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石油工人英雄人物事迹(石油井普通工人石油名匠丨靠着这股劲儿,他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专家)

石油名匠

张有兴,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采油工,高级技师,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省级、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李欢乐

“张哥好琢磨,遇到问题找张哥,他总能给你琢磨出解决方法。”大家口中的张哥,叫张有兴,是一名在生产一线奋战了20多年的采油工。

多年来,张有兴凭着自己切磋、琢磨的劲头,获得国家级创新成果奖两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

一定要有知识、有文化

初中毕业后,张有兴选择了上技校,学的是采油专业,成为一名优秀的采油工是他的梦想。但1994年毕业时,因为工作需要,他被分配到了作业队。专业不对口,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多数用不上,怎么办?

“重新学呗!”张有兴给自己鼓劲。此后,他在作业队跟着师傅学,回到家中跟着书本自学。就这样,没过多久,张有兴就能够独当一面,还考取了多个工种的操作证。

在作业队工作8年后,张有兴转岗到了采油队,担任维修班班长。“刚到没多久,队里的焊工退休了,我又开始学焊工。经过一个月的苦练,我顺利通过技术考核,并获得了焊工资格证书。”张有兴说,一次次的“错位”逼迫着他成了一名全能型的工人。

“多,还需精。”张有兴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回到采油工岗位后,他在采油知识和技能方面痛下工夫。

打开张有兴的电脑,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制图,这些都是他用CAD绘图软件和3D制图软件绘成的。

 “几年前,我意识到,计算机制图是采油工未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当时,自己的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更别说使用软件绘图了。我四处求教,但没有人能教我。我就厚着脸皮到东北石油大学去蹭课。”回忆起当年的窘事,张有兴有点不好意思。

知识“偷”到后,张有兴开始了苦练。多少个夜晚,整栋办公楼里就他一个人,在电脑前面一点一点地练习制图。如今,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3D制图软件,绘制出不少复杂零部件的图纸。另外,他还担任厂里的培训讲师,培训了大量能用该软件制图的人才。

各种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生产中的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日积月累,张有兴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有技能、有文化修为,且一专多能的采油技能专家。

会干活更要干好活

张有兴走过的岗位多,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不满足于会干活,而总是琢磨怎样才能不断改进、把活干得更好。

转岗到采油队后不久,张有兴发现,抽油机调平衡特别费劲。每次调平衡,大家都是用撬棍一点一点地撬动重达1吨半的平衡块,调一次要用半个小时。“长期这样下去,费时费力还耽误生产,得想办法解决。”张有兴心里开始琢磨。

此后,他每次上井回来就泡在工具间。没过多久,有一次上井时,张有兴带上了一件奇怪的工具。这件工具是个简易的摇杆,调平衡时将其卡在平衡块上,借助这个新玩意儿,他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把平衡块调整到位了。

后来,这个工具被命名为“快速调平衡组合工具”,在全厂推广。这是张有兴的第一项创新成果。“当时,得了证书,还有600元的奖金。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张有兴说。

如何让大家能够更省时省力地把工作干好,为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张有兴这么多年来一直琢磨的问题。

有一次,张有兴发现计量间分离器出现内部管线穿孔问题。以往的做法,就是等着整个计量间报废、更新。“因一个小小的穿孔就要报废设备,实在太浪费了。”痛惜之余,张有兴开始了琢磨。

他找到一个暂时不量油的计量间,打开分离器,钻进不到80公分高的罐体。反复琢磨,他终于掌握了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在此基础上,他改进了分离器的外部流程,避免了计量间报废,节约重建费用近百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制作出分离卧罐、立罐冲沙工具,解决了分离器堵塞问题。

多年来,喜欢琢磨的张有兴,有不少非常实用的创新。他研制出的“法兰支撑器”,让单次更换法兰垫片的时间缩减了20分钟、单次减少损失700元;他研制出的“更换抽油机井毛辫子组合工具”,让原本需要3个人耗时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改进为只需两个人、20分钟便可完成,产生了60万元的经济效益……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20多年来,张有兴笃信并力行这一信条。

做个有温度的好师傅

师傅带徒弟,是大庆油田的优良传统。在徒弟李静雅的眼中,张有兴是位有温度的师傅。“遇到生产中的难题,他总是在旁边鼓励、引导我去解决。”李静雅说。

有一次,李静雅在洗井时发现一个问题。“洗一次井,需要放3车水。一车水放完了,要把闸门关上,换下一辆车。这中间的一关一启,费时费力,影响洗井质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洗井不间断地完成?”李静雅问张有兴。

张有兴让李静雅自己先想办法。李静雅尝试了多个方案,均不奏效。有一天,张有兴带来了一个自己做的分流装置。分流装置可让水井同时连上两辆罐车。一辆车放满了,将中间连接阀门关上的同时,打开另一辆车的连接阀门……就这样反复操作,连续洗井的问题解决了。在张有兴悉心的传、帮、带之下,李静雅工作一年后就成长为一名技术员。

“创新难,当个好师傅更难。”张有兴说,“能成为师傅,要担得起厂里对你的器重和徒弟对你的信任。”张有兴也有师傅——有“工人发明家”“技术120”之誉的任相财。像任相财那样做个“有温度”的好师傅,是张有兴追求的目标。

2011年,任相财工作室成立,张有兴成为工作室的骨干力量。几年间,在师傅的带领下,张有兴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技术革新成果推广45项,开展技术革新攻关256项,解决职工代表提案等重大生产疑难问题86项,累计创效4800余万元。

 工作室良好的传、帮、带机制及人才培养氛围,使得不少从这里走出的年轻人,很快就能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而张有兴在带徒弟方面,可谓硕果累累。近年来,他先后带徒弟20多名,其中,3人成长为高级技师,5人成长为技师,7人被聘为技术干部。在一厂组织的师带徒评比活动中,张有兴和他的徒弟连续5年获得“金牌师徒”的称号。

编辑丨徐德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