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希特勒愤怒表情包(德国普通工人电影《希特勒回来了》和《愤怒的小鸟》-- 两部喜剧看欧洲)

德国人对政治话题的热情,是其他任何民族不能比拟的。在飞机上偶遇的邻座德国人,三言两语就会聊起世界大势,欧洲的困境,询问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这自然和德国丰富而残酷的历史息息相关(参见我另一公众号肥嘟嘟走世界里的《柏林–三重历史的苍穹下》,文末有传送门),而对各个阶段历史的认真讨论和反思,也构成了德国电影的主要题材。换言之,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德国电影,无一例外都与政治和历史相关,尤其是纳粹(比如《帝国的毁灭》、《浪潮》)和东德(《窃听风暴》、《再见列宁》等)这两段历史。

如果德国人做穿越喜剧,那么最大胆、也最有看头的是什么呢?自然是《希特勒回来了》,让他在2014年醒来,看看他还能掀起什么风浪。虽然也有惊讶和疑惑,但大多数人都把他当做模仿秀的演员,争着和他自拍,让他上喜剧节目,正如这个时代一样,把任何事物都贴上娱乐标签。

这部电影也不忘喜剧本分,先让希特勒狠狠批判了一番当今无聊的电视节目,也让卑鄙的电视台主管也致敬了一段经典的“元首的愤怒”(出自《帝国的毁灭》的一段希特勒狂怒的镜头,在网上被恶搞过无数次)。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满足于讥讽一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是一次真正大胆的穿越,不仅是希特勒这个人的敏感性和他的时代穿越,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戏里戏外的一次穿越实验:希特勒和一个记者一起走访全国,正如他80年前所做的那样。途中的大量参与者并不是演员,而是平凡的德国路人。让没有话题禁忌的“希特勒”去采访他们,试图唤起他们心底平时不敢说的一些想法。很快希特勒就论断,虽然时过境迁,但现在与1930年代的德国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民众对福利制度、对移民多有不满,年轻一代处于迷茫之中。

这种拍摄方式,让电影不乏粗糙平淡之处。但是这些民众的不满,以近似新闻纪录的形式,从真实的德国民众口中说出,分量远比虚构的故事大。以这些现实为基础,电影再虚构之后的发展–希特勒很快适应了互联网时代,而早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一些禁忌意识形态,在这个深刻理解人性并极具说服力的男人的带动下,是那样地容易死灰复燃。

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经过战败的教训和战后70年的教育,对此类意识形态的反对和警惕应该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已经到了令人厌烦的地步,换言之“政治正确”。这部电影也辛辣的道出了政治正确的本质–对鸡毛蒜皮反应过度,然而这种反应也就三分钟热度。希特勒在旅途中枪杀了一只咬他的狗,当这件事一曝光,在政治正确的德国就是天字号第一的大事。不管你有多辉煌的功劳,有多大的个人魅力和能力,竟然虐待动物,必须封杀出局。但人们的遗忘速度也是惊人的,没过多久,希特勒就完好如初的复出了。

很多人的不以为然,还来源于过度自信,这也是拜政治正确所赐。希特勒在21世纪被追捧,所有人都是认为只是娱乐一下。然而在1930年代初也没人认真看待他。其实正因为政治正确之类的因素,人们虽然对各种反纳粹口号耳濡目染,但很少有机会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认真思考过这类问题。即便有过一些想法,也只能压抑在心里,直到希特勒来敲门听你诉说。希特勒一直是一个深入群众,待人诚恳的人物,群众正是他的魔力之泉。而当希特勒诚恳而激情地讲述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理念时,却恰恰成为了政治正确的破冰者。虽然惊世骇俗,但也戳破了很多人心里想过但不方便提的内容。

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是天台上的那段对话。希特勒在现实中的穿越,不是穿着军大衣的肉身从天而降,而是在每个人心里复活。每个人,都不是怪物,都是凡人,但正是这些凡人,把希特勒推上了前台。当对希特勒的狂热从娱乐转向其他方面时,历史的惊人一致又往前了一步。而认清真相的人,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对于希特勒的幽灵,本片不可谓不透彻。然而,说了这么多,我认为这不足以说明当前欧洲的所有问题。

