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年薪排名(有普通工人的一年巨亏82亿,董事长年薪12亿,普通工人却只拿1700元底薪?)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玉莹沙
编辑|玉莹沙
威马汽车,曾经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早在2021年时,威马汽车就曾向港交所提供了招股书,希望冲刺IPO。
但到了2022威马汽车就出现了一年亏损居然达到了恐怖的82亿,员工底薪仅只有1700元,但公司董事长在巨大的亏损下却仍有12亿的年薪。消息一出便登上了风口浪尖。
为何前几年风生水起的威马汽车,却仅仅一年就亏了82亿,到了如今濒临破产的地步上呢?
根正苗红的资本宠儿
既然说起了威马汽车,避不开的就是它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的沈晖了。
1970年,沈晖出生在上海,父母全是从事设计的高级人才,上大学时因为色弱未能学习建筑学,而是被调剂到了工程力学专业,这也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
大四那年,他获得了美国UCLA的全额奖学金,决定赴美求学。
毕业后的沈晖前往汽车之城底特律出任菲亚特公司的企业高管,并以中国区总裁的身份被派回中国发展市场。
在2009年时,我国本土企业吉利汽车正在计划收购欧洲老牌汽车品牌沃尔沃,为此吉利方面看中有着丰厚经验和人脉的沈晖,花重金将沈晖招致麾下。
2010年,沈晖代表吉利汽车前往英国,完成了对于沃尔沃的收购,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于外国顶级汽车品牌的并购。
在此之后沈晖也成为了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在传统汽车领域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在2014年,沈晖告别了吉利公司,选择自主创业。在当时他拒绝了多家顶级汽车企业的邀约,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在内。
到了2015年,沈晖收购了德国公司,并将公司命名为“Weltmeister”,在德语里译为世界冠军。威马汽车也就此创立,沈晖自己出任CEO。
作为与国内其他三位“造车三势力”创始人不同的是,这三位都是从事与互联网行业转型做起了新能源汽车,而沈晖则是真正根正苗红的“资本宠儿”。
行业龙头的昔日辉煌
在当时“造车三势力”还被外界戏称为“PPT造车”时,沈晖并没有加入他们的队伍。
体内流淌着传统汽车血液的沈晖选择更沉稳,但速度更慢的方式——自建工厂。通过原公司留下的技术班底,在依靠着自身从业多年累积的人脉。
沈晖很快就在国内建立起了两个威马汽车的生产基地,可以说这时的威马要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余新兴新能源车企。
在此之外,沈晖还制定了严谨的销售发展策略和相对实际的价格。在当年接受采访时,沈晖还向媒体描述了自己未来的计划。
在最初时,威马汽车还采用着“合约车”的方式,让消费者可以半价提车,包月消费,为后来许多车企的销售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思路。
从2015年开始的七年时间里,威马汽车的汽车交易量就达到了8万多,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属于领先地位。
而沈晖这个人的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关于威马汽车的融资上面。
从威马汽车的第一笔融资开始,资本对于威马的资本注入就未曾断过,“沈辉”这个名字就是引来资本注入最好的金字招牌,威马基本上保持着一年一轮融资。
根据报道可知,在沈晖的威马在上市之前,就已经经历了高达12轮的融资,总金额高达350亿,百度、腾讯、五矿资本都是他的天使融资人,“资本的宠儿”名不虚传。
企业的快速发展,让沈辉开始大量的招兵买马,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来自于互联网领域的高端人才,这也是威马汽车朝着智能汽车发展的第一步。
根据数据可知,在2019年时,威马汽车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榜上名列前茅,是全国的三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
在当时网传,威马汽车在新能源车企之中的薪资待遇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双一流”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这匹脱缰的野马了。
当大家都以为,威马将带领一个时代的崛起时,威马却被曝出企业一年亏损82亿,濒临破产。
濒临破产,总裁却仍年薪12亿
尽管经历了多轮融资,威马还是依旧缺钱,至今都是亏损并未盈利。
为什么被外界如此看好,被资本选择的威马汽车却没有达到大家预期那样的发展呢?
威马亏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源于销量的低迷,在2018年到20201年期间,威马总共交付了7.88万辆汽车,对比同期的造车三势力,甚至没有人家在2021年一年的交付量高。
相较于造车新势力中排名前三的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些新能源车企,威马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生产成本要远远高于销售利润。
在2021年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威马汽车在当年的成本收入比列为127.3%,这就相当于是威马每卖出一元的产品,就需要付出1.27元的成本。
这种赔本销售一直纯在于威马之中,但其实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件在这些企业中并不稀奇,许多企业再生产之初都是靠着赔本的产品来赚取消费者的注意的。
威马之所以失败不仅仅是因为面临着高额的成本压力,此外威马还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营销、售后服务的方面,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在面对着其他新兴新能源车企的兴起和越来越多的老牌车企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下,威马未能通过及时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达到压缩成本,转亏为盈。
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威马汽车对于产品的研发经费的投入不到10亿元,与同领域的理想汽车对比相差二十多亿。
这也让威马汽车无法与其他车企一样可以满足不同阶级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威马汽车想要突围就更加力不从心。
在2022年时,公司的亏损甚至达到了82亿之多,但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沈晖依旧有着高达12亿的收入资金。
而加华资本的的董事长更是发文怒斥沈晖,称沈晖个人收入就要达到公司总盈利的三分之一,他的举动肯能会带坏整个新能源汽车企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沈晖面临着外界严重的舆论压力,不得不站出来回应这一事件。
沈晖表示,外界看到的他拿走12亿的薪资并不是实际工资,而是股权激励奖金。
他的这番言论表示说,如果他能带领威马汽车公司向前顺利发展,让企业成功上市,那么他就可以拿到这笔激励基金,如果他失败了则一分钱也拿不到。
而早在2021年底,威马汽车就出现过经营危机,为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威马采取了全体管理层降薪50%,普通员工降薪30%。
对于高层来说降薪带来的影响还好,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月辛辛苦苦赚几千块钱,到最后还要打个折扣。
随后就有威马员工曝出,公司内部部分员工的底薪仅有1700元,与前些年的高额收入相差甚远。
在这一言论出现后,威马公司官方回应,该言论断章取义了,1700元只是工资的一部分,公司还有各种福利补贴,综合计算下普通人的月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威马的薪资待遇有多么的优越了,对比同时期的造车三势力,薪资差距较大。但其中最大的原因也是当时大量招兵买马,导致如今的入不敷出。
威马的运营模式出现了怎样的核心变化,才导致当初蓬勃发展的企业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
威马未来还有发展前景吗?
威马一直以来的运营销售模式和当初的乐视手机一样,通过亏本卖车补贴消费者来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但在目前,威马的产业定位仍然是当初传统车企所立足的买车模式,通过广开门店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这也跟创始人沈晖的经历分不开。
但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铺设4S店,导致威马汽车所需的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更别提威马还要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进行新品开发。
颇具“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意味了。销量低迷也直接影响到威马公司产品堆积严重,以至于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只能通过不断融资以维持正常运营。
威马公司想要长远运营应考虑内部管理层制度上出现的问题,通过改变公司发展策略,调整自身产品结构解决现如今产品受众群体小的问题。
同时也要调整薪资结构,增加员工参与感,以达到更高效的公司效益和工作效率。
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继续持久发展下去。
结语
威马所遇到的危机,所有的企业都可能遇到,他的危机也提醒无数企业要有一条真正优势的产品线和优秀的公司结构,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持久运营。
通过不断的创新达到技术上的提升的同时减少成本,这样才可以持久盈利、长远运营。