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孙仁英画的价格(俄国普通工人特质孙仁寿:印象俄罗斯)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印象俄罗斯文 | 孙仁寿

提起我们中国最大的邻邦俄罗斯,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情愫。虽然历史上的沙俄时期对我们伤害最深、掠夺土地最多,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也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亮了一盏灯。

在今天的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都习惯称他为苏联,尽管他已“红旗落地”,国家解体,但人们总会温暖地回忆起他是“十月革命的故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老大哥”。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奋斗一生的精神曾感动几代人,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曾激励多少人学会昂首挺胸。而我们年轻的一代则会想起“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能歌善舞的俄罗斯帅哥”和“裸着半身、秀着肌肉、敢于和美国博弈、获得中国第一枚友谊勋章的战斗民族总统普京”。

六月,生如夏花,带着对这个曾经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情愫和和苏联解体后重建的俄罗斯种种好奇之心,我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国度。

短暂的8天之旅,我们游览了首都莫斯科和古都圣彼得堡这两座俄罗斯最大、最古老、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通过和俄罗斯人的零距离接触,通过视觉观察和亲身体验,让我对经历苏联解体阵痛后的俄罗斯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一些感性上的认识和初步印象。

虽然这些认识和印象或许带有局限和个人感情色情,但它是我初次踏上俄罗斯国土、初识俄罗斯战斗民族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是最真挚的告白。

01

初到俄罗斯,无论是在下榻的宾馆,还是在大街上行走,或是在超市里购物,我特别留意俄罗斯民众的穿着打扮。

在圣彼得堡市入住期间,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美丽的涅瓦河边,这里不仅车水马龙,而且上下班的俄罗斯人都从这里匆匆而过。

通过连续几天在酒店门前的观察,从我眼前匆匆而过的俄罗斯人衣着比较随意,不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女士穿的多是裙子,男士穿的多是牛仔。他们衣服的颜色并不艳丽、时尚,但得体、素朴、端庄、整洁、和谐。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街上行走的女士穿的鞋子大多是平底皮鞋或旅游鞋,很少有人穿高跟鞋。这与我们在国内大街上看到的五彩斑斓的奇装异服和名种类型高跟鞋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下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后,我也特别留意这座世界著名城市普通俄罗斯人的衣着服饰。通过观察,我感觉到莫斯科人比圣彼得堡人讲究穿着,他们的服装不一定华丽高档但一定是干净整洁,色彩搭配得当。据了解,莫斯科人出门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细尘,莫斯科人绝对不会穿没有熨过的衬衣出门。在公共场所,朴素的衣服一经熨烫,再加上俄罗斯人昂首挺胸的气质,倍显风采。对穿着的重视,反映了莫斯科人维护自我形象和洁身自好的个性特质。

不论是在古都圣彼得堡,还是在首都莫斯科,总体感觉俄罗斯人衣着的颜色比较简单、朴素,年轻人喜欢黑色、灰色,这也许和他们的肤色有关,凝重的颜色反衬出白皙的皮肤更加有光泽。

对于俄罗斯人平常如此简朴的衣着,我曾好奇的问过导游。导游告诉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不景气,人民的收入也一直不高,一般普通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仅二万卢布,相当于人民币二千元。因此,俄罗斯普通家庭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他们简洁的服饰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写照。既使这样,他们还是能把普普通通的衣服穿得气派得体,搭配得当,这就是俄罗斯人在穿着上最大的特点.

我们的导游在俄罗斯已工作和生活十多年,对俄罗斯人的衣着和生活比较了解。她告诉我,俄罗斯人看似衣着随便,但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也有不同的讲究。如接待客人时主人不能穿家常衬衫应穿得干净整齐。去电影院、博物馆时可穿得普通一些但去剧院看演出一定要穿得整齐,盛装打扮。俄罗斯人相当注重在较为正式场合下的仪表整洁,要刮脸洒香水剪指甲和鼻毛鼻毛露在外面是非常不礼貌的。