我自己曾在一个德国公司工作多年,也断断续续在德国生活过几年。德国人的确是心怀天下的,对于战乱和不幸的地区,不仅积极掏腰包捐助,也认为应当接纳难民。然而真正让难民做邻居,和自己的孩子玩耍,乃至攀亲戚,普通的德国人心里又一万个不愿意。这个思路也延展到工作中,在许多德国公司里,无论能力与经验,高管必是德国人,中层才有欧美其他国家人,而亚非拉人只能是普通员工或者小头目。在看似一片和谐的欧洲,这种惊人的社会僵化,其实比看似族群冲突不断的美国,要严重得多。

所以欧洲的真正问题是,尽管有文明和包容的理念和口号,也近乎无私的接纳和救助难民,甚至因此被一些人讽为圣母,然而欧洲的社会其实缺乏真正容纳多元文化的活力。这个问题的起因,我认为有三大方面。

第一,欧洲传统上并非移民国家,没有美国的民族融合的历史经验。

第二,欧洲的高福利制度,让每个人都自给自足,而不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协作,从而让人际关系愈加疏远,也减少了和其他族群交流的机会和意愿。

第三,政治正确的灌输,造就了欧洲人虚伪的“圣母心”,比如捐助和支持国家接纳难民以彰显自己的文明与体面,然而又没有诚意让这些外来者融入自己个人的生活圈。

欧洲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最近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愤怒的小鸟》。是的,这部电影基本是炒过气手游的冷饭,但对游戏的还原真的做得不错,还致敬了《闪灵》、《X战警》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要素的巧合,和这样的剧情,确实难以让人摆脱与现实的联系:

在一片和谐宁静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不会飞的小鸟,它们过着友善、和平、融洽的社会生活,在这里,发怒都被视为异类,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突然有一天,漂洋过海来了一个长相截然不同的绿色族群(猪),为首的留着大胡子。他们声称自己人数很少,爱好和平,但实则为数众多地偷渡入境,并且裹挟着大量炸药,图谋窃取小鸟们的下一代。原住民小鸟们以包容热情地接纳了它们,它们未经邀请就住进了一些原住民小鸟的家,主人不乐意,还被小鸟首领猫头鹰厉声斥责“让我们的客人感到不舒适了”,最后自然是鸡飞蛋打,还需小鸟中最勇敢的黑红黄三色的勇士和老迈的白头鹰再次登场拯救。

虽然大部分素材都取材于几年前的手机游戏,而且手机游戏确实没有任何动机去牵涉政治,但这部电影的确不由得不让人建立一一对应的联想:不会飞的小鸟–没有自卫能力的欧洲人,绿色的猪与大胡子–欧洲最大移民群体的宗教颜色、装扮特征和最忌讳的动物,炸药–恐怖袭击,窃取鸟蛋–生育能力高于原住民,小鸟首领猫头鹰–欢迎难民的欧洲领导人,黑红黄三色–德国国旗色,白头鹰–美国的象征。

无论电影的创作者没有这样的创作意图,但竟有如此多的观众做出这样的“过度解读”,足以说明这一话题在许多人心里的位置。当异族人落难时,欧洲人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帮助了他们,确实令人敬佩。即便有填补劳动力之类的考虑,但占主导的还是他们的无私。然而,欧洲也需要加强社会的活力,来让多元化的社会真正健康运转起来,同时,也应该确保新来者能够抱以基本的价值观共识来共同生活。

这就是欧洲的问题之二所在。以自由和包容自豪的欧洲人,在美国的安全庇护了半个多世纪后,也不应该忘记,Freedom is not free,捍卫自由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正如70年前与希特勒的战斗一样。斗争的对象不仅是希特勒这样的极右思潮,也应包括世界上任何与包容的价值观为敌的人。自由和包容,必须建立在人人互相尊重,并坚决捍卫对方以自己的喜好的方式生活的自由,这一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而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如果没能让对方形成这个共识,包容就成了纵容。

欧洲未来去往何方,我们拭目以待。相信也会有更多相关题材的电影问世。

相关文章:

柏林 -- 三重历史的苍穹下 - 肥嘟嘟走世界 - 知乎专栏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