征文获第一、二届青未了散文大赛奖、青未了金融散文大赛一、二等奖、黄海散文双年选一等奖、2023胶东散文最佳作品奖、中国(日照)散文季刘勰散文奖、齐鲁晚报清泉计划奖、经典杯·华人文学大赛奖、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奖、香山杯·美丽新中国时代奖、莒县庆祝建党百年征文一等奖等数十次奖项。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数字、《山东青年》《青年文学家》《浙江工人日报》《山东工人报》《中国纺织报》《北京日报》《神州》《农村大众》《日照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络。系列获奖作品入选《初光3》《齐鲁青未了》《胶东散文十二家》《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等文选诗集。

壹点号天街小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