俄罗斯的夏季非常短暂,更多更长的是冰天雪地的冬季。对于俄罗斯人冬天的服饰如何,是否也是如此简洁和素朴?带着好奇的心态,我再次求教了跟随我们的地接导游。

导游见我对俄罗斯人的服饰饶有兴趣,就特地给我介绍了俄罗斯妇女冬天的穿着打扮。她说,俄罗斯冬天室内外温差大,窗外白雪飘飘,零下十几、二十度,室内却是热气腾腾,摄氏20度上下。所以,妇女常常是内穿薄呢衣裙,外套皮大衣或加厚呢大衣。多数俄罗斯妇女都有名贵的皮大衣,是在苏联低物价时期买的。长的紫貂皮和水貂皮等华丽的皮大衣,配上俄罗斯妇女白皙的皮肤,俨然“贵妇人”风度。羊羔毛皮大衣,多为中老年妇女所爱好。而银狐、兰狐皮大衣,则被时髦年轻姑娘所青睐。冬日里,常见大街上有这样的姑娘,脚蹬长统靴,腿穿单丝袜,身着超短裙,外套一件银狐或兰狐短大衣。我们中国人一看到她们那双裸露在外的玉腿,就会从心里替她们冻得哆嗦。可她们却迎风冒雪,昂首挺胸,信步街头。

导游说,她刚来俄罗斯留学时也很臭美,在冬天也曾尝试过像俄罗斯姑娘一样腿穿单丝袜信步街头,但终因抵御不过寒冷的“楚楚冻人”而宣告失败。

通过导游的介绍和我近距离观察,让我对俄罗斯人的穿衣和生活状况有了初步了解。透过俄罗斯普通人的着衣,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他们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同时也可窥见俄罗斯国家经济的整体水平。尽管行走在大街上的俄罗斯姑娘、小伙以及老人们的着衣明显不如中国时尚,款式也不如中国的多,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生活习惯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气质和修养依然不俗,文明程度依然很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不仅需要有外在美丽衣饰的装扮,但更需要有内在的文明与修养。从这一点上说,虽然我们中国人可以骄傲的声称有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但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与战斗民族俄罗斯相比,内在素质和文明程度尚有不断学习和提升的空间。

02

俄罗斯之行由于随团较多,再加之语言的障碍,使我没有更多与俄罗斯普通人接触的机会,因而对于他们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了解甚少。

但是,在圣彼得堡郊外“普京小木屋”仅有的一次“俄餐”体验众,不仅让我初尝了俄罗斯民族的饮食,也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饮食特点有了一些初步印象。

据说这个普普通通的用木头搭建的小酒店,因当年普京总统曾在这里举办过生日宴而风靡全俄罗斯,后人将其命名为“普京小木屋”。

走进小木屋院内,景色幽静怡人,院内不仅盛开着各种颜色的玫瑰花,而且绿茵茵的草坪上还装饰着浪漫的情人吊床,各种造型别致的卡通人物矗立在小木屋的各个角落,木屋的周围还伴有茂密的白桦林。看着眼前温馨浪漫的景色,我完全理解普京总统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举行生日宴。

因为是第一次品尝俄餐,加之对异国饮食的好奇,我充满着许多期许。然而,当我端坐于条型长桌后,看到早已摆好的刀叉和盘内的菜肴时,我心中的期望值瞬间形成巨大落差。

鱼子酱、酸黄瓜、土豆沙拉、烤香肠、黑面包、白面包、俄式馅饼、红菜汤、香槟酒、伏特加酒……眼前的俄餐,简直无法与我们中国菜肴相比。不仅数量少,品种少,而且毫无我们中国烹调艺术里的色、香、味三大特点。

虽然我不喜欢眼前的俄餐,但出于对俄罗斯民族饮食的尊重,我还是绅士般的系上餐巾,倒上一杯伏特加酒,左手拿刀,右手拿叉,与大家一道品尝了这顿俄餐。

走出小木屋,许多同行的团友或说吃不惯,或说没吃饱。这时站在一旁的导游调皮地说了一声:“不仅你们吃不惯,我来俄罗斯十多年了,仍然吃不习惯。许多中国人都管俄餐叫饿餐。”

人们都说,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以了解一个国家的饮食为切入点无疑是最全面最真切的。

