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建水风景视频(建水普通工人图片大全建水见闻:藏在街头巷尾的匠人们)

建水虽然只是云南边陲的一座小城,但也人才辈出,不乏各种工艺美术大 师,更多的,则是藏在街头巷尾的手艺人们,他们做手艺,为了生活,为了传承,更因为热爱。要是没有这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这个机械化的时代,会少了许多华彩和光芒。坚持美好的价值,有文化的情怀永远不会过时。

从前羡慕高学位的人们,现在对手艺人也心怀敬重。

今早起来出门吃早饭,路过从小学就开在一小旁边的乐器店,以前一直认为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教些传统乐器,门面上也只写着二胡、葫芦丝、琵琶等乐器教学,今天居然看到他在弹吉他,还在空白谱上写写画画,出于好奇的原因,我进去默默地看了看他写的五线谱,画得认认真真。这是我那么多年来第 一次走进他的小店里。

依稀记得在一小读书的时候,路过这里,总会听他在里面吹吹拉拉,觉得很有趣,但大概是因为没什么音乐细胞的原因,也没有太过吸引我,甚至觉得里头有些杂乱,昏暗。我在里面默默看了半天,他才终于抬头看我。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您这里学吉他多少钱啊?”

“多少岁的人学啊?年纪太大的我不教,没时间又太固执,年轻人接受能力好一些,乐器这个东西是童子功。”

“那爷爷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乐器的呢。”

“在二中的时候就开始吹拉弹唱了,到现在也近五十年了。”

“您竟然还会弹吉他,好厉害啊。”

“天下乐器一大通,都离不了那几个音,这新接触到的年轻人的玩意儿,发现也有些门道,就研究来看看,挺有意思。”

说道建水匠人,其实zui应该提及的是碗窑村做紫陶的师 傅们。离开家乡以后,别人问建水特产是什么,脱口而出的就是紫陶,由于同专 业的小伙伴们对陶瓷很感兴趣,就会凑在一起聊家乡的陶瓷和历史,说来忏愧,对紫陶一开始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后来在了解中渐渐看到了它的美。

之前在做策划书的时候不止一次地想,有没有可能让陶做出历史感来,就是让它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比如在上面做一些古代的纹饰,乃至原始时期的纹饰,比如仿马家窑的陶器一类。问过几个陶人瓷人都没有得 到肯定的答复,让我有些小失望。大概是缘分的原因,陈老师的陶让我一下子想起了一直很喜欢的我国越窑早期青瓷器的代表作:青釉四系罐。

青釉四系罐罐里外施釉,釉透明度高,并开细碎纹片。用瓷器来和陶器做比虽然有些不严谨,但是把这种感觉的釉施在陶器上,用暗色泥土作画,做釉下彩,精巧又不失厚重,古朴和灵动共存,有何不可。

陶瓷大概是zui难被标签化的艺术品,你说它像什么,其实也不那么像,各有各的傲骨在那里,不愿将就,也不愿苟同,非要“活”出点自己的样子来。

陶器还有一点重要的考量因素——实用性。在当代,陶瓷很多时候是用于泡茶茗香,所以好的茶具一定要让茶的品质完 美展现,也要和所品之茶相得益彰。陈老师的杯子锁香性特别好,茶温未散就已茶香绕梁。还特别周全地制作了温酒的小炉子。为了贴近生活,还做了一套餐具,让人真真切切地在生活中感受“穿越”。这未尝不是种美妙的体验。

紫陶村老房子的墙壁里,屋檐上,镶满了各式各样的碎陶片,屋后面的路上没有石子,全是不同破损程度的陶片。借三公的一句话说就是:什么是积淀”?什么是“碗窑之宝”?碗窑村的子子辈辈用时间和坚持练就了匠心独运,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

当我们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看见宋的青瓷,明式家具,清代金佛及无数的玉器,瓷器,木雕,金铜,就会看见许多匠士的精神在其中显影。而这个时代,总要有人留下些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和创造。回归到这种匠士的文化,才能使文明回归到一个朴素的基点,使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才华坚持一生,一代代人为之努力,坚守,创造,至 臻巅 峰。

“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生命里有许多看来是无意义的,像美感,像游戏,像创造与想象,可是倘若没有这些,我们每天踽踽街头,就更感觉到前景的彷徨与渺茫......单调,苦闷,没有生气。”

身边的手艺人还有很多很多,像朱家花 园门口用草编织小玩意很多年的老太太,像深山里刺绣的少数民族,像一小旁边捏面人的大叔......手艺人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美好和温度。无情事物的有情寄托。

以手编制着时光,温柔磨亮了沧桑,屏息凝望的语境,今夕是何夕。

来源:建水古城旅游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