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城镇普通工人读书爱读书的东莞农民工 | 一条图书馆留言,一个属于城市的童话)
猝不及防,由疫情开启的2020已经走完一半路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您们还好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年,各行各业举步维艰,电影院到现在都开不了门,随着行业的不景气失业人口的比率也大幅上升……
有这么一个普通的中年人,本也在2020年夏迎来了自己的失业寒冬,怎料一个无心之举,将他从低谷边缘拽上了好运直通车。
01
此人叫吴桂春,今年54岁,是东莞一家鞋厂的流水线工人。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小学毕业后就辍了学,一直在老家从事餐饮服务类工作,37岁时到东莞打工,自2008年起,他成为了东莞图书馆的常客,一有空就往里面钻,有时甚至会一直待到晚上闭馆。
刚开始读书时,他还要借助《新华字典》,十几年过去,已能够阅读较为艰深的大部头,尤其爱看历史故事。
2020年,吴桂春所在工厂因疫情停了工,打算返乡的他,在退还东莞图书馆的图书证时,在留言簿上即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寥寥几语,真情流淌,令人动容,既是写给图书馆的一首离歌,也似一封情书。
这段话经网上转发后,迅速在社交媒体刷了屏,还在前几天上了微博热搜。感动之余,大家伙儿也是自叹不如:“别说大部头的书,一本完整的书都不知道多久没看过了。
而自称文艺青年的我刚刚就盯着识惠二字傻了眼,还展开想象力猜了起来——表示良好的祝愿,类似于祝福?
“百度一下”后才知,这个词和东莞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04年,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为东莞图书馆题词“知识惠东莞”,我暂以有限的文言文知识将其解读为——让知识惠及东莞这座城,以此来表明图书馆的使命。(欢迎学识渊博者留言区补充~)
而吴桂春先生借用在这里,可见他对东莞图书馆了解之深,以及格局之大。
这段留言火了之后,东莞人社局帮助他推荐了一份新的工作,在一家物业公司维护绿化,包住宿、离图书馆近,图书证也重新补办了,老吴又可以留在东莞回到图书馆继续他的读书生涯了。
我们平时喜欢说,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越努力越幸运,而吴桂春只是因为爱看书则无心插柳地因祸得福。
新闻天天有,热点时时更,可吴桂春的故事我会一直记得,因为这是一则罕有的充满正能量而不失浪漫的城市童话。
02
其实世界并不缺少幸运的人,吴桂春不是头一个。比如周立齐,光说名字可能陌生,但他有一句名言定让你如雷贯耳: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而这句话,是他因第四次偷窃电瓶车入狱时发出的“进宫感言”。播到电视上,本来是一次与全国观众的尴尬会面,没想到这句话被奉为金句传遍全网,头发凌乱、眼神飘忽的周立齐从此成为了活在热门表情包里的男人,还拥有了一个很拉轰的名号——窃·格拉瓦。
他进去的日子里,江湖上一直都有他的传说;到了今年四月份他出狱那天,据说经纪公司蹲在监狱门口等着和重获自由的他签合约,干嘛?当网红。
你看,小周和老吴是不是有几分相似,都是苦出身,小学辍学,因无心之举收获了名气,迎来了用名气变现的机遇。
当然,做网红的收入远远大于绿化工人,但那是一个巨大的泡沫,不具持久性,你可听说当年粗眉毛同样在表情包界风靡一时的小吴现在在何方?那是一个巨大的诱饵,没有人关心他的幸福,只想着趁他被大肆消费时蹭点热度沾点金。
泡沫终会被戳破,诱饵被吞下后阴谋终会现出原形,被捧高高后又被重重摔倒在地,那时,本就茫然而不思进取的窃·格拉瓦将如何自处?这不仅不是他命运的拐点,还是另一段无望之旅的开始。
窃·格拉瓦的故事自始至终都是一场荒诞的狂欢,不论是“偷电瓶车”还是“不想打工论”,都是妥妥的负能量字眼,却与“好笑”“有趣”“共鸣”交相辉映,点亮网络世界,这说明台下的看客比台上被声浪推着走的懵懂男主角还要荒诞,一边哈哈哈,一边慨叹“对啊,谁想工作啊”。
窃·格拉瓦的火是大众无力感释放的结果,是集体情绪外显的信号。你能看到某一种真实,也能读到某一种惆怅。
相比较之,吴桂春的故事处处散播着希望的阳光。
03
打工很苦,农民工在大城市又居于底层,可他没有自暴自弃,反倒钻入书籍这座“人间避难所”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读书对我的性格、心态、眼光都有帮助……我看任何事情都能平常心,不会着急了……”
他跟通常见到的励志人物又不同,没有朝一个目标死磕的钻营,没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豪迈,十二年,他已然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求输与赢,只求一直沉浸在过程之中,平平淡淡,不骄不躁。他的好运再次让浮躁的人们相信了“心诚所致,金石为开”。
这样的吴桂春,是反驳“读书无用论”的活论据,是成功学励志鸡汤漫天飞之下的一缕清泉,也是快餐时代里反标签化的一面旗。
书籍是唾手可得的诗和远方,没有昂贵的路费也可到达;
识惠大众,书籍并非为某些群体私有,也不会永远为谁关起大门,只要有心,任何人都有可能从中品读到“颜如玉”和“黄金屋”。
所以农民工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读得懂、读得好,不仅可以身心受益,还可以感染身边人。
电影《重庆森林》里,王菲饰演的阿菲古灵精怪、调皮可爱,喜欢在上班的时候大声放《California Dreaming》。很文艺青年对不对?
可抛去电影氛围和偶像滤镜,阿菲只是一个普通的快餐店打工小妹儿,一个游手好闲、茫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的社会小青年儿。但注意了,这样的她,听美国60年代著名的乡村摇滚曲——The Mamas and the Papas 的《California Dreaming》。
不是说贬低谁抬高什么,而是平心而论,会不会觉得有一点错位?假使门口摊煎饼果子的秃头大叔在自家窗口弹唱《Hey Jude》被你撞见,这感觉奇妙不奇妙?
我真心希望这种吴桂春式、阿菲式的错位可以多一点,或者本身就有很多,而是并未被发现,或者,被强行当做不存在。
每个人对于优良的精神食粮都是渴求的,这个社会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更好一点,吴桂春的故事应该能给到广大文化工作者一点信心吧?真的有人不需要被迎合,而更习惯向上求索,真的有人不需要肤浅的快乐,而更想要深层的滋养。
《重庆森林》让我们看到再凌乱的市井也可有诗意,再普通的男女也能成为诗本身,这只是电影、是虚假的童话吗?不是的,吴桂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城市童话照进现实的无限可能。
聊文艺侃八卦,偶尔追热点,欢迎来包法利小姐的房间拿取属于你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