是的,俄罗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人民不仅人高马大,而且体质健壮,应该说是有着自己独特饮食文化的。只不过,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华夏民族饮食文化,从而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味蕾和味觉。因而,对俄罗斯的饮食一时难以接受。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从俄罗斯人的饮食结构来看,由于他们地处寒冷地带,他们有爱吃肉与喝奶的习惯。他们每日的饮食,看似简单,但都有足够的卡路里、蛋白质,营养价值颇高。因此,俄罗斯儿童在发育期身体健康、早熟。据说俄罗斯少女十一、二岁就开始谈恋爱。另外,俄罗斯姑娘有世界美女之称,金发碧眼,皮肤白皙,身材娇美。姑娘时期,大都是窈窕淑女,但结婚后,她们婀娜多姿的身影逐渐发“福”。据说这与她们平时不节制饮食、过量饮奶、过多吃糖和肉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俄罗斯人没有“民以食为天”的概念,请客吃饭不是俄罗斯人常用的社交手段。俄罗斯人也不习惯“海陆空”全吃的原则。据说松花蛋、狗肉和鸽子,他们是绝对不吃的。另外,凤爪、腰花、肥肠、百叶也是不可能出现在俄罗斯人餐桌上的。

俄罗斯人也爱喝茶。不过俄罗斯人喝茶通常以红茶为主,也有不少人喜欢花茶。随着减肥风和保健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知道并开始尝试中国绿茶。由于俄罗斯人在喝茶时习惯加糖,甚至有人同时加上牛奶,所以大多数俄罗斯人在喝绿茶时也加糖。

2016 年,G20 杭州峰会期间,普京总统送给习近平主席一桶俄罗斯冰淇淋品尝,尽显俄国人对冰激凌的真情,一如中国人爱茶。中国人喝茶,世界尽知,但俄国人钟情冰激凌,却鲜为人知。

03

第一天入住圣彼得堡市酒店双人标准间,让我诧异的是酒店里的那两张单人床。

在我的想象里,体格健壮、人高马大的俄罗斯人,睡觉的床一定很宽大。然而,当我们打开酒店房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张又窄又小的床。

据说俄罗斯普通百姓家睡觉的床都比我们中国人家中的床小,一般长度1.8m,宽度仅0.9m,这种床比我们中国传统意义的单人床还要短和窄。

这让我们睡惯大床的中国人有点不习惯,甚至有点不可思议。

望着房间里又小又窄的床,我的思维产生了许多奇妙幻想或许是俄罗斯气候寒冷,人们睡觉需要抱团取暖?或许是俄罗斯人住房面积不大,家中空间窄小?或许是生活习惯不同,形成的反差?

带着这些种种设想和疑问,我开始有意识的观察俄罗斯街头巷尾的房屋与房型。

行走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市的街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大多是十八、十九世纪建筑风貌,这些房子基本上都是一种风格,楼层都是统一的五层,窗户很小。由于圣彼得堡这些旧城建筑保存比较完好,因而在1990年时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说,俄罗斯人现在住的房子大多都是前苏联时期盖的“斯大林楼”、“赫鲁晓夫楼”(筒子楼)、“勃列日涅夫楼”。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将这些住宅全部无偿转让给住户,实行了房屋私有化。这些房型的面积大多在55平方米。直到现在,绝大部分俄罗斯民众还住在这些窄小的前苏联时期留下的福利房中。

莫斯科是俄罗斯第一大城市,常住人囗有1400万,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因而莫斯科的房价也是全世界高房价城市之一,与中国的上海房价不相上下。

莫斯科的民居建筑与圣彼得堡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大的宏伟气派,小的精巧玲珑,旧的古韵迷人,新的典雅别致,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时期的不同建筑风貌。

为了缓解莫斯科市人囗过于密集和住房压力,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很多优惠条件,鼓励市民搬出莫斯科市,到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但是莫斯科人还是不肯离开首都。     

据导游介绍,莫斯科市民在城内的住房面积虽然不大,但60%以上的市民在郊区都建有私家别墅。莫斯科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别墅的土地成本极低,而且市郊的自然环境也很好,树林、湖泊、草地随处可见。市民可以随便选个地方就盖别墅,既不用“规划’批准,也不用购置土地、交地价。盖别墅时还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砍树锄草,因为政府不收任何费用,所以这样的别墅造价很低。

导游曾经同一位俄罗斯朋友开玩笑,说要买下一座80平方米的小别墅,建在草地上,树林旁,不远处有一个小湖,可以钓鱼,这样的别墅,她问朋友卖多少钱,朋友出了个价,吓了她一大跳,500美元?如此低廉的造价,如此宽松的政策,难怪市民们纷纷跑到郊区去建别墅。

每逢双休日或假日,多数莫斯科市民都携家带口开着汽车出城度假,尽情地享受生活。 

另据了解,梅德韦杰夫当总统期间,俄罗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一些一、二线的大城市开始兴建高层商品楼房,这些楼被称之为“梅德韦杰夫楼”。

