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十年代工资(普通工人吃青菜九十年前|上海工人一家,要吃多少青菜?)


第五十八期 1939/12/18
入冬以來,眞是倒运,要吃好些的青菜,也是吃不到,买了二三斤,加了許多油去煮,总是沒法使他酥烂,大约爲了人心大变,连菜的性質也变了。幸而这几天的青菜,却漸入佳境,我家連吃了兩天,都酥烂甜美,菜心尤其可口,因此我要劝大家多吃些青菜了。好在这样東西,无论葷煮素煮,无往不宜;你要吃葷的,那么把猪肉切成了块一同紅燒,或是做了獅子頭也好。就是不用猪肉,用了牛肉羊肉,一樣好吃。再不然,和不出壳的蝦蟹同煮,也很鮮美。至於素的呢,你要考究一些,就單用菜心,略加菱粉,加些国产花菰與扁尖同炒,可以上得筵席。普通煮法,則用油條同炒,綫粉同炒,或黃豆芽同炒,也可下飯,总之只要青菜本質好就是了。


杨西孟《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个研究》是北平社会调查所,1930年出版《社会研究丛刊》的第九种,社会调查所是在1926年成立,他们认为研究生活费是劳动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基础,受经费限制,只在北平做过小范围的尝试。上海的调查是与当地货价调查局合作完成,后者目的是为了编制生活费指数。社会学家目的是为了研究工人的生活水平。上海的这个调查利用二百余纺织工人家庭全年的账本,时候从1927年11月至1928年10月,为了帮助记账,聘请了十五名记账员,挨家挨户逐日登记,除春节元旦数日放假之外,终年未曾间断。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到,九十年前上海工人日常开销,90%以上都是用于食品消费,其中青菜月均20斤,在蔬菜消费中数量最多。蔬菜供应随季节发生变化,20斤/月便是旺季和淡季的均值。社会调查从前做起来困难重重,现在有了电子大数据,统计变得易如反掌,电商平台控制了所有人的消费数据,妇女刚刚怀孕,他们就盘算好了一切婴儿用品营销,这种对客户无所不在的掌控,让消费者甚至让政府都感到不安,但关于普通职工,比如进城打工者的生活状况的研究,我们却很少看到报道,电视里最近常说送餐快递因赶单引发交通肇事,报纸上好像就不曾见过,针对这个群体生活状况的调查。在工商资本主义的旧上海,研究劳工生活,比研究有钱人消耗的参茸燕耳,更加紧迫,这是九十年前社会学家的自觉意识,难道不也是现在,上海城市品格读本中不该或缺的章节。一
青菜红烧肉清炖小鳊鱼
清炒卷心菜
雪菜烧豆腐
二
洋葱牛肉丝
粉皮鲢鱼头
青菜炒线粉
海蜇萝卜丝
三
青菜狮子头
糖醋黄鱼片
油条炒芹菜虾子炒面筋
四
咖喱牛肉片
百叶丝炒虾红烧素什景粉皮京冬菜五
韭菜炒肉丝
青菜烧小蟹
油豆腐素汤
咸菜炒百叶
六
腌肉豆腐汤
胶菜青鱼片
红烧萝卜片
青菜黄豆芽日
烧羊肉
煎带鱼
绿豆芽
炒菠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