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华夏时报可信吗(华夏时报普通工人华夏时报:从0到产值1.3亿元,他是如何“一瘸一拐”地创造“现实神话”的?)

梁瑞荣展示其公司的竹木产品。(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王刚 摄)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坐落着一家占地面积76亩的厂房,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家庭日用品、编织制品、竹木器皿等八大类,产品远销国内外,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

  创办这家产值达1.3亿元、利税1198万元的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是一名残疾人,名叫梁瑞荣。

  记者见到梁瑞荣时,他正忙着穿梭于工人之间,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精神抖擞,时不时拿起产品端详一番。

  命运多舛不服输

  1960年,梁瑞荣出生于安吉县梅溪镇(原昆铜乡)独山头村梁家塘的一户普通农民家,5个兄妹中排行老二,从小因罹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走路摇摆,行动不便。

  到了懂事的年龄,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要成为一个教师。梁瑞荣深知自己的与众不同,为了实现教师梦,他刻苦学习,勤练钻研,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比别人用功,起早摸黑地看书、写字。知道家人培养自己不容易,他就利用休息天更加卖力地干活。

  梁瑞荣正值高三那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彻夜难眠,通过努力,他加入了由全年级26名尖子生组成的“高考强化班”进行突击训练,备战首届高考。

  “我知道自己腿脚不便,通过高考成为一名教师可能是我的一条出路。”梁瑞荣笑着说,有了理想和目标,他比平时更加废寝忘食地学习。

  但由于农村教育基础薄弱,26名学生在这次高考中“全军覆没”。

  为了生计,梁瑞荣加入了生产队挣工分,他和全村的壮年们一起下地干活、挑猪粪,腿脚不便,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别人每天傍晚4点就可以放工回家,他每天要比别人迟放工一个小时,然后再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整整一年,梁瑞荣用异于常人的毅力走过了鸡鸣出门、踏月回家的岁月。

  在生产队集体劳动一年后,梁瑞荣终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通过抽签他取得了生产队里唯一一名进原昆铜乡竹编厂当工人的机会。在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他虚心学习、埋头苦干,经过5年锤炼当上了车间主任,先后开发了各类竹木新产品50多种,并以可靠的产品质量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赢得了第一张门票。

  1990年集体企业改制后,凭着自己在车间里学的一手好技术,梁瑞荣敏锐地察觉到机遇再次降临到了自己身边,他回家创办了竹编工艺二厂,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多万元。

  “当时办企业的钱是借来的,没有厂房,就带着10多个老工人,在家里办起了工厂。”坐在宽敞舒适的办公室里,梁瑞荣回想起刚创业时的甜酸苦辣说,每次发货,他几乎都是亲自跟车,为了省住宿费,就和驾驶员经常睡在车底下将就着过夜。

  不断创业不忘本

  出师大捷,陡增梁瑞荣信心。

  1995年,梁瑞荣创办了春晖竹木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竹制品产品,开办竹制品企业梁瑞荣可谓轻车熟路,销售额一年高于一年,面对企业如此大好发展形势,好强的梁瑞荣并不满足,2001年他创办了中外合资企业慈晖五金有限公司。

  “创办慈晖五金公司让我备感吃力,更加迫切地想要学知识、懂知识。”梁瑞荣说,公司刚成立时只有一家日本客户,但为此需要专门请个翻译,增加了成本也有些浪费资源。于是,梁瑞荣去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的日语书籍和磁带自学,同时每天坚持与日本客商通电话、MSN进行沟通。

  梁瑞荣的诚心经营让日商深受感动,虽然语言不同,但并不影响双方做生意的信心。就这样,边学边练了3个月后,两人发明了只有对方才能听懂的“中式日语”。

  2005年梁瑞荣又独立创办了梅溪镇(原昆铜乡)第一家合资企业峰晖竹艺有限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竹木制品生产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天然食品包装容器及餐厅用具制造企业。公司先后获得浙江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2008年,梁瑞荣带着产品第一次参加了广交会,而这也成了他打开欧美市场的窗口。

  梁瑞荣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已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在为生活努力打拼的过程中,梁瑞荣深刻体会到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当前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尤其是身处农村的残疾人,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残疾人在生产竹木制品。(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王刚 摄)

  为此,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梁瑞荣将眼光放在了身边的残疾人身上。

  62岁的老姚是安徽人,腿部三级残疾,在工厂工作了两年多,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半成品进行检修和修整。

  “我这样的年龄,加上腿部残疾,很难找到工作。现在这个活,坐着就能挣到几千块钱,年底还有补贴。”老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面对现状,他很知足。

  记者再走进旁边的竹篮生产车间,隆隆的机器声震耳欲聋。聋人姑娘缪永红正安静而熟练的操作着机器,外界的喧闹似乎与她毫无关系。

梁瑞荣与车间内的残疾人交流。(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王刚 摄)

  据记者了解,42岁的缪永红已来公司11年,月均工资可达5千左右。

  不过,可以进到工厂上班的残疾人均属于有劳动能力的,还有大量重度或者精神类残疾人无法出远门,这个群体,更需要帮助。梁瑞荣觉得,他应该为这个群体做点什么。

  在梅溪龙翔社区的残疾人之家里有20名残疾人,受年龄、残疾程度的限制,进厂务工对他们而言是天方夜谭。

  但梁瑞荣就是要将“天方夜谭”演绎为“现实神话”,他将这些残疾人安置在残疾人之家,让他们实现了进厂做工补贴家用的愿望,同时,他还根据竹产品加工劳动强度不大、易学易会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点,明确要求加工点主要安置残疾人就业。

  截至目前,梁瑞荣已解决了安吉县杭垓、昆铜、龙翔社区及安徽大别山、东至等加工点近12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其中残疾人65人)。辐射安吉县42户残疾人家庭发展竹制品加工。

  2010年,梁瑞荣的公司成立慈善分会,每年出资25万元帮扶梅溪镇困难残疾人,捐助137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付出终有回报,这些年,梁瑞荣先后荣获浙江省第二届“自强创业之星”、“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动人”、“浙江省诚信经营示范户”、2008年“感动安吉十大骄傲人物”、安吉县县残疾人十佳创业之星等称号。

浙江日报:凝心聚爱 砥砺前行 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来源:华夏时报、中国新闻网

编辑:何逸玮

责编:龚 经

审核:丁建华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