但多年来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人民收入偏低,再加之俄罗斯人的一些传统习惯,这些商品房楼一直销售不畅。为何俄罗斯房地产业一直红火不起来,据了解,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俄罗斯早已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且人口多年来一直呈负增长,这就造成了对商品住宅的市场需求不足。

二是俄罗斯人并不认为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年轻人结婚成家的必要条件,大部分新婚夫妇家庭满足于租房居住,并不想花大钱购置房产。

三是大部分俄罗斯人没有储蓄的习惯,据2013年的一项调查,在俄罗斯仅仅有30%左右的家庭存款数额超过10万卢布,大部分人是“月光族”,即使他们想要购置房产,他们的存款数额也无法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

四是虽然在俄罗斯住房业主是拥有永久产权的,但是子孙如果想要继承房产,需要缴纳高额的遗产税,中国国内司空见惯的“为子孙置业购房”的做法在俄罗斯是行不通的。

由此看来,俄罗斯人很会享受生活的品质,不会为子女结婚买不起房而陷入苦恼,更不会为攒钱买一间大房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也许这就是俄罗斯人潇洒的生活观。

就在即将离开莫斯科回国的途中,我将困扰多日的关于“窄床”的话题抛向了导游,导游的一席话让我幡然所悟。

原来沙俄统治时期,彼得大帝忧患意识很强,他认为高枕无忧,睡得太沉,会影响时刻准备迎战。因此,身高二米多的彼得大帝,为了能时刻准备迎战,他睡的就是一张窄床。从此,俄罗斯人睡窄床的传统习惯一直留传至今。

难怪有人说:“人高马大床很窄”,这是俄罗斯的几怪之一。

俄罗斯之行不仅让我体验了多日的窄床,也让我增强了旅行中时刻都不可高枕无忧的忧患意识。

从彼得大帝睡窄床,演变为整个国家和俄罗斯民族的传统习惯,他让我看到了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居安思危的思维和战斗意识。也许正是这种战斗意识,才使俄罗斯从当年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不断通过战斗扩张到今天的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其中包括从我们中国腐败的清王朝手中掠夺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从俄罗斯战斗民族传袭至今睡窄床的习惯中,我们华夏民族应该从中受到启迪。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要毋忘历史,居安思危。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04

民间有一种说法,来到莫斯科不亲眼看一看莫斯科地铁站,那将是来俄罗斯旅游最大的遗憾。旅游业也有一句流行语:“去莫斯科不参观地铁站等于白来”。因为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站。

为了体验莫斯科的地铁,导游特地给我们每人买了一张40卢布(相当于人民币4)的地铁票。导游说,莫斯科地铁很便宜,实行一票制价格,只要进站,不管换乘多少站,想坐多少站都行,不用考虑另行买票。

由于时间有限,导游让我们只乘坐三站,主要是体验一下莫斯科地铁文化。

在莫斯科坐地铁,一般都是乘电梯下到50米以下,最深的可达百米。

当我第一次走进莫斯科地铁站时,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意义上的地铁概念,仿佛这里不是交通工具中转站,而是建筑艺术品。

每个地铁站都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

地铁站铺设的大理石多达几十种,并广泛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其中一些作品美妙绝伦,令人流连忘返。

据了解,俄罗斯莫斯科现有地铁站都集中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至四十年代末前苏联斯大林时期。从站内墙上装饰的马赛克宣传画,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列宁、斯大林与工人、农民、士兵以及少年儿童在一起的画面。这些画跟我们中国毛泽东时代一样,带有明显的个人崇拜印记。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莫斯科地铁站运行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看上去地铁的列车已经十分破旧,跟我们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绿皮车差不多了,开起来“哐当哐当”声音很大。

如果说莫斯科地铁站是俄罗斯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骄傲。那么,跟地下这200多个美妙绝伦的地铁站艺术殿堂相比,俄罗斯陆地上的公交设施经过风吹日晒都相对比较破旧和落后了。

据观察,公交车站的站台,可谓非常简陋,除莫斯科主要街道还有一些站台外,圣彼得堡市绝大多数公交车站只是一个站牌,一条长凳。不仅毫无公交文化而言,而且足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生工程起色不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行驶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街头的公交车,也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苏联时期生产的带“辫子”的无轨电车,甚至在有的线路上还有年代更久的有轨电车。这些在中国大地上早已消失的落后的公共交通工具,现在莫斯科这个国际化大都市街头还随处可见。

虽然我们在莫斯科看到的这些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都比较破旧和老化,但由于它是用电的,因而这些公交车却很环保,没有燃油尾气排放的污染,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或许是俄罗斯政府出于对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而有意作为。

在莫斯科出行期间,感到这里交通堵车状况跟我们国内差不多。俄罗斯车辆也很多,这个国家人们出行的方式多以私家车为主,但车的品牌档次并不高,多数是二手车,甚至一些破车也在马路上行驶。因为俄罗斯人高傲,他们不在乎吃穿,只在乎有没有车,哪怕开一辆破车,头也昂得高高的,因为他也是有车族了。

俄罗斯普通人拥有的私家车档次虽比不上中国,但他们开车的文明程度比国人高。在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是听不到喇叭鸣笛声,二是不论车速多快,只要看见斑马线上有行人,一律停下来让行人通过。

我们在圣彼得堡期间,有几次要穿过马路,导游均领我们走到斑马线处,而每次我们经过时,所有的车辆全部停下,等待行人过去后,他们才继续行驶。

相比之下,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国家,驾驶员与行人争抢斑马线,又是何等汗颜。

在俄罗斯旅行期间,不论是在圣彼得堡,还是在莫斯科,没有在马路上或街头巷尾见到一辆在中国像蝗虫一样多的、横冲直撞的电动车、电瓶车,也没有所谓的共享单车,就连摩托车也很少见。行走在人行道上,根本不用担心像国内冷不丁地从身后冒出一辆电瓶车或自行车,让行人缺少安全感。

其实俄罗斯早在前苏联时期已经建立了庞大的横跨欧亚的交通运输系统,各种类型的交通运输工具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俄罗斯的旅行,总体感到比较方便。无论是乘飞机、火车和汽车,还是地铁和轮船,都比较便利。

我们从圣彼得堡转程到莫斯科,乘的是俄罗斯动车,用时4个小时。但体验俄罗斯动车后,我的直观感受是,俄罗斯动车不论从车站设计、车厢装饰,还是服务员的软件服务以及车速上都达不到中国高铁动车标准。

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中国时,亲自体验了一下中国“复兴号”高铁动车带来的快感。看来普京总统通过亲自体验、实地考察,有意引进中国先进的高铁动车进入俄罗斯,同时也希望搭乘中国“一带一路”这趟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去实现俄罗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六月的俄罗斯昼长夜短,天空蔚蓝,艳阳高照,鲜花盛开,河流欢畅,是俄罗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而今年的六月,因为有了足球,有了世界杯,有了五大洲朋友的团聚,又使得俄罗斯这个夏季多了一份别样的美,别样的热情和狂欢。

这次到俄罗斯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白夜”,我们《同步悦读》主编白夜的网名让我着实体验了一下。圣彼得堡是世界上少数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6月21日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白昼节”。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看着街上的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凌晨时分于街上读书看报,着实是一番神奇的景象。

有幸在2018这样一个特别的季节来到俄罗斯旅行,除了感受足球和世界杯热情氛围之外,我似乎还有一种特殊的感受,那就是历史上的中苏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随着今天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两位国家元首私人朋友关系的加深,已经逐步影响和演化为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新型的朋友关系。在俄罗斯,中国人被战斗民族称为朋友。诚如中国一首歌中所唱到:“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是猎枪……”

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国家体制不同,但中俄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如同俄罗斯夏季这最美的季节,也是两国历史上最佳、最好的蜜月期。

不论是漫步在圣彼得堡的涅瓦尔河畔,还是行走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场广场,处处都能感受俄罗斯民族对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更能感受他们对欣欣向荣中国经济和富裕起来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短暂的俄罗斯之行虽已结束,但透过旅行中对这个国家人民衣食住行的观察和了解,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人民心中曾经的“苏联老大哥”,无论其现在的国家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明显落后于我们中国。苏联解体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苦难的民族才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只有经历国家分崩离析阵痛的人们,方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稳定繁荣的可贵。

孙仁寿

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写作协会副会长,马鞍山市民俗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生长在姑溪河畔,听着诗仙李白的故事长大,笔耕三十余载,先后在《人民日报》、《作家天地》等全国报刋杂志及新兴网络媒体发表约六十余万字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仁者见仁》。自诩“杂家”、“半个文人”。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6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原创作品 (公众号转载需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不厚名家      不薄新人

投稿邮箱

tbyd2016@163.com

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赴一场悦读的盛